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 中央社 CNA ( ) • 2024-05-08 17:50

(中央社记者叶冠吟台北8日电)78岁的医师诗人曾贵海今天举办诗集「黎明列车」英语版和西班牙语版新书发表会。曾贵海表示,诗人是他最想选择的身分,借由诗传达台湾文学心声、探索台湾人集体意识。

1946年出生屏东的曾贵海具医师专业,政治、社会运动经历丰富,更是诗人,自1985年出版第一本诗集「鲸鱼的祭典」开始,笔耕不辍逾一甲子,书写对土地、社会的关怀,屡获各文学奖无数。2022年他更以首名亚洲人之姿,荣获厄瓜多惠夜基国际诗歌节(Ileana Espinel Cedeño)国际诗人奖。

「黎明列车:曾贵海诗集」精选曾贵海的132首诗,翻译成英语、西班牙语,借此向世界传达台湾文学的力量。今天客委会主委杨长镇、中央社董事长李永得、清大台文所荣誉教授陈万益、东海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阮美慧等,及曾贵海的亲友、书迷都到场支持,相当温馨。

杨长镇致词表示,客委会自2018年开始积极推动客家文学外译,包含英、西、日文等,目前已累积18本作品,不忘向翻译团队致谢,因为他们让台湾文学有机会跟全世界接触。

杨长镇认为,曾贵海从事写作之际,更积极参与文化、社区、客家、环境运动,这些经历让曾贵海的生命有更坚强内涵,再转换成诗与哲学,带给大家更深厚的心灵。

陈万益则举曾贵海探索身分认同的诗作「平埔福佬客家台湾人」为例。他说,台湾经历过无数殖民者,把岛上的多族群语言打压成污名,实质上,这是台湾人的资产,他认为曾贵海的作品大声说出自己的语言、声音与认同,像台从漫长黑夜走出,开往黎明的列车。

曾贵海坦言,尽管社会看诗、出版诗的人不多,但诗仍旧没有消失,若只能选择一种身分,他还是会选当「诗人」。

曾贵海说,台湾是多族群语言的岛国,形成其文学多样性,而台湾文学的根,必然从岛国的土地发芽生长,「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有语言就有诗,语言创生诗,诗也复活了语言。我试图传达台湾文学的心声,探索台湾人的集体意识和价值观」。

有观众现场提问曾贵海,从事社会运动是否会触发创作?曾贵海以德语诗人里尔克的观念回应,一个真正的诗人要有很多人生经验,关于民主、国家、地方、语言,也要多旅行、感受自然,「没有东西不能写诗,写不出诗,是因为你没有了解事物的核心」。

曾贵海认为做社会运动和写诗并不背离,更感谢娶了一名不会管他、把家庭照顾很好的贤内助,让他打趣说:「我没有存折,也没有印章,只好去做社会运动」。曾贵海也鼓励诗人要更勇敢的站出来,反抗压迫、不让我们决定自己命运的人。(编辑:李亨山)113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