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 中央社 CNA ( ) • 2024-05-13 13:51

(中央社记者张淑伶上海13日电)最新数据显示,中国4月新增社会融资为人民币负1987亿元,罕见出现负成长。分析指出,直接原因是大规模政府债券到期压力,债券发行进度偏慢,而企业和居民的融资需求仍弱。

社融增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额,包括企业债券、政府债券等直接融资,以及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等间接融资。

11日,中国央行公布4月宏观金融数据,原本应公布单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但央行却是公布1至4月的社融新增数据。媒体计算发现,4月的社融新增数据并不乐观,单月新增社融负1987亿元(新台币负8743亿元),去年同期为1.22兆元。

拆开社融分项来看,4月大幅负成长数据最大的拖累是政府债券融资。4月政府债券融资负984亿元,比2023年4月少增5532亿元。政府融资曾经是去年第4季以来新增社融的主要支撑项,单项曾经在2月新增社融中的占比高达近40%。

由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副教授唐涯主持的财经媒体「香帅的金融江湖」指出,政府融资降速的背后,直接的原因是大规模政府债券到期压力,债券发行进度偏慢问题。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今年直到4月仍然偏保守的财政政策。

在企业和居民方面,4月,企业贷款增加8600亿元。其中,企业中长贷为4100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2600亿元,企业短贷转负至负4100亿元,创同期新低。居民贷款负5166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减2755亿元。

文章指出,企业端的信贷需求不强。政策面鼓励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信贷支持力度,但实体企业融资意愿低。

居民端的融资延续偏弱趋势,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短期贷款均是历史同期新低值。与地产销售持续偏弱、居民消费尚待修复有关,目前房地产市场的表现呈现出量价偏弱的状态。

中国央行10日发布2024年第一季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呼应了相关数据,其中提到「信贷增长已由供给约束转化为需求约束」;并直指当前存在的问题的关键是需求低迷,提出「当前物价处于低位的根本原因在于实体经济需求不足、供求失衡,而不是货币供给不够」。(编辑:陈铠妤)113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