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热榜 ( ) • 2024-05-14 12:21
盐选成长计划的回答

「买卖时间」和「收时间税」的职业
打工这么多年,我才发现这个世界上只买卖一种产品,那就是时间
人与人之间有如此大的差距,看似是价值之争,其实是模式之争。
要想赚到钱,就只能选择改变你的模式:
从零售时间和批发时间,变成买卖时间和收时间税。
如何做到?
我们往下看。

努力的挫败

举个例子,我有一个大学同学,在一起读书的时候就非常努力,是我们班的学霸。

在我的印象中,那时的他戴着一副金丝边的眼睛,总是一个人默默地在角落里翻看着各种课本,好像不太合群。

但每逢大小考试,他又总能闪闪发亮,成为大家崇拜的偶像。

大学毕业后,同学们陆陆续续都找到了自己的工作,而他凭借在学校里的优异表现,毫无意外地拿到了当时我们班最高的 5000 元起薪。

要知道,在当年一个应届毕业生能拿到这个数额的,是非常少的。

他来自一个不太知名的小县城,通过高考来到了上海,进而被大城市的繁华所吸引。

除了完成自己的学业,他也想毕业后在这儿安家落户,组建起自己的家庭,等买了房子把父母也接到上海来居住。

可能是由于他的这个初衷,无论是在读书,还是参加工作,他的努力程度都比身边的人高出一大截。

为了能更快攒齐买房子的钱,他下班后也会接一些私活来增加收入。

也正因为如此,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被工作占满……

起初,这种拼命的方式效果很明显,不出两年,他每月的工资加上兼职收入就差不多达到了 10000 元了;

而那个时候,其他同学的平均收入也就五六千的样子。

好多年过去了,近期我们在微信上有一次聊天,他突然说想回老家发展,这让我非常吃惊。

就问了他近来的情况:

他确实在上海结了婚,但并没有买房,因为还买不起。
目前收入也就 1.5 万左右,扣除所得税、社保,减去生活的开支、交通、社交、房租,一个月其实没有剩下多少。
看着日益高涨的房价,只能感叹道:
「这座城市留得住我的青春,却留不住我的人……」
聊到后来,他甚至略带抱怨地说了一句:
「凭什么现在一个啥都不会的小姑娘,弄个视频玩直播,唱唱歌、扭扭腰、斗斗嘴、喊喊麦就能一天抵我一个月的收入?
我奋斗 10 年,还没有她半年的收入多!
我那么拼命,还不如她天生长得漂亮!」

是啊,为什么

为什么我这位勤奋到感天动地的同学,最终却「输」给了 20 岁出头的小网红?

真的是因为时代变了吗?

还是这个社会现在不看努力看颜值了呢?

都不是,最关键的原因,是他们在用不同的方式售卖自己的时间!

什么意思?

我们每天做的任何一件事,都需要花费时间对吧?

而如果,你在某段时间内做的某件事情能产生价值,并且,你还把这部分价值变成了收入,那么就相当于「你把这部分时间出售了」。

比如你花了 2 个小时写了一篇文章,然后把这篇文章卖给了报社,拿回了 500 元的稿费,那么你就可以把这个过程看作是:

「把这 2 小时卖给了报社,价值为 500 元。」

而如果你用这累计产生的价值 500 元,除以你创造这些价值所用的时间 2 小时,就可以得到你平均每小时的时间价值为 250 元。

这个 250 元,我们就称它为你的「时间单价」:



那么如何衡量你在一定期限内,创造了多少价值呢?

就是拿你的「时间单价」去乘以「能产生价值的时间」,就可以得出你在这段期限内的「个人生产总值」:

个人生产总值 = 时间单价 × 能产生价值的时间

举个例子,比如你一天工作 8 小时,时间单价为 100 元。

假设,在这 8 小时内,你没有偷懒,全神贯注地在创造价值,那么你这一天的个人生产总值 =100×8=800 元;

也就是说你的老板花了 800 元,买了你一天 8 小时全神贯注的工作时间。

当然,如果你只是在公司度过了 8 小时,而没有把注意力投入其中,是不会产生价值的。

所以,这里特指的时间是「能产生价值的时间」。

从这个角度你就能看到,拥有时间并不一定能产生价值。

你的「时间单价」可能很高,但是由于每天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很少,也就是「能产生价值的时间」很少,那么你的「个人生产总值」就会很低。

