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 中央社 CNA ( ) • 2024-05-12 11:12

(中央社记者谢方娪台北12日电)在线上刷卡交易中,若给出OTP码,视同实体刷卡消费的本人亲签,即使消费者是误遭诈团钓鱼,只要是本人给出信用卡资讯并完成OTP验证,逾9成评议中心未判消费者主张有理,但根据评议中心评议结果,银行若没落实整体风险管理机制,事后客服迟迟未能打通,可能要负上部分责任。

OTP为一次性密码,在持卡人进行网路交易或绑定卡片时,发卡机构会发送OTP简讯至持卡人手机,当持卡人输入OTP简讯,即视同完成本人验证程序。也因此,即使持卡人事后发现落入诈团陷阱,若OTP简讯已载明目的为绑卡或消费、消费币别及金额等,消费者未留意而给出OTP,难主张完全不对争议款负责。

金融消费评议中心董事长杜怡静表示,若发卡机构发送的OTP简讯内容已清楚载明验证目的及消费金额,但消费者应注意而未注意,消费者的确有责,但今年评议中心有一个案,最终判决消费者主张部分有理由,显示银行也应尽责把关的重要性。

这宗个案发生于2023年8月,消费者误入诈团逾期欠缴汽车燃料税简讯圈套,在给出OTP密码后发觉遭骗,致电银行希望办理信用卡挂失止付,但因客服迟迟未能打通,时隔约1个半小时后,消费者遭诈团绑卡盗刷近新台币12万元。

杜怡静说,在该个案中,诈团绑卡后未立刻刷卡,消费者给出OTP事后发现遭骗,致电银行客服却未能打通,在超过1个小时时间差后遭到盗刷,评议中心认为银行受理信用卡挂失处理程序有瑕疵,因此在公平合理原则上判银行给予消费者一定金额补偿。

从评议中心受理信用卡争议款申诉及评议案件暴增,反映出诈骗集团盗刷猖狂的现象,杜怡静认为,要真正防堵诈骗,台湾应强化3道关卡,首先是资安。

她说,进入数位时代,消费者常见于各大网站消费,但若网站资安没做好,导致消费者个资外泄,进而就会让诈团有机会透过钓鱼简讯及邮件接触到消费者,「诈骗泛滥,最源头其实在于资安管理。」

第二道把关则在消费者,杜怡静表示,消费者要落实个资管理,不要轻易在不明网站连结输入个人资料或信用卡资讯,也要谨慎小心留意所收到OTP简讯验证内容,避免遭诈。

她示警,今年首季评议中心受理的信用卡争议款案件中,可见诈团多半是发送钓鱼简讯,诓骗受害人欠缴电信费、水电瓦斯费,因金额多半不高,让消费者容易遭骗。

一名银行主管则认为,民众除了要精进网路警觉心外,临柜常可见遭遇投资或爱情诈骗话术的民众,其中不乏接受诈团嘘寒问暖,即使被劝阻仍坚持自己未遭骗的民众,「不要让诈团比你更关心你的家人」,可适时关怀、提醒家人或朋友小心时下常见的诈骗手法。

第三道把关关卡则在金融机构身上,杜怡静说,金融机构管理民众财产,防诈有责,除了应落实OTP简讯内容呈现规则外,在诈骗发生后,可及时回应消费者需求也相当重要,银行或可思考另辟客服专线,专责处理消费者反映发生与诈骗有关的争议款等事件,确保有足够客服量能及时因应消费者事后挂失止付需求,让消费者有和诈团抢时间的机会。(编辑:林淑媛)113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