即時 | 中央社 CNA ( ) • 2024-04-30 14:20

(中央社记者游凯翔台北30日电)为强化战伤救护与灾难救援训练,国军卫勤训练中心「战术战伤及灾难事故救护训练大楼」去年启用,为国内首座导入AI训练的场地,不仅结合震波平台、环景及VR训练,更强化与民间合作,强化平战转换机制。

为强化战时战伤救护、平时灾难事故救援训练,国防医学院卫勤训练中心「战术战伤及灾难事故救护训练大楼」去年12月启用,为国内首座导入人工智慧技术(AI)的训练场地。

为使训练效益极大化,军方与民间团体合作,盼达到平战转换目的。卫勤训练中心副主任林士杰上校说,卫训中心不断与消防署、警政署、教育部、医学校(院)、医疗机构及学会等政府机关和民间团体交流合作,透过全民国防动员救护教育训练推广,增进民众战伤救护基本能力,并期藉整合公(民)营救护体系,强化训练平战转换协作机制,因应战时有效整合卫生动员所需资源及作业链结。

训练大楼包括「战术战伤情境模拟训练系统」、「重大灾难事故情境模拟训练系统」、「载具照护模拟训练系统」、「多功能救护技能训练教室」及「危害环境与物质救护训练教室」5大训场,其共同特色均为「智能、拟真」。

军方说明,透过AI辅助,能使授课教官快速搜整学员在救护技术操作过程常见缺失项目,即时回馈学员予以修正,并加强训练弱项和课程盲点;同时也运用大数据资料分析及AI演算等功能,提供未来课程研改、教案编修及训练应加强重点的参考依据,以建立个人(班队)最佳化训练模组。

以「重大灾难事故模拟训练系统」训练场为例,军方现场模拟南投武界部落因连日豪雨发生土石流、山崩及桥梁断裂,现场更有多名伤患待救,军方透过雨雾、地面震波平台产生震动、声光音响及环景影像方式还原武界部落现场,使训练过程更加贴近真实场景。

「战术战伤情境模拟训练系统」训练场方面,官兵配戴头戴式显示器、模拟步枪、感测装置模拟在滩岸接敌,但同时因有伤员,必须先火力压制敌军后,再将伤员撤退至相对安全的伤患集中点初步处置,并接续到「载具照护模拟训练系统」训练场共7种载具的后送流程。

卫勤组教官陈俊宏士官长表示,不同于过往训练,此系统特色在于有许多感应回馈装置,不仅可借由实境扩充模拟城镇、滩岸等环境,同时受训人员身上也贴上电击贴片,若遭到手榴弹破片或枪弹攻击时会被电击,让训员了解「这并非游戏」,更重要的是,学员在训练结束后会得到评分表,了解缺失。

「载具照护模拟训练系统」训练场部分,共有5类、7具模拟器,可提供12至28人同时训练。

模拟器包括2辆「悍马型救护车」、2辆「城市型救护车」、1辆「云豹八轮甲车」、1辆「AAV-7两栖突击车」,以及1架「UH-60M黑鹰直升机」,可模拟各种载具实际执行任务的震动状况、环境声响、风切声、爆炸声等,透过拟真训练可让学员学习稳定心绪,并能在狭窄、晃动空间平稳执行救护任务,进而稳定伤患生命迹象。(编辑:郭无患)113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