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不分類 - 聯合新聞網 ( ) • 2024-05-12 12:59

广东梅大高速公路1日塌方造成48人死亡的悲剧,但死难者名单未公布、陆媒不见追踪报导。学者感慨,中国重大事故的法律责任等话题已从公共领域消失,私人事务却越来越多被拉进公共领域检视。

擅长调查报导的财新网,昨天撤下一篇特稿「梅大高速悲剧」。而其他的媒体,除了初期报导死伤情况、政府道歉外,在广东省政府5日成立以省长为组长的调查评估组后,基本上也集体「失声」。

/*.innity-apps-underlay-ad {z-index: 34 !important; }*/ .innity-apps-underlay-ad ~ .header {z-index: 35;} .innity-apps-underlay-ad ~ .main-content .inline-ads { background: transparent;} #eyeDiv ~ .footer{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2;} /* sizmek_underlay 投递调整置底 z-index 权重 */ .article-content__abbr__text {display:inline-block;} /* to be remove */

一些中国的媒体人将此事件与2011年7月23日发生在温州的高铁追尾事故相比,当时温州警方还公布39名死亡者名单。如今,中国调查报导的空间越来越小,灾难新闻不公布死者名单也几乎成为惯例。2022年5月湖南长沙楼房坍塌酿53死就没有遇难者名单的报导,引发部分网友不满,自发寻找这些人的身分。

梅大高速事故没有遇难者名单,梅州市政府网站则是10日公布了5名在这次灾害中拟列为「见义勇为」人员的名单,他们拦截了多量欲驶往塌方处的车辆,并救起多名伤员。

北京清华大学法律学者劳东燕今天在社群平台微博发文,尽管未点名具体事件,但她说,公共事件的事实越来越无从得知,重大事故频出,是否涉及刑事责任或其他法律责任的追究等相关话题,完全从公共领域中消隐了,似乎这样的事故仅仅是一场不幸或是天灾。

她说,相反地,私人事务越来越多被拉入公共领域,在显微镜下细细加以察看,任何一点瑕疵都可能被上纲上线,「想想也是挺荒谬的」。

在财新网已经下架的特稿中,建筑专家表示,发生如此大面积的塌方,首先要追问路基、边坡稳定性是否存在问题。报导中并有专家根据此次塌方现场不同角度照片及卫星影像等资料,探讨导致地基移动的可能原因,包括施工时是否将回填土压实足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