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A ( ) • 2024-05-16 04:13
普京新任期内首访中国   "无上限"伙伴关系还能走多远? 俄罗斯总统普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法新社图片

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俄罗斯总统普京将于5月16日至17日对中国进行新任期后的首次国事访问。在俄乌战争已经进入第三年之际,中俄各自希望透过访问达到怎样的目的?双方"无上限"的伙伴关系还能维持多久?

俄罗斯总统普京即将于本周四至周五(16-17日)展开对中国的国事访问。这也是普京在半年内第二次访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5月14日的例行记者会上称:“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将同普京总统就中俄建交七十五周年背景下双边关系、各领域合作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交换意见。”  

普京:中俄关系发展是"自觉的战略选择"

中国官媒新华社15日发表了对普京的书面专访。其中,普京就俄中关系、金砖国家、上合组织、乌克兰危机等问题进行了回应。

普京称,当代俄中关系“独立于意识形态和政治局势之外”,双边关系的多层次发展是“自觉的战略选择”。正是两国战略伙伴关系“前所未有的高水平”,让他决定选择中国作为正式就任俄罗斯总统后首访的国家。

他表示,俄中经贸关系“发展迅猛”,展现出对外部挑战与危机的“持续应对能力”。近5年,两国贸易额翻了一番。中国已连续13年稳居俄罗斯最大贸易伙伴国,而俄罗斯在2023年中国贸易伙伴国的排名升至第4位。

普京还说,俄中两国在国际议程中的关键问题上持相似或相同立场,都不接受“西方将基于谎言、虚伪和凭空臆造规则的秩序强加于人的企图”。

针对俄乌战争,普京称,俄罗斯积极评价中方立场。中方很清楚乌克兰危机的根源和其全球地缘政治影响,这一点也反映在中方发布的十二点立场主张中。他还称,俄罗斯“希望通过和平手段全面、可持续、公正地解决这场冲突”,对就乌克兰问题进行对话持开放态度,但这些谈判必须考虑到卷入这场冲突的所有国家的利益,包括俄方的利益。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访华前夕于2024年5月15日参加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举行的一次会议 (Gavriil Grigorov, Sputnik, Kremlin Pool Photo via AP)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访华前夕于2024年5月15日参加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举行的一次会议 (Gavriil Grigorov, Sputnik, Kremlin Pool Photo via AP)

专家:访问的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

俄乌战争目前已经进入第三年。对于普京这次访华,华盛顿史汀生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孙韵告诉《纽约时报》,其目的是“展示中国和俄罗斯是多么紧密地站在一起” 。

美国华盛顿智库哈德逊研究所中国中心主任余茂春则告诉本台:“其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因为两个国家有不同的战略目标,都想做老大,实际上谁也做不了,只好互相残杀。我想现在的中俄联盟也没什么前途。”

不过,美国的德国马歇尔基金会亚洲项目主任葛莱仪(Bonnie Glaser )认为,除象征意义外,中俄双方还是有很多强化合作的具体话题要谈:“我相信他们会讨论如何反击美国正在采取的一些行动 。美国正在做的很多事情是俄罗斯和中国不喜欢的。中国和俄罗斯越来越希望通过协调来保护自身利益,并进行反击。在技术领域确实如此。 普京可能会向习近平通报俄乌战争的状况。他们也会就此进行对话。”

普京将与习近平讨论乌克兰和中俄能源问题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俄罗斯国家杜马副主席伊万∙梅利尼科夫15日对普京即将访华发表评论时称:“这次访问非常重要。事实上,全球安全、地区安全问题将成为普京和习近平谈判的焦点。”

此前一天,路透社援引克里姆林宫的消息指出,普京访华,将与习近平讨论乌克兰战争以及中俄深化能源和贸易合作等问题,包括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中东和亚洲局势等。

报道说,普京新任命的国防部长别洛乌索夫、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安全委员会秘书绍伊古和外交政策顾问乌沙科夫,将出席普京和习近平定于5月16日举行的非正式会晤。访问期间,普京和习近平将一起出席中俄建交75周年的晚会。普京还将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会面,讨论经贸合作事宜,并将访问中国东北部城市哈尔滨。

据报道,普京这次访华还将带领一个大型贸易代表团,其中包括财政部长西卢阿诺夫和央行行长纳比乌林娜, 以及俄罗斯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谢钦等商业巨头。

美国《纽约时报》的文章称,来自西方日益严峻的挑战考验着中俄伙伴关系的极限,习近平正在走一条越来越细的钢丝。上海的国际关系学者沈丁立表示:“中国将俄罗斯视为重要的战略伙伴,希望给予普京适当的尊重,但出于经济和其他原因,也希望与欧洲和美国保持良好的关系。这是非常困难的平衡之举。”

美欧施压中国不要援俄  中资银行减缓支付

目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正在向中国施压,减少对俄罗斯的军事和经济支持。《华尔街日报》4月披露,白宫正在打算起草一份对华制裁新措施,将一些帮助俄罗斯的中国银行踢出全球金融结算体系(SWIFT)。

