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 中央社 CNA ( ) • 2024-05-13 11:48

(中央社记者张淑伶上海13日电)中国国安部今天发文称,有外国教授在境外非政府组织支持下,藉「项目合作」名义,非法采集、窃取中国重要自然保护区的地理、生物等敏感数据,为「国家安全带来风险隐患」。

中国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持续发文要求全民警惕各种疑似间谍行为,今天的文章称「保护生态资源数据安全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文章说,有自称某国教授的境外人员在本地人的带领下,在中国的国家级湿地保护区、林场等地,安装了多个用于「考察生态环境」的仪器设备,建立多处小型观测试验场,「非法大量采集了中国重要自然保护区地理、气象、生物等敏感数据」。

这名教授对其以学术合作为掩护,搜集、窃取中国非传统领域安全数据的事实供认不讳。国家安全机关会同有关部门,对这名教授等涉案人员进行处理。

文章又指,有外国大学在境外非政府组织(NGO)支持下,与中国西南地区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管理单位开展自然生态领域科研「项目合作」,并采取利益拉拢、色情引诱等方式拉中方人员下水。

国安机关称,此NGO背景复杂,「此次实为某西方大国以开展项目合作为掩护」,在未经中国任何部门批准的情况下,非法搜集、窃取自然保护区核心敏感数据资源,「对中国生态安全造成严重危害」。

这篇文章也对内检讨,指个别生态环境领域企事业单位,在收集、存储、处理本地生态环境相关数据的过程中存在一定失泄密风险隐患;个别生态环境资讯系统存在后门漏洞,「成为境外敌对势力窃取中国敏感涉密数据的重要攻击目标」。

国安部说,重要自然保护区的地理、气象、生物等基础数据,是中国独有的宝贵数据资源,与中国「生态安全、生物安全、数据安全」等密切相关,未经审批非法采集和跨境传输上述敏感数据的行为,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编辑:曹宇帆)113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