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中央日报 ( ) • 2024-05-15 15:35
2024.05.15 15:18

中国社科院亚太及全球战略研究院(NIIS)院长李向阳在接受《中央日报》采访时就预计将于本月末举行的韩中日领导人会议表示,“对于三方领导人来说,此次会议的最终成果至关重要”,“最重要的是稳定跟发展双三边的关系”。李向阳补充称,“当然不能寄期望于一次的三方会谈能够解决双三边关系中的所有问题,但是中日韩领导人会谈的机制本身就是合作恢复的积极信号”。 

李向阳从2009年开始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及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为中国党和政府提供中国式世界战略。2008年,他还在中国领导层的集体学习中做了“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演讲。

本月9日,李向阳在北京东城区亚太及全球战略研究院会议室进行的采访中表示,两国建交30年来于去年首次出现的韩国对华贸易收支逆差预计今后不会变化。他还提到,今年以来对欧洲和东南亚实行免签证政策的中国,为了扩大交流,有可能将免签范围扩大到韩国和日本。  

以下是中央日报记者对李向阳院长的采访问答。

问:韩外长赵兑烈于13日访问北京。

“这对两国关系来说发出了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因为韩国是即将举行的韩中日三方领导人会议的东道主,所以韩方在三方之间这种‘穿梭外交’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三国领导人来说,此次会晤的最终成果至关重要。外长之间的对基本立场的事前沟通非常重要,避免产生误解,在有分歧的问题上寻求解决方案”。

问:中国对于此次领导人会议有何种期待?

“过去5年来,东北亚政治、经济、安全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韩美日同盟体系、印太战略、日本加入AUKUS(美英澳三国安全同盟)、亚洲供应链重组、韩中日双边关系陷入停滞,可以说是建交以来最糟糕的局面,这与5年前面临的情况不同。不过也有积极的信号,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中国表达了想要加入全面、渐进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的意愿,这意味着追求三国合作的意志依然存在。在新的地区格局的背景下,要把稳定和发展作为会谈的基本方向。当然不能寄期望于一次的三方会谈能够解决双三边关系中的所有问题,但是中日韩领导人会谈的机制本身就是合作恢复的积极信号"。

本月9日,在北京东城区亚太及全球战略研究院(NIIS)会议室,李向阳院长正在接受《中央日报》采访。【照片来源:驻北京特派记者 申庚振】
本月9日,在北京东城区亚太及全球战略研究院(NIIS)会议室,李向阳院长正在接受《中央日报》采访。【照片来源:驻北京特派记者 申庚振】

问:中国如何看待韩国的国会选举结果?对今后韩中关系的影响是什么?

“韩国在野党的胜利可以理解为选民不完全认同目前执政党的政策。最大的问题是民生。最近从首尔出差回来的同事学者们指出,韩国生活必需品价格暴涨,这似乎是新冠肺炎期间政府大规模刺激经济政策的负面结果。选举是韩国内政问题。中国的基本判断是,在外交上,比起韩国偏向一方遏制另一方,更希望在中国和美国之间维持更加均衡的政策或战略"。

问: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率为5.3%,超过预期。

“第一季度的增长率数字并不能说明一切,仅凭一个季度的数据无法判断中国已经达到拐点,了解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变化很重要。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过去40多年旧模式和新模式之间的转型期。传统的发展模式大致有三种:第一是投入劳动力和资本的增长,但是现在我们正面临着中国人口增长率的断崖式的下降 。二是出口主导型模式,受到内外压力。随着中国经济规模扩大到世界第二,以出口为中心的模式已经无法保证持续增长,这也是最近中国政府强调进口作用的原因。第三是通过房地产投资来驱动拉动经济的增长,同样面临危机。房地产这样的一个增长模式更多的是靠负债,就是居民的负债和地方政府的负债,房价的下跌限制了居民的消费能力跟欲望。同时,房价下跌也使中国的地方政府融资难度在加大,限制了地方政府的发展。很多人认为中国可能会陷入日本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那个资产负债衰退的困境 ,我个人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当时日本等于在传统的经济增长过程中找不到新的增长点,现在中国政府实际上正在寻找适应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的发展,开始所谓新质生产力"。

问:有人指出,去年中国5.2%的经济增长率是以人民币为基准,若以美元为基准,则为-0.5%。韩中日三国都受到汇率影响较大,本国货币贬值幅度扩大。

“由于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不断贬值,导致中美之间的经济总量比较一直在下降,最高的时候曾经达到70%,现在只有60%左右。那么显然汇率影响是一个客观的事实。那么对于汇率为什么带来这么大的波动?我想有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中国与美国、美国与东亚之间存在的经济周期的非同步性。随着美国遏制通货膨胀,中、日、韩等东亚经济都面临压力。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到现在的30多年发展过程中,亚洲经济一直没有摆脱经济周期非同步性带来的汇率波动风险。另一个是亚洲经济仍然没有最终消费市场的问题,应该取消出口导向模式。另一方面也表明亚洲经济缺乏自身增长动力,如果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可以为今后区域内的可持续增长创造条件。但只要目前与美国存在利率差异,汇率问题就会持续下去"。 

问:韩国对华贸易收支去年首次出现负增长,两国经济结构是不是从互补转变为了竞争格局?

