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新闻_新华网 ( ) • 2024-05-15 23:46
分享降碳经验、成立低碳联盟、发起低碳倡议……5月15日是第十二个“全国低碳日”,生态环境部、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在常州市举办2024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多位与会人士表示,随着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不断深化,“绿色低碳你我共建,美丽中国你我共享”日益成为全社会共识。

  新华社南京5月15日电 题:凝聚低碳共识 共谋绿色发展——2024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扫描

  新华社记者秦华江、陈席元、高敬

  分享降碳经验、成立低碳联盟、发起低碳倡议……5月15日是第十二个“全国低碳日”,生态环境部、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在常州市举办2024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多位与会人士表示,随着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不断深化,“绿色低碳你我共建,美丽中国你我共享”日益成为全社会共识。

  2023年,生态环境部围绕园区、企业、社区、个人、实践基地五个类别在全国范围开展绿色低碳典型案例征集活动。本次“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上,6个典型案例的代表登台,分享各自低碳经验。

  “企业有责任感,员工有责任感,才能把绿色低碳推行好。”广东东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品质中心总监陈世清表示,绿色低碳一直是企业践行的方向,全员参与,把“双碳”目标落实到产品创新、能源转型等各环节。

  常州市钟楼区上书房社区利用老旧小区改造的契机,在屋顶铺设光伏面板,让居民活动空间和新能源车用上“绿电”。小区还引入“海绵城市”理念,收集雨水净化后循环利用。“我们社区会持续开展全民环境教育,让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理念融入居民生活。”社区党委书记高云说。

  “我带领团队的伙伴们开展生态环境教育活动,增强公众意识,通过实施湿地修复、高寒草场人工种草等项目,推进可持续发展。”甘肃省甘南州玛曲县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秘书长交巴东知介绍。

  此外,故宫博物院建设“零废弃”博物馆;宝马集团沈阳生产基地里达工厂各种树木超过11000棵,成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牛背鹭在北方的栖息地;福建宁德打造“零碳湾区”,发展重卡换电,去年已建成宁德到厦门全长约420公里的绿色物流专线……一个个案例生动揭示,绿色低碳已近在身边。

  绿色低碳实践不断深化,但转型之路任重道远。2023年是全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重大议题,不仅对生活和经济造成影响,也给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潮流所向、大势所趋。

  在探索绿色发展新路的进程中,一些地方已“节”尽所能、变道超车。常州市市长盛蕾介绍,近三年,常州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累计下降22.5%。2023年,常州实现新能源领域制造业产值7680.7亿元,增长15.0%,经济发展的含“碳”量、含“污”量更低,含“绿”量、含“金”量更高。

  顺应多方呼吁,作为常州市新能源“发储送用网”产业链中的企业代表,国网常州供电公司与其他企业共同发布了低碳发展倡议:瞄准“双碳”战略目标,全力推动新能源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跃升,争当低碳践行者;加强新能源技术攻关和创新,以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激活创新驱动力;深化新能源产业链合作,构建绿色低碳转型共赢新模式,构建产业共同体。

  “全社会都要积极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来,携手形成简约、适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共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为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中国贡献力量。”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刘炳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