如果你吃过回转寿司,那么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时间就像在你身边的一个个不断往前流走的餐盘;

而你作为厨师,只是站在边上是没有用的,没有人会买空盘子,你得集中注意力制作寿司,然后把它们放到餐盘上,才能把这部分「时间」卖出去。

不同的厨师,放上去的寿司还都不太一样,所以价格也会不一样。

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就像是一个偌大的回转寿司店。

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知识、能力、产品将这些从自己身边流走的时间餐盘给装满食物,出售给其他需要的人;

与此同时,我们也会购买其他人出售的时间,来满足自己的某些需求。

这个世界只会交易一种产品,那就是「时间」,而我们每个人都是「时间商人」!

时间商人的四种模式

第一种方式:零售时间

回到前面的故事,如果我们从「个人生产总值」这个公式来分析,你就能明白我那个同学和网红的收入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差距了。

我同学的那种方式,本质上是在用自己的「勤奋」来增加「能产生价值的时间」:

别人工作 8 小时,其中 3 小时偷懒,而他全神贯注 8 小时;
别人下班后就去约会、休息,而他要接私活,这又增加了能产生价值的 3 小时……
因此,时间一长,他就会获得和他付出的时间成正比的收入提升,别人一天创造价值的时间是 5 小时,而他是 11 小时。

所以,当单位价值大家都差不多的时候,他的收入就能是一般人的 2 倍多。

说到这里,你可能已经意识到了两个问题:

第一,他这种增加个人生产总值的方式是有极限的,一天只有 24 小时,除去必要的休息时间,留给他还能填满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第二,这种方式兑换成收入还要被打一次折,因为购买他时间的老板们也要赚钱,会在他的个人生产总值里再拿走一层利润……

另外,也正是由于他的勤奋,他花在提高个人「时间单价」上的时间太少了,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于了生产。

长此以往,他只能不断重复着低水平的创造,最后把自己搞得精疲力尽,却也无法再进一步了……

你身边估计也不乏这样的朋友,自从大学毕业后就再也不读书了。

中国人年均读书量比起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少得可怜,具体数据大家可以去网上搜索,而仅剩的那些读书量,其中大部分还都是小说。

像这种把自己的时间出售给个人或者公司,就相当于把自己的时间给「零售」出去了,无论是在公司打工,还是下班后接私活、做兼职,其本质都是在零售自己的时间。

比如最近很火的一些共享职业:专车司机、兼职快递员、家厨、上门美甲师……

这些工作的本质,都是帮助你把剩余的个人时间给利用起来,再零售出去。

它们短期内看似可以增加收入,但是这种方式是有极限的,而且会占用你很多原本可以用来提升自己的时间。

那么,在这种模式下有什么办法可以提高个人收入呢?

首先,你需要提高你的时间单价。

一天能出售的时间是有上限的,但「时间单价」的提升在理论上是没有上限的,比如中国知名的「打工皇帝」唐骏,NBA 中的很多球星,年薪可以达到上亿元。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那么高呢?

方法也是显而易见的,就是将你的注意力更多地投入在自我成长上,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在垂直领域里的专业水平……

其次,你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注意力。

你工作的时间不等于你能产生价值的时间,而你的收入,只和你「能产生价值的时间」成正比。

所以,千万别以为在工作中偷个小懒能让你躺着赚钱,心里边想着:

「反正做多做少,每个月收入还是那么多。」

如果把时间周期拉长,你就会发现,这种想法带来的损失将非常大……

最后,你得想办法把自己卖个好价钱……

第二种方式:批发时间

我们再来说一下网红的「时间售卖」模式是什么。

回顾一下这个公式:

个人生产总值 = 时间单价 × 能产生价值的时间

如果想要提高你的个人生产总值,除了提高自己的时间单价或者挤满自己的时间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办法?

注意,公式右侧使用的是「能产生价值的时间」,你把你的个人时间出售给个人或者单个公司,就相当于把自己的时间给「零售」出去了。

那么这种出售时间的方式确实是有极限的,一天顶多 24 小时。

但如果你把创造出的价值,同时卖给很多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