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 中央社 CNA ( ) • 2024-05-11 11:16

(中央社记者黄雅诗台北11日电)总统蔡英文执政8年,台美关系攀上高峰,台湾国际能见度大幅提升,成为「世界的台湾」。「蔡英文路线」被视为背后关键,分析成功因素,蔡政府的外交铁三角副总统当选人萧美琴、外交部长吴钊燮、海基会董事长李大维给出了三组关键字:「信任」、「平衡」和「互惠尊严」。

520将届,蔡总统将卸任,交棒给总统当选人赖清德,中央社取得纪录片「变局下的台湾Taiwan in Transition」内容,访谈萧美琴、吴钊燮、李大维,爬梳蔡总统任内的外交政绩,如何发挥地缘政治巧实力,大幅提升台湾国际地位。

萧美琴:台美互动关键是信任 蔡总统不会制造意外

副总统当选人萧美琴,曾被总统蔡英文誉为「最好的驻美大使」,她认为蔡政府时期台美关系攀上高峰,关键字是「信任」,蔡总统不会给美方制造意外,台湾未来也将持续扮演美国及国际民主友人可信赖的伙伴。

萧美琴受访表示,她2020年出任驻美大使,历经美国前总统川普到现任总统拜登,2个政府都对台湾相当支持,最重要原因是「蔡总统深获信任」,台美立基在良好互信上,才能推进各领域关系。

萧美琴表示,台美关系再紧密,仍会有立场或利益不同之处,这时就要靠沟通相互理解,找到双方利益的交集点,她作为驻美大使的角色就是扮演「台美桥梁」。

她说,要权衡多种利益关系,平衡感很重要,因此她常自称「战猫」,为台湾争取最大利益的同时,要兼顾美方期待,还要权衡美国行政与立法部门、各部会、各党派的不同意见,「但最终蔡总统总能从复杂情况中找出平衡点,让台美互信持续累积」。

萧美琴表示,蔡总统处理台湾外交关系的方式非常细致,为台湾累积了厚实的国际信任基础,「未来若台湾要获得更多国际支持,或继续深化对外关系,维系这种信任感是至关重要的」。

「纽约时报」2023年1月曾形容,萧美琴是驻华府最具影响力的大使之一。被问到在华府外交圈成功的秘诀,萧美琴表示,第一要务是避免卷入当地政治,华府政治圈复杂,绝不要让台湾变成美国国内党派竞争议题,因为台湾必须争取跨党派支持,才能让挺台法案在国会通过。

此外,萧美琴「立足华府、放眼国际」,她表示,在华府能接触到许多重要民主国家的大使,透过有意义的交流互动,可确保台湾不只得到来自美国的支持,也同时增进与理念相近国家的伙伴关系。

作为特任大使的萧美琴也强调,成功绝非个人秀,是靠与常务外交官的团体作战。她坦言,「担任台湾外交官很不容易,每天都是挑战,对别人来说理所当然的事,对我们每一步都是奋斗」。

吴钊燮:台美关系谷底攀峰 小英路线靠绝佳平衡感

台湾国际能见度提升,担任外长超过6年、将转任国安会秘书长的吴钊燮最有感,特别是亲身见证蔡政府时期台美关系屡创高峰。2023年8月,美国政府首次宣布对台提供8000万美元「外国军事融资」,相当无偿军援,吴钊燮直言,「从台美断交之后,这是完全不可想像的事」。

吴钊燮表示,台美关系最有别以往的进展,是双边安全关系变得「极其紧密」,包括台湾近年推动不对称作战建军思维、义务役延期等国防改革,过程都与美方密切讨论,台美也开启更多军事训练合作。

台美经贸合作是另一亮点,2023年台美签署「21世纪贸易倡议」首批协定,卡关数十年的「美台快速双重税收减免法案」推案,也在蔡政府任内完成大部分协商,种种突破让吴钊燮频频以「超乎想像」来形容。

不过如今台美双边琅琅上口的「台美关系坚若磐石」,在民进党前次执政末期,犹如缘木求鱼。

吴钊燮曾在2007年担任前总统陈水扁政府驻美代表,他回忆,2007年美国国务院岁末记者会,时任国务卿莱斯(Condoleezza Rice)开场提了2个国家,先称许美国与北韩关系正在改善,后质疑台湾政府正在片面改变现状。

「从这场景可知,台湾当时在美国政府眼中甚至不如北韩」。吴钊燮坦言,最近几年台美关系达到史上最好的程度,但很多人却误以为美国支持台湾是无条件的,台湾做什么都会挺,但美国是超级大国、有全球责任,「台美关系提升的秘诀,是台湾要作为可靠伙伴,不制造麻烦,信任感是必须经年累月累积的」。

吴钊燮说,蔡总统上任后,华府政策圈最欣赏、感谢的,就是她温和的态度,不制造意外,政策维持稳定一致性,同时又坚守原则。例如2019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谈话,要台湾接受「一国两制」,蔡总统严正回绝,重申台湾民主自决立场,「她的回应很强硬但未超出现状范围,国际社会都能认同」。

剖析「蔡英文路线」成功秘诀,吴钊燮认为,蔡总统处事非常讲究平衡,看到一件事的好处,一定会同时衡量是否引发不必要压力,绝不会冒进,因此蔡政府的外交关系一直很平顺,「这种独到平衡感,是我在其他政治人物身上很少见到的」。

