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精選 - 聯合新聞網 ( ) • 2024-05-13 12:17
台股示意图。图/联合报系资料照台股示意图。图/联合报系资料照

有个朋友,去年吃饭时,提到前年就一路放空台股,赚了一波。

近期台股创高,听到旁人说他输到把高雄房产卖掉,然后继续放空,少了细腻判断,坚信多头或是空头都很危险。

/*.innity-apps-underlay-ad {z-index: 34 !important; }*/ .innity-apps-underlay-ad ~ .header {z-index: 35;} .innity-apps-underlay-ad ~ .main-content .inline-ads { background: transparent;} #eyeDiv ~ .footer{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2;} /* sizmek_underlay 投递调整置底 z-index 权重 */ .article-content__abbr__text {display:inline-block;} /* to be remove */

另一个朋友,只做定存和买保单,看到旁人去年0050、00878动辄30-40%年化报酬率后,今年初和老婆决心解定存,一起买了满手00940,去年没赚的,今年要加倍奉还,无奈00940破发至今依然还没起色。

再一个朋友,多年前想买房,从旧公寓搬出去,但觉得房价太贵,决心等房市修正再进场。

近年房价大涨,却忍不住买了一个小套房,问他:「这样换过去住,不会太小吗?」

他说:「这么小当然不会自住,这波热钱带动房市上涨,你看政府打房都没用了,之后还会涨更多,投资小套房也不错。」

和他们聊后的感触,是投资少了核心思想,其实都满令人担心的。

投资无脑跟单,或看市场气氛买卖,就像开车时,看著行驶中并排的司机,来决定自己的路途。

最后一个朋友,结局有点不同,三年来只买两档股票,买进至今看好的理由都一样,但股价变化却很大。

持股前两年,股价没什么表现,看著充电桩、AI、记忆体、纺织等陆续反弹,心里有些闷,但依旧面不改色继续持股,直到最近半年,一档股价涨三倍,一档股价涨两倍。

这几天他刚从欧洲旅游回来,带了全家三代同堂六人花了近两百万,算是庆功吧我想,他约我吃饭,我问他:我:「那两档股票还在吗?股价今年喷翻了。」

朋友:「有啊,我持股都没动。」

我:「股价涨那么多,是有新题材吗?」

朋友:「没有耶,故事差不了太多,一个受惠AI需求,一个是药物需求,这两家公司耕耘很久,竞争力没问题,产业发展也正向,只是看什么时候股价发酵。」

三年的时间,等了两年半都没动,股价却在最后半年喷发数倍,但也就这半年,就够了。

我自己也有一个小故事可以分享:去年十月后开始,我和伙伴一起写好趋势盘策略的程式交易,逻辑是台指期大跌或大涨会赚钱,而台指期盘整或日内上下震幅大,就会被诱拐双巴亏钱。

每个部位都有它的定位,期货杠杆很高,少数资金就能帮持股有一定避险效果。

我们对这个策略的定位是保护系统性风险的回档损失。

主要投资赚钱的主力部位,还是靠持股。

这套策略执行五个月后仍是小亏,我们持续观察和调整一些条件,也设好停损点。

想说如果真的不行,到了停损点还是要舍去这套策略。

直到近一个月,大盘从万八上涨创两万点以及20900快速回档,两个大波动一次把之前亏损补回来后倒赚,弥补近期持股的回档,发挥它原先定位的避险功能。

制定策略很重要,但更重要的事,能放手让它自己走路而不干涉,不要因为其他人目前的成果而间接影响策略的执行。

只要策略存在理由不变,也还没到停损点,就让它自由发挥吧。

亲手拟定的策略像是自己小孩一样,我们有所期待,也为他指引各种道路,但上路后,就不该只凭自己感觉又过度干涉。

过程中难免有挫折,只要大方向不变,没到停损点之前,比赛都还没结束。

一位前辈曾和我说,「不要过度用自己的过去经验限制小孩,这样小孩最多只能成为你。」

当别人小孩有所表现,人们习惯要求自己小孩全盘接受并试著改变,忘了别人的小孩有现在的成果,是耕耘了许久,又或是他们原本就适合走这条路。

跟单后或许能短暂享受快感,但总在股价回档时,才又懊悔太晚清醒。

股票上涨是一杯顺口的红酒,让人兴奋也容易过度沉醉,众人皆醉我独醒,是存活股市的必要技能。

前阵子上两万点市场热闹欢腾,这阵子回档,却变成忧心忡忡,是市场变太快,还是没有纪律的投资,让我们变得善变。

最后我想说,每个小孩都不同,不是复制课表,就能复制成就。

策略也是如此,不是复制标的,就能复制报酬。

短暂来看,看法和感觉都会改变,然而,只有核心思想,时间拉长后,会慢慢实现。

◎本文内容已获 股市隐者 授权,原文出处于此;未经同意禁止取用转载。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