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中国 ( ) • 2024-05-13 20:16

(北京讯)中国国家安全部称,一些境外人员以学术合与生态调研作为掩护,搜集与窃取非传统领域的各类敏感数据,为国家安全带来风险隐患。

中国国家安全部星期一(5月13日)在微信公号发文称,一些境外非政府组织或基金会近年来打着“项目调查研究”“生态治理保护”的旗号,非法采集、窃取中国重要自然保护区的地理、气象、生物等敏感数据。

文章列举案例称,一名自称某国教授的境外人员在本地人的带领下,在中国某国家级湿地保护区、林场等地,安装了多个据指用于考察生态环境的仪器设备,建立多处小型观测试验场,非法大量采集了中国重要自然保护区地理、气象、生物等敏感数据。

文章说,中国国安及时制止了这一非法活动,这名教授对其以学术合作为掩护,搜集、窃取中国非传统领域安全数据的事实供认不讳。

另一个相关案例中,一所外国高校在境外非政府组织支持下,与中国西南地区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管理单位开展自然生态领域科研“项目合作”,并采取利益拉拢、色情引诱等方式将中方人员拉拢“下水”,指使、胁迫其配合非法窃取中国自然保护区各类敏感数据。

中国国安称,这一非政府组织背景复杂,实为某西方大国以开展项目合作为掩护,在未经中国任何部门批准的情况下,非法搜集、窃取中国自然保护区核心敏感数据资源。

文章说,中国个别生态环境领域企事业单位,在收集、存储、处理本地生态环境相关数据的过程中存在一定失泄密风险隐患;个别生态环境信息系统存在后门漏洞,成为境外敌对势力窃取中国敏感涉密数据的重要攻击目标。

去年7月底上线微信公号以来,中国国家安全部持续发文提醒中国公民警惕各种间谍手法,并鼓励民众举报可疑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