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 中央社 CNA ( ) • 2024-05-14 15:20

(中央社台北14日电)美中在地缘政治和贸易争议的复杂情况下,近期恢复气候会谈。专家分析,双方在气候问题上面仍存在不少分歧,包括气候资金问题,并指如果不能弥合分歧,至少能够妥善管控,不要影响到中美气候沟通的基本盘。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5月7日至16日率团赴美,双方于8日至9日在华盛顿举行「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会议。

中方在会晤后表示,会议回顾美国意在2035年实现100%清洁电力,及中国意在「十五五」期间逐步减少煤炭消费,并通过加快可再生能源部署等,加快此项工作。

两国均有意加强为实现各自目标的技术和政策交流。双方还计划在今年底的「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第29次缔约方大会(COP29)期间,举办第2届甲烷和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峰会。

结束了华盛顿会晤后,中国代表团10日前往纽约联合国总部访问,并会见美国一些智库机构,并于本周继续前往加州,为29日至30日在加州柏克莱举办的中美地方气候行动高级别活动做准备。

在纽约参加了与中国代表团会见的华盛顿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中国气候中心总监李硕表示,总体来说,中美此次会晤的成果是积极的,展示出尽管中美双边关系非常复杂,而且存在很多分歧和矛盾,但双方仍有共同意愿贯彻执行去年两国达成的气候合作声明。

李硕表示,在能源转型、减少甲烷排放、碳捕获技术、循环经济,还有地方气候合作方面,这次会议都有成果,并规划了未来一段时间里中美在这些议题上会如何进一步沟通,是此次会谈最重要的成果。

报导表示,此次中美举行气候会谈之际,中美在多个贸易和政治问题上笼罩著紧张的阴影。

根据美国媒体披露,美国政府会在14日宣布,将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从25%提高到100%,并继续保留对外国汽车加征的2.5%额外关税,这是对川普政府实施的「301条款关税」进行审查后作出的决定。这意味著关税几乎消除了中国电动车进入美国市场的任何机会。

李硕表示,中国对美国进一步的产业竞争性政策,尤其是低碳产业的竞争性政策和贸易壁垒有很大关切。而美方对中方在能源转型,尤其是去煤问题等非常关切。

李硕表示,中美在气候问题上存在不少分歧,如气候资金问题,中美能不能在COP29气候大会之前形成一定程度的共识至关重要。

他说,这些问题恐怕还需要今年余下时间双方进一步磋商,「如果不能弥合分歧,至少能够比较妥善管控,不要影响到中美气候沟通的基本盘。」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元玲表示,此次中美特使会晤总体评价是谨慎乐观,一方面双边关系至今没有显著回暖,而乐观是因为在此局面下,双方还是在气候领域有所互动,对中美气候外交以及整个中美关系都非常有帮助。(编辑:陈铠妤/廖文绮)113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