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 首页头条 ( ) • 2024-05-10 14:27

“如何在保持基本消费稳定的同时,引导和释放增量消费,这是促进消费很重要的一个课题。引导和释放增量消费,关键是要改革创新。要创新消费制度、消费模式、消费业态,还要创新优化消费环境的思路。”第十二、十三届市政协副主席,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主任方惠萍在“信心中国”2024消费促进论坛上表示。

5月9日,“信心中国”2024消费促进论坛在上海衡山花园酒店举办。本次论坛由澎湃新闻、IP SHANGHAI主办,美腕(上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战略合作,上海财经大学、新消费·新产业研究院作学术支持,研究院由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与澎湃新闻联合成立。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高校、咨询机构、知名企业代表相聚一堂,围绕新型消费、品牌全球化、消费场景创新等热门议题展开讨论,共话消费促进新路径。

方惠萍在致辞中表示,上海目前需要加强的,不仅是消费硬件设施建设,还有消费软环境建设,尤其制度环境建设。要多出台有利于稳增长、促消费的政策举措,清理和废止抑制消费的各种规定。要通过消费制度环境的升级优化,不仅让消费者买得放心,而且买得舒心;不仅让本地市民有美好的消费体验,而且让境内外的游客也获得美好的消费体验。

以下是演讲摘录: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澎湃新闻网是中国知名的时政类主流媒体,也是全球中文互联网重要的内容供应商,在国内外拥有大量用户和广泛影响力。由澎湃新闻网在上海“五五购物节”期间举办消费促进论坛,不仅时机选得好,而且主题抓得准,紧扣当前经济重心和社会热点。尤其是,邀请到的嘉宾层次高、代表性强,相信一定能够碰撞出理性的火花,传递出有价值的资讯。在此,我谨代表上海市消保委对于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预祝论坛圆满成功。

说起促进消费的路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要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确实,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改善人们对于未来生活保障的预期,对于推进消费扩容提质至关重要。但是,增量消费也同样重要。一方面,按照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理论,消费增长的幅度并不一定与收入增长的幅度相同步。另一方面,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存在相当一部分人群,他们不仅具备生存型消费能力,而且还有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能力,但却一时缺乏消费意愿。我将这一部分潜在的消费力量称之为增量消费。如何在保持基本消费稳定的同时,引导和释放增量消费,这是促进消费很重要的一个课题,也应该是举办本期论坛的意义之所在。

引导和释放增量消费,关键是要改革创新。

要创新消费制度。上海目前需要加强的,不仅是消费硬件设施建设,还有消费软环境建设,尤其是制度环境建设。要多出台有利于稳增长、促消费的政策举措,清理和废止抑制消费的各种规定。要通过消费制度环境的升级优化,不仅让消费者买得放心,而且买得舒心;不仅让本地市民有美好的消费体验,而且让境内外的游客也获得美好的消费体验。

要创新消费模式和消费业态。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和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和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和兴奋点。以需求发展牵引供给优化,以供给创新不断创造新的消费需求。

还要创新优化消费环境的思路。正确处理好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与保护经营者合法权益的关系,统筹推进优化消费环境与优化营商环境,鼓励经营者不断提高消费供给的质量、多样性和便利度。正确处理好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注重发挥好市场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将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和有组织的社会力量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上海市消保委高度重视稳增长、促消费工作,始终将营造安全放心、近悦远来的消费环境作为自身的核心任务。我们联合市商务委等部门,连续六年开展“上海伴手礼”测评活动,共有153家企业的374件商品入选上海伴手礼,有力推进“上海购物”品牌建设。去年,我们还曾就“境外人士来沪消费便利度”、“当前消费领域新趋势新变化”,以及“牟利性消费索赔行为”等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向市人大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今年以来,我们已经举办了两期“提振消费、维护权益”大讲堂,邀请市人大代表、消费维权志愿者、经营者代表、社会组织代表、专家学者、媒体记者和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等,共同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趋势”、“00后消费理念与消费主张”,以及“职业打假人牟利性打假行为”等内容开展交流研讨,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凝聚稳增长、促消费的共识和合力。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五月风软,莺飞草长。只要我们共同努力,消费的春天一定会更加生机盎然。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