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 中央社 CNA ( ) • 2024-05-10 21:11

(中央社记者王宝儿台北10日电)为「都市丛林」展现新定义面貌,跨领域团队「感想工作室」在北美馆户外广场以25座树柱组成「林木林」作品,搭配上方轻薄黑色网布,让人置身城市,却又如游走在一片森林之中。

台北市立美术馆自2014年开始推动X-site计划,以户外广场为基地广邀各界提出创作计划,第11届获选团队「感想工作室」(office one senses,OOS)提出「林木林」(Analogue Forest)动态建筑空间提案,开幕晚会今晚举行。

感想工作室由郑皓钟、邱元甫、张博允、陈思安、黄郁慈组成,郑皓钟向中央社记者表示,最初想法是希望挑战完成可以矗立的无基础柱体建筑,随柱体呈树状形成,他们才延伸出「森林」概念,细看每一柱体都有缝隙,控制摆动的幅度,也让风能穿透其中,当雨滴落下则会被网布切碎如雾气。

当人们在树林下走动,往往能感受到枝叶间洒落下来的细碎光影,「林木林」复制经验,以木头、强化螺栓与五金组件接合而成的树柱,会随著风、人、雨等因素不时轻微摆动,而伴随四面降下的棚帐,串联成相互牵动与平衡的柱网结构系统。

X-site计划评审团代表梁豫漳指出,今年共有26件参赛作品,并有6件作品进入决选,「林木林」与以往X-site计划作品不一样的是透过能够微动的构造系统,创造自然、人造构件能自由互动的空间,让各种事物可以自由在北美馆广场尽情奔放、享受自己的角落,例如阳光、天空还有雨滴,以及游走的人们。

此外,北美馆透过新闻稿表示,本届X-site计划也以北美馆馆藏作品、郭雪湖「圆山附近」为灵感,推出公众系列活动「森华计划」。以画作为轴心、共学走读为起点,邀请3名不同领域的艺术家从视觉表现、声音创作和身体感知等艺术视角,拓展「林木林」类比森林的概念。

「林木林」作品即日起于北美馆户外广场展出至7月21日。(编辑:陈政伟)113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