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 首页头条 ( ) • 2024-05-14 09:12

见到余嘉华,是她来到上海参加亚太设计精英邀请赛的颁奖大会。作为香港上市公司新世界发展旗下的内地物业旗舰——新世界中国设计部总经理,同时也是美国认证的瑜伽导师,建筑师的理性和严谨叠加作为瑜伽达人注重内外调节和精神愉悦的理念,衬托出她独特的优雅和知性。在她看来,建筑的本身也许也如同瑜伽一样,讲究平衡与和谐,能改善人的生活,散发出内在自由的精神。

建筑的初心是满足人的需求,改善人的生活

从香港大学读建筑学开始,余嘉华对于建筑设计的理念就没有改变过:所有的建筑都是为了人的生活找寻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建筑的本身不是用来博人眼球或者炫技,它具有与生俱来的功能性,是以人的需求为第一要点而展开。

“在我看来,一个建筑建造在什么地方,就要为当地的人群带来一种生活方式。或者是从当地本身的环境中得到灵感,衍生出文化和生活,或者是与该地区未来发展方向相符合,给予周边人群新的感受。”她表示。

加入新世界中国之后,她的观点与公司的理念不谋而合。在她的推动下,新世界中国一系列的项目从整体设计到具体细节呈现,都包含了新世界中国自己独到的见解以及对项目所在城市文化的深刻理解,将国际化设计理念与本地文化深度融合,推进项目的在地化。

她介绍起了新世界中国位于上海淮海中路地块的上海第二座K11购物艺术中心项目。“新世界中国接手这个项目的时候,就一直在考虑项目本身怎么和淮海路的风情相融合。淮海路是上海的百年老路,也代表着上海的商业、人文气质,周边还有很多老的海派建筑以及淮海公园。所以,除了现代的建筑引领未来的商业浪潮之外,我们特别强调以海派建筑特色坡屋顶及邻近的淮海公园为灵感,打造连绵不绝的绿色山脊。在建筑中通过花园广场、垂直绿化、景观庭院与淮海公园的自然景观有机结合,形成城市中的花园绿洲。同时,原本地块中老的消防局以及可追溯至1900年代的巷道等历史建筑,也会在项目中实现保护与活化。”余嘉华娓娓道来。

上海第二座K11

她表示,自己曾经在一大早,看到过淮海公园里散步遛鸟的大爷,也曾中午步行在淮海路,看到很多附近写字楼的白领在悠闲地感受阳光和惬意。这些生活中的简单面,将由全新的K11项目承接,并营造出新的生活面貌。建筑将在这里抒发对城市的了解,对文化的理解,却又焕然一新,美好共融。

“予城新蕴”就是寻找土地本身的魅力

这样面对建筑和城市的态度,就是新世界中国一直以来强调的品牌内涵。2018年11月,新世界中国于广州发布了“予城新蕴”的品牌主张。不仅在上海,在广州,在深圳……在新世界布局的每一个城市,“予城新蕴”都揭示了新世界中国是如何将建筑、城市、人文生活三者联系起来。

在余嘉华看来,所谓“新”就是要摆脱城市发展中千篇一律的模式,洞察不同人群需求的差异。“我从来不认为建筑的新是标新立异,相反,每个建筑不仅仅是你自己,更多的是为这个城市书写怎么样的底色,为社区打造一种共生的美好。而‘蕴’,就是土地本身的魅力,随着时代发展,既有沉淀的人文历史,也有新的环境特征以及科技技术所带来的创新需求。将‘蕴’好好演绎,才能得到全新的生活场景,构建有灵魂和底蕴的城市。这才是真正的建筑、城市、人文生活共融。”

她说起了新世界中国的广粤天地项目。从2009年开发运营至今,数十间商铺环绕两万平方米的中央园林以及喷泉广场,与广州塔、广州歌剧院、东塔(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心)等新城市地标相望。这个商业地标被誉为是广州及华南地区独一无二具有CANTON、岭南文化和国际文化艺术的交汇中心、中西文化、艺术的生活时尚中心。

“经过近20年的开发运营,我们始终在探索如何能够更好地让项目服务于社区、服务于城市。因为,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需要的并不是单一的某一栋建筑,而是一系列宜居、宜业、宜商的城市高品质区域。”余嘉华解释道。

