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盒游戏新闻 ( ) • 2024-05-10 14:47

本篇文章是我的购机全面攻略第二篇——外观质感篇。

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好的外观能给人非常好的第一印象。

而且大多数消费者线下选购手机第一时间能感受到的,就是外观。

“质价比”不止要性能参数,好的外观、质感也一样值得点赞。


唯一白色前面板,魅族21

本篇我会向大家讲解和外观相关的参数,如果想要拿起来轻薄舒适,

可以特别关注“三维尺寸、重量、机身材质”这三个方面。

对,没错,外观也是参数。

 

三围尺寸、屏幕形态

首先是三围尺寸,也就是长、宽、厚

我个人认为尤其要注意宽度。

现在在售的都是全面屏手机。

一般来说在刨除边框影响,默认21:9的直面屏的情况下,屏幕尺寸可以大体与手机掌握感受挂钩。

三围尺寸示例

其中6.2英寸以下(<70mm)可以做到一手掌控屏幕,例如小米12(S/X)、三星S24;

6.2~6.7(70~76mm)拇指可以碰到另一侧的边框,可以做到单手打字,例如小米14、华为Pura 70;

6.7以上(>76mm)单手打字比较困难,例如华为Mate 60 Pro、小米14 Ultra、OPPO Find X7、努比亚Z60 Ultra。

如果你想要单手使用手机,请尽量选择宽度76mm以内的手机。

另外,曲面屏和弧形边框可以让手机拿起来也显得更轻薄,代价就是两侧会存在偏色问题。这就是看您更注重观感还是手感了。

 

还有直屏和曲面屏,其实也是个人喜好的区别。

曲面屏手持时更具有一体感,但是也可能会有屏幕偏色、贴膜麻烦的问题。

直屏没有以上的问题,但看起来就没有曲面屏的特色,就看你更侧重手感还是观感了。

 

曲面屏确实是快速提升千元机质感方式,然而从中低端手机也去除屏幕支架开始,直屏手机也能做的很精致。而旗舰机依然采取常规双曲屏,就难以和千元曲屏机拉开区别。

最近在中高端机还出现了一种“等深四曲屏”,如小米14 Pro,兼有曲面屏的触感和直屏的观感,然而依然没有完全解决贴膜问题。

 

重量

重量顾名思义,你想要轻薄手机,就绝对要关注这点。

低端机你要优先满足能用、够用、耐用,别的全是浮云,因为现在还没有条件。

低端手机(2千以下)只要毫无特色,硬在那里吹轻薄那就是想坑你,啥都没有可不就轻了?

除了轻之外倒毫无特点,只有能用,价格也不美丽,这种机子各位也知道它没啥意思。

 

对于中高端机型逐步堆料的情况下,重量加重也难以避免。

现在重量做到180g左右就已经是非常轻了,我愿称之为羽量级。

目前潮流机型里最轻的是小米Civi 4 Pro,它把重量做进了180g以内,影像、各种周边配置还没什么缺失。

OPPO、vivo、华为、荣耀类似定位的手机也基本上都在180-200g之间。

还有就是红米Turbo3也把重量做进了180g内,但是对于性能手机来说,这样极致的轻不怎么解渴,还是更大的电池比较实用一点。

 

Civi 4 Pro

200g以内算是轻量级。对于旗舰和中端来说,已经是很轻了。

比如安卓最强小尺寸机,小米14是这个区间。

还有像6000mAh的iQOOZ9 Tubro等。

 

小米14

200-220g现在算是中量级,就是正常的旗舰和堆料中端重量

如vivoX100、iQOO 12、红米K70 Pro等。

超过220g的就是典型的重量级,旗舰机Pro、超大杯、游戏手机、大折叠屏等会是这个重量。

如一加12、vivo X100 Pro、小米14 Ultra、红魔9 Pro、vivo X Fold3 Pro等。

重视重量和手感,请谨慎选择这种机型。

 


如果追求轻便手感,请尽量选择200g内的手机。

就算为了功能妥协,也不建议在没有特别吸引你的点的时候选择过重的手机。

不然长时间拿着一块砖,你的手腕一定会嫌累。

可是如果明明为了轻薄买手机,之后还戴着极其厚重的壳,就完全白瞎了你的选择。

 

 

机身材质

除了重量之外,另一个影响手感的就是机身材质。

我们先说后盖材质。

主要有金属、塑料、玻璃、陶瓷、素皮等。

 

金属后盖手感好也不会摔碎,但在如今NFC和无线充电要求下已经绝迹。

玻璃、陶瓷、素皮这些材质的手感都各有特色,可以自行线下体验来了解。

 

不过,毫无疑问手感最差的就是塑料。塑料背板虽然不会摔碎,但是最廉价、手感最差。

只要是在夏天,手一出汗,摸全塑料的机身油乎乎的感觉绝对是灾难。

如果不是有特别的亮点(比如性能),否则塑料后盖手机都不建议优先考虑

千万不要把“塑料不会摔碎”当卖点。

 

去年的红米Note12Tubro就是全塑料

然后是中框材质。

中框材质我们可以简单分为金属和塑料

后者即为金属中框

金属中框的质感、手感必定要好于塑料,而且也可以预见的比塑料中框更耐用。

所以旗舰机都是金属中框,而中低端现在几乎都是塑料。

有些塑料边框手机会做电镀处理,让它也能如金属般反光。

当然,一上手塑料那种偏油的手感马上就暴露了。

如何区分呢?

金属中框为了保证手机能收到信号,会留下白色/黑色的天线断点。如果你找不到那就是塑料。

 

原来,2019 2020年左右,金属中框和玻璃后盖在一些千元机上也有搭载

最近几年为了性能让路的东西太多了,3000的手机都少有配金属边框的。

 

性能、屏幕、电池都做到足够的水平之后,中端机还剩什么可以提升呢?

充电速度现在也基本都是很快的水平;

影像就是一个无底洞,留给旗舰慢慢探索,价位也难以支撑什么都要;

卫星通信?难以找到使用场景的东西还是留作高端选配吧;

除了完善对体验有大提升的小周边配置,

是时候好好做做外观、质感、手感了。

 

红米K70

从去除直屏屏幕支架,到金属中框开始在一些性价比机型回归(如红米K70、一加Ace3),我看到了好趋势。

意味着性能手机不再需要在质感上高价低配,希望这个趋势能一直保持。

而承担高额返利的“线下机”为数不多的遮羞布又少了一块。

 

 

小结

关于外观手感的部分,我们就讲到这里了。

虽然线上基本不怎么看外观,性能配置好就行,但是不影响会有人为了好手感买单。

不过,为了轻便手感买了一个手机结果回去戴了一堆又厚又重的壳是不可接受的。

下一篇介绍的就是手机观感上另一个重要参数方面——“屏幕”。

 如果觉得有帮助,记得动动小手点赞收藏关注,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