谈到台湾能见度提升的外部因素,吴钊燮分析,第一是国际形势转变,有3大关键事件影响,分别是2019年香港示威、2019年的COVID-19疫情及2022年俄乌战争,促使国际认清中国威权本质,凸显台湾是闪耀的民主典范。

第二因素是国际舆论效应,吴钊燮说,过去外媒皆驻点中国,惯以北京观点看台湾,难免负面角度或错误理解,在中国紧缩言论自由、打压境内国际媒体后,现有近200位外媒记者驻点台湾,他任内接受外媒专访超过320次,「这是个极巨大的变化,对台湾形象的提升非常有利」。

除了国际趋势推波助澜,蔡政府同时以各种政策,将台湾推上全球舞台。蔡总统2016年上任后启动「新南向政策」,强化与东协10国、南亚6国、纽澳的合作关系。

吴钊燮说,马政府时期台湾经贸高度依赖中国,但近年台湾对新南向国家的投资已超越中国,「这就是多元化,降低台湾受中共牵制以及经济胁迫带来的风险」。不仅放眼新南向,蔡政府在中东欧也开发新外交版图。

吴钊燮表示,过去台湾外长出访「很多地方去不了」,但他近年踏上捷克、波兰、斯洛伐克、丹麦、波罗的海三国等地,不仅能发表公开演讲,甚至常受到当地政府或国会欢迎。

台湾广结民主盟友,后盾是台湾强大的半导体产业实力,在外交上有时却是两难。

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7度代表台湾出席亚太经济合作(APEC)领袖会议,国外政要争相求见,制造台湾与国外高层直接交流的机会。然而吴钊燮坦言,不少国家觉得台积电应该去最友台的地方设厂投资,但半导体产业需要水电基础设施、人才库、产业炼等庞大配套,面对国际友人的各种期待,外交部必须非常审慎应对,要协助找到彼此合作的其他利基,「也要一遍又一遍解释,直到对方理解为止」。

尽管有所突破,但蔡总统任内台湾外交还是遭到中国打压,挖走10个友邦,其中多明尼加、布吉纳法索、萨尔瓦多、索罗门群岛、吉里巴斯、尼加拉瓜、宏都拉斯、诺鲁8国是在吴钊燮任内断交。吴钊燮感慨表示「压力确实很大」、「觉得很伤感」,尤其不舍前线外交同事在降旗、处置馆产时承受的心理创伤,但许多国家断交是因为中国用一些不实承诺诱拉,并向台湾索取天价援助未果,「难道台湾该去付这些不合理的费用吗?」

李大维:小英外交路线理性冷静 台面下却超暖心

海基会董事长李大维曾任外交部长、总统府秘书长,被视为襄助蔡总统国安外交的「大内高手」。走进李大维办公室,架上摆满各国所赠勋章,及他与美国多位总统、外国政要的合照,充分展现他在外交圈战功彪炳。

他早年是国民党重点栽培的文官菁英,在民进党两任总统陈水扁、蔡英文执政时都获重用,是政坛罕见案例。李大维接受访问时表示,他认为蔡总统的优势包括娴熟国际事务,思辨逻辑清晰,能迅速抓到重点,政策具一致性,「尤其蔡总统的法律训练背景,让她深知以折冲妥协方式达成目标,这对外交很重要」。

蔡总统给外界印象是冷静理性,李大维透露蔡总统有许多「暖心」举动。例如有次召见,蔡总统询问他关于台湾是否可能协助某些外国难民,李大维当时坦言此举恐怕会得罪当地执政者,最后他们想出折衷办法,透过捐助国际红十字会大笔金额来人道救援。

李大维说,他担任外长时,某次半夜进办公室处理外交危机,隔天一早他向蔡总统做完报告后,蔡总统见他脸色不佳,立刻请他回去补眠,「这是她非常细腻、有同情心的一面。」

不过蔡总统也有「政策控」的严厉面,李大维说,若官员未做好准备、答不出问题,就会见识到蔡总统不假辞色的一面,「根据我的经验,要赢得蔡总统的信任与尊敬别无他途,就是要对自身业务充分掌握」。

台湾国际能见度在蔡总统任内大增,但在中国施压下,蔡总统任内失去10个邦交国,反对党批评民进党政府重欧美、轻邦交国。李大维不认同此一说法,他表示,他2018年卸下外长职务后,蔡总统仍数度指示他,要随时掌握各邦交国状况,「总统工作日理万机,不可能事必躬亲,但蔡总统真的非常关心邦交国」。

李大维说,许多与台湾断交的国家都有严重内政问题,并有政府治理失控问题,蔡总统有很明确的因应原则,台湾能帮则帮,不合理也无法勉强,「她很重视互惠与尊严原则,绝不会跨越红线」。

对于常被舆论称为绿营政府内的「老蓝男」,李大维认为,职业外交官应超越党派,以效忠国家为使命。他回忆,2016年担任驻澳代表时被蔡总统召回,盼他出任外长,他起初回应自己驻澳还有待完成任务,但蔡一句「你要拒绝民选总统当选人的要求?」让他无话可说。

在追随蔡总统8年后,李大维说,他不只尊敬蔡总统是依据宪法程序当选的总统,也喜欢蔡总统这个人。被问到是否曾见证蔡总统挫折或脆弱的时刻,他露出外交官职业微笑回答,「这些秘密都会跟我一起埋葬在坟墓里」。(编辑:杨凯翔、郭无患)113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