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 中央社 CNA ( ) • 2024-05-14 18:04

(中央社记者杨思瑞台南14日电)台南市水雉生态教育园区为水雉重要栖地,在每年夏季繁殖季前需大量人力移除水池中强势物种,植入水雉喜爱的浮叶性植物,台南地检署指派易服社会劳动折抵刑期者提供不少助力。

水雉生态教育园区主任李文珍今天告诉中央社记者,水雉生态教育园区属于人工湿地,范围广大,约有15公顷,每年12月到隔年3月是园区进行栖地整理重要时间,这段期间水池里强势又不适合水雉利用的植物,如荷花、观音莲、白花水龙等急待移除,植入水雉喜爱的浮叶性水生植物。

李文珍表示,时序将进入炎夏,水雉繁殖季也到来,要赶在繁殖季前完善栖地营造,不论除草、移植都需要大量人力投入,园区从民国99年开始向台南地检署申请社会劳动服务人力,13年来协助园区进行栖地整理,让水雉能有稳定栖地进行繁殖,贡献良多。

她说,在园区服勤的社劳人要能忍受寒冬与酷夏,在冬天低温时除草,夏天气温动辄摄氏33、34度,则需要在水池中将福寿螺、泰国鳢等外来种移除,让浮叶性水生植物成长茁壮,提供水雉多样丰富巢材。

李文珍指出,园区日常事务繁杂,在园区服务的社劳人来自社会各领域,曾有木工专长社劳人协助制作木桌、木椅;还有擅长水电社劳人协助园区修缮水电设施,助园区维持稳定、优质公共空间。

她说,水雉是台南市鸟,官田区是主要栖息区域,水雉生态教育园区长期关注农田湿地生态系保育,经营园区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社劳人能适时弥补园区不足,协助让社会大众了解湿地生态价值。(编辑:谢雅竹)113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