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 中央社 CNA ( ) • 2024-05-11 12:43

(中央社记者洪学广高雄11日电)海保署昨天为今年第1只产卵绿蠵龟安装卫星发报器。这是海保署首次在小琉球进行产卵母龟洄游追踪,期待透过后续定位回报资讯,了解产后洄游路径及觅食栖地。

海洋委员会海洋保育署与国立海洋生物博物馆、台湾咾咕屿协会昨天在屏东县小琉球肚仔坪为今年第1只产卵绿蠵龟(Chelonia mydas)安装卫星发报器。这是海保署首次于小琉球进行产卵母龟洄游追踪,期待透过后续定位回报资讯,提升对小琉球产卵母龟于产卵期间、产后洄游路径及其觅食栖地的了解。

海保署今天发布新闻稿表示,民国102年首次纪录编号TW4425母龟在小琉球上岸产卵,此后平均每2到3年都有上岸产卵纪录,今年牠第5度回到小琉球产卵,经量测其背甲直线长达116公分,相对高于111年5只产卵母龟平均值(104公分)。

海保署指出,这只母龟已在4月产下3窝卵,等待牠第4次上岸产卵时装设卫星发报器,试图了解产卵期间洄游范围,以及产后洄游路径。台湾咾咕屿协会为了让海龟有干净产卵环境,9日在肚仔坪沙滩办理净滩活动,共清出245公斤垃圾,没想到当天晚上编号TW4425母龟就上岸产卵。

海保署说明,今年委托台湾咾咕屿协会办理「小琉球产卵母龟生殖暨周边海龟调查」,自3月进行产卵母龟生殖监测,并在4月3日记录到爬行痕迹与疑似原地覆沙,直到4月17日确认此为编号TW4425的产卵母龟,协会也在卵窝放置温度计,希望记录全球暖化对于稚龟雌性化影响。

小琉球在102年有2笔产卵母龟产后洄游纪录,一只绕过台湾南部沿著黑潮往北,一只穿过台湾海峡往中国沿岸游去,期望这次的卫星追踪可以了解这只母龟产后的迁徙路径,作为规划海龟保育措施参考。

海保署呼吁,每年5到10月是台湾地区海龟繁殖季节,澎湖望安、台东兰屿跟屏东小琉球都是重要产卵栖地,民众海域或沙滩游憩活动时务必留意。(编辑:郭谕儒)113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