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 首页头条 ( ) • 2024-05-13 15:36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5月12日,“黄河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潜力指数”在上海师范大学举办的“统筹水资源、水环境与水生态治理路径研究”学术研讨会上发布。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四川大学、河海大学、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所、涉及能源与生态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环境科学、水利工程等多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共40余人,出席了该研讨会。

“统筹水资源、水环境与水生态治理路径研究”学术研讨会现场

基于2010-2020年的研究结果表示,黄河流域9省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潜力近十年持续增长,显示流域整体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从分项产品的构成来看,生态调节产品占比最高,达36.3%;其次是生态空间产品,占比为29.6%;而生态物质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占比较低,分别为20%和13.9%。同时,9个省份呈现一定的差异,四川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生态产品供给潜力最高。从分项的生态产品看,生态调节产品青海省最高,陕西省位于中位;生态物质产品指数山东省最高,甘肃省位于中位;生态文化产品指数四川省最高,甘肃省位于中位;生态空间产品指数内蒙古自治区最高,甘肃省位于中位。

在研讨会上,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李晔与商学院党委书记张春丽分别致辞,强调了“‘三水’统筹治理”对于我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的重要性,指出水资源是国家新发展阶段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

李晔副校长和张春丽书记共同揭牌了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能源与生态经济研究中心”,标志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能源与生态经济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能源与生态经济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黄河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潜力指数,是衡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尺。它涵盖了生态资源的高效利用、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生态产品的优质供给以及民众生态权益的公平保障等多个维度。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流域内居民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支撑。” 本次指数的发布人——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能源与生态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翼飞教授介绍说,研究团队基于生态经济学效率-公平-可持续规模的理论,构建由生态调节产品、生态物质产品、生态文化产品以及生态空间产品四个维度构建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潜力指数”,用以评估黄河流域9省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潜力指数的相对分布格局。

张翼飞教授在做黄河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潜力指数发布

张翼飞教授认为,黄河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能力的提升可以显著贡献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提升显著提高当地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潜力,从而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该项研究进一步提出:应在生态安全的“红线”内实现生态产品价值;在提高政府环境保护投入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以及创新生态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据了解,生态调节产品指净化空气、涵养水源、土壤保持、固碳释氧等维持生态系统运行的功能与服务;生态物质产品包括食物、清洁的水源等直接产品;生态文化产品指满足休闲游憩需求的服务。在此基础上,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具有的显著空间异质性,本研究重点评估了水域空间和绿色空间,以此评估生态服务的潜力。本研究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生态安全目标导向下的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的资助,研究结果将为黄河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定量评估提供科学依据,为黄河流域各省探索适宜的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发展路径提供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