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热榜 ( ) • 2024-05-14 11:41
安子酱的心理课堂的回答

想写这个话题很久了,因为我就拥有一颗玻璃心,曾经饱受其苦。时间长了,谈不上久病成医,但也尝试过不少方法,想说说自己的体会。


所谓玻璃心,我想大抵是这种感觉:敏感脆弱,常常不自信,害怕丢脸,对自己的表现有较高的期待,对于犯过的错、出过的糗耿耿于怀,情绪起伏大。由于非常在意关键他人的看法,时刻期盼对方能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反馈,往往会给对方造成压迫感。当感到自己表现不好时,玻璃心的主人又容易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恶性循环。


这个过程相当煎熬,甚至会让人怀疑自己有强迫思维的倾向。产生的原因除了每个人天生的气质问题,比如有些人就是抑郁质,还可能与成长时期的经历有关。那些曾经受到的伤害,羞愧的体验,未完成事件在心中留下的阴影,都有可能让一个人在面对特定的场景时,变得比常人更加敏感与脆弱。比较严重的是,当这种思维方式泛化后,可能会影响个人对自己的整体评价,产生习得性无助感,对生活失去控制。


天生的气质和过去的经历已然无法改变,不妨换个思路,用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来看,所谓的玻璃心,是那些不合理的信念在作祟。这些信念有三个共同的特点,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这个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的『应该怎样』『必须怎样』,很多想法本身就是过分的要求,而当事人浑然不知。人与人之间,更是没有所谓的天经地义,别人也不是理所应当要围着自己转。另外,玻璃心的人容易产生以偏概全,极端的想法,别人或许根本不在意的事情,而本人却难以释怀,并且觉得这个事情非常的糟糕。


在人际交往中,玻璃心的人也更容易犯归因错误。有时候往往是出于特定情境,他人产生了某种行为,而个人却认为,是对方本身对自己有什么看法和偏见,才如此行事。


对待玻璃心的方法,首先可以在自己纠结的时候,仔细想想自己的想法本身是不是属于不合理的信念,多问自己几个问题:『他必须喜欢我么?』『一定全都是这样么,还是其实本身并没有这么糟糕?』『哪怕到了最差的那一步,那又怎样呢?』……分析之后,再想想什么样的想法可能才是正确的。这个方法并不容易,根深蒂固的想法,反反复复的出现,也实属正常。


所以说了这么多,那些方法可能都还只是治标不治本,最最重要的一点,我觉得是去无条件的接纳自己,爱自己。我是玻璃心,我在乎别人的看法,我不太自信,但我都愿意接受这样的自己。能做到这一点,或许,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