“从统计来看,这是客观事实。传统上,韩中建交后,两国贸易一般都是韩国顺差的模式。在贸易结构方面,中国从韩国进口大量装备和高附加值的中间产品是其特点。这是因为过去10~15年两国技术和竞争力差距缩小,从韩国进口的中间产品在减少,这是贸易收支逆转的根本原因。另一个原因是,韩国在华的企业开始向东南亚、包括南亚地区的转移,国际产业链的分工模式正在被打乱,这样的一个趋势短期内难以改变。同时,韩国在产业转移趋势也在继续推进”。 

问:对华贸易逆差已成定局吗?

“中韩两国这种贸易结构重新回到原来的状态的可能性并不大。因此,中国和韩国需要开拓新的合作领域。过去两三年,特别是中共二十大结束以后,中国在推进新一轮的对外开放,除去制造业以外,韩国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强的优势,不必只依靠传统的合作。例如,在旅游方面,中国游客对韩国旅游的需求很大,如果今后旅游业的发展得到促进,将有助于改善韩中贸易的不平衡。这只是其中一个领域,两国智库应该通过共同研究,寻找两国合作的新领域"。 

问:中国今年对欧洲5国、东南亚等国家实施了大胆的免签政策,对此您怎么看?此政策适用于韩国的可能性有多大?

“去年中国对一些国家实行免签证后,包括韩国驻华商会在内的韩国和日本提出了类似提问,韩国驻华商会希望中国的免签证政策也能适用于韩国和日本。对韩甚至对日的这种免签我认为是可以期待的,因为中韩中日之间的人员往来规模是非常大的。那么为促进三方、双方之间的商业往来、学术往来和旅游发展,免签应该是一个趋势”。

问:今年11月美国大选结果将对中美关系产生何种影响?

“美国大选对中美关系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在过去差不多近10年来,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都对华采取了跟以前相比相对不友好的或敌视的政策,甚至是遏制的政策。从特朗普政府开始对华的全面脱钩到拜登执政以后的选择性脱钩,包括后来用了一个新词叫“去风险”,它都反映了这样一个趋势。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无论是民主党候选人还是共和党候选人当选,他们对华这种敌视只有可能在应对手段上有差异。未来中美关系不能完全寄希望于某一个党派的领导人执政来发生根本性的改变,需要社会各阶层尤其是民众这种认知的变化.所以我们会关注特朗普可能当选的带来的影响,但更关注中长期的中美关系的这种改善"。 

问:朝核问题仍然是韩中关系的负面因素,对此您怎么看?随着朝俄关系日益密切,今年是朝中友好年,预计两国交流将会增多。韩中关系和朝中关系将如何并存?

“要想解决和缓解朝核问题,首先需要韩朝双方的和解。韩国跟朝鲜是这个问题的当事人、直接当事者,因为没有半岛双方的这种和解,其他外部的这种没有朝韩双方的和解,那么其他国家的干预或者推动都不可能发挥真正的作用。接下来需要的是地区内强国之间的积极行动,中国、日本、俄罗斯应该为韩半岛无核化而努力,要为解决问题提供外部条件。最后,地区之外的大国(美国)应该在问题上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即进行停火协议。中朝关系有改善或者是加强,并不意味着中韩关系会恶化,那么应该寻求一种既要与韩国保持良好关系,又要保持中朝传统友好关系,我想对中国来说,希望这两者都能够共同发展,这符合中国的利益,这也是中国的一个基本政策"。

☞2011年12月,亚太及全球战略研究院(NIIS)、中国政府最大的智库中国社会科学院(CASS)为了按地区、部门研究和分析世界战略,升级现有亚太研究所成立的学术机构,向党和国务院提供有关世界经济、全球治理和中国国际战略的最新动向和世界战略。隔月发行学术杂志《当代亚太》,每年以蓝书形式出版《亚太地区发展报告》。 

☞李向阳被誉为国际经济、中国政治、金融领域的中国国内顶级专家,任中国亚太学会会长。在中央财经大学获得本科学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获得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08年在第17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中,以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为主题进行了演讲。包括中共理论杂志《求是》的11篇文章在内,有100多篇著作、信函和论文等。

 

#AD166625363541.ad-template { margin:auto; position:relative; display:block; clear:both; z-index:1; } #AD166625363541.ad-template .col { text-align:center; } #AD166625363541.ad-template .col .ad-view { position:relative; }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666247900833-0'); });
申庚振 记者
译 | 会庭 校 | 李霖 责编 | 刘尚哲 查看其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