于是在新一轮的对广粤天地的升级改造中,社区的动线进一步打开,公共空间、公寓、商业的路线一站式打通,引导人流进入、驻足。中央园林配备了新的花草、雕塑,还吸引了很多蝴蝶来栖息。这里有一个细节,在改造中央园林的过程中,余嘉华要求:一棵树也不能砍。她认为,花园不单单是为了好看,树也和人一样拥有生命。好的项目,应该让人和自然融为一体,同样的生命体应该互相交融,和谐共生。

广州广粤天地

“每个项目都有一个故事,每一块土地都是祖先给予我们的恩赐。因此,要尊重每一块土地,去看,去了解。”作为设计团队大部分在香港的新世界中国,却始终坚持用国际化的视野尊重在地文化和土地价值。不管在哪里,“予城新蕴”对于新世界中国来说,就是尊重每个地方的特质、文化与传统,发掘蕴含其中的无限可能。通过凝聚人们的潜能和创思,在为社会赋能和创造价值的同时,坚守永续发展,共享有温度的世界。

绿色建筑让城市新蕴更显悠长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在“予城新蕴”的品牌主张下,新世界中国对于坚守永续发展,坚持人、建筑、自然的和谐共生的方针有了进一步的拓宽。从开创艺术商业先河的K11到全面应用绿色环保技术的K11 ECOAST,在商业模式创新的同时,新世界中国也不遗余力地积极将设计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各个项目中,从而践行国家目前大力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也使得“新蕴”底色更显韵味悠长。

据悉,新世界高度重视绿色建筑发展,从可持续发展物业全周期,即“设计与建设、可持续金融、运营、参与”四个阶段都制定了相关政策深入地践行。

在深圳,新世界的K11 ECOAST采用“海绵城市”设计,排水和大量的绿化可以最大限度地吸收渗透雨水,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负担。同时该项目使用可再生能源、回收再利用材料、医疗级空气过滤系统等设计,始终将绿色及健康的建筑理念贯穿其中。位于广州的新世界广汇项目则运用C130超高强混凝土进行浇筑,大幅提高建筑材料的使用效率,显著减低建筑材料相关的碳排放和对环境的影响。

深圳K11 ECOAST

目前,新世界中国在内地已有超过20个物业项目获得LEED铂金或金级认证或预认证,总面积近500万平方米。

除此之外,在运营和参与方面,新世界推出业界首创的“创造共享价值租赁”计划,同时也在内地多个社区推行“绿动社区”计划,鼓励业主、住户通过小程序积极记录节能点滴,从而于供应链上各层面减少碳排放,推行全面的可持续运营方式。

在余嘉华看来,考虑绿色建筑应当从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进行考量,实现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效益最大化。因此在项目开始之初就需要做好前期规划和设计,梳理绿色建筑中成本和效益关系,厘清建筑和周边社区、人的关系,实现多方的平衡。

这或许就像她练习的瑜伽一样,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同样讲究包容、和谐和爱,以建筑的语言,转换成能够沉思,生活和治愈的环境,获得身体和心灵的满足和愉悦,同时也为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职场环境中保持了内心的平静。

好多年前,还在香港大学读大四的余嘉华和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建筑生们,坐在香港维多利亚港边上。意气奋发的青年们看着维港的建筑群,豪言壮语,说总有一天,自己设计的建筑也将成为维港标志。然而,年轻的余嘉华却从未曾这样想。对于她来说,自己第一次参与的一所小学改造项目才是她永远的初心。

“这座小学改造完之后,阳光透过大大的玻璃窗投入,照得学校走廊无比敞亮。孩子们在宽大的玻璃上贴上彩色的粘纸并且对我露出明朗的笑容。即便微小的细节,却能以建筑的形态给别人的生活带来开心,这才是我觉得建筑设计的全部意义。”

时至今日,不管是余嘉华,还是新世界中国,都在这条以设计给予城市全新感动的道路上不断向前。与时俱进,不断突破自己,时代的精品和城市地标,就在每个平凡的日子中,日复一日地映衬出生活的华彩,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