而据法新社报道,拜登总统去年12月已发布行政令,允许针对与俄罗斯战争机器打交道的外国银行实施“二级制裁”。从那时开始,数家中国银行都已停止或放慢与俄国客户的交易。中国对俄出口额原本在今年初激增,但已在3至4月间迅速减少。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4月访华,曾向中方重申了对中国为俄罗斯侵乌战争提供零部件的“严重关切”,并称“没有中国的支持,俄罗斯将难以维持对乌克兰的进攻”。

对此,葛莱仪评论说:“中国的主要银行已经对实施制裁的可能性作出了反应。对于那些有较高美元敞口的大型银行来说,他们不希望被排除在国际金融系统之外。”

香港《南华早报》5月13日援引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的一份报告称,截至今年3月,西方的制裁已导致80%的俄中之间的支付结算暂停,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商贸业关系。该报告建议,中国和俄罗斯可以通过较小的中国银行进行的支付结算,同时利用新的金融支付系统,来“解决次级制裁的威胁”。

对此,余茂春认为,中国要想继续支持俄罗斯而规避国际制裁很困难:“中国对世界自由市场的依赖,远大于俄罗斯对世界市场的依赖。要真正对中共加以制裁的话,它的经济就很难维持下去。”他指出,中国与俄罗斯沆瀣一气,是在“因小失大”,毫无前途。

美国智库哈德逊研究所欧洲和欧亚中心主任彼得·拉夫(Peter Rough)则认为,北京既无意放弃俄罗斯,也不想失去与西方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优势。他说:“因此,我怀疑中国会继续执行这种‘骑墙’的做法。它将继续测试西方的实际红线在哪里。

 中俄将继续就“西伯利亚力量2号” 讨价还价?

这次普京访华,外界也在关注双方如何就“西伯利亚力量2号”  天然气管道项目继续谈判。自俄乌战争爆发以来,俄罗斯国有企业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失去了大量的欧洲市场,财务逐渐陷入困境。而“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一旦建成,俄罗斯将可每年向中国输送500亿立方米天然气,几乎与北溪1号管道一样多。但据路透社报道,由于中俄双方在定价和其他问题上缺乏共识,项目正面临一些隐患。

2023年10月,普京赴北京参加“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当时有报道认为,普京是希望通过为中国捧场来推动北京对俄能源基础设施的投资,尤其是“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项目的协议,但却无功而返。

拉夫告诉本台,中国对化石燃料和能源有着巨大需求,而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化石燃料出口国之一,但双方存在分歧: “一方希望能源价格高,另一方希望价格低,因此其中的紧张自然体现在管道项目谈判中。普京希望最终将管道谈判纳入与习近平的会谈中。”

拉夫说,虽然尚不知道中国现在的谈判立场,“但关键是,即使存在天然的矛盾,很明显他们的修正主义态度,即反美、反西方的态度,压倒且超越了他们之间存在的任何分歧。”

普京访华前 莫斯科法轮功学员首次被抓

俄罗斯在对中国的依赖日益增强的同时,也加剧了对精神修炼团体法轮功的打压。就在普京宣布出访北京之前,莫斯科警方 5 月 3 日突击搜查了当地五名法轮功修炼者的家,并根据一项有争议的禁止“从事不良组织活动”的法律,拘留了其中四人。4日,莫斯科一家地方法院裁定,将其中46岁的娜塔莉亚‧米嫩科娃(Natalia Minenkova)拘留45天。

俄罗斯当局和官媒公布了莫斯科警方的这次突袭行动。在描述法轮功时,俄罗斯官媒还重复了北京当局的不实宣传。据悉,目前调查仍在进行中。

了解法轮功在俄罗斯情况的美国佛罗里达州法轮功学员亚历山大·梅尔瑟(Alexander Meltser)告诉本台:“这过去二、三十年中,在俄罗斯的法轮功学员面临很多压力,但从未有逮捕的情况。指控法轮功学员犯罪的情况直到目前才出现。” 他认为,俄罗斯是在追随中共迫害法轮功,背后原因就是中俄关系日益紧密。

法轮大法信息中心的刘宁平博士表示,这一事件非常令人担忧:“这使得俄罗斯成为中共之外、唯一的一个仅仅因为法轮功的信仰就拘押法轮功学员的国家。” 他认为,俄罗斯的做法显然是因为普京要去北京访问而讨好中共,但中共政权现在已被广泛视为进入“垃圾时间”,俄罗斯当局却与北京沆瀣一气迫害法轮功,非常不理智。

法轮功是一种根植于“真、善、忍”原则的中国传统修炼功法。截至 1999 年,官方估计有 7000万至 1 亿修炼者,但同年7月,中国当局宣布法轮功为非法,并开始全面迫害。目前,法轮功已传播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只在中国被视为非法。

中俄各想获得什么?

习近平上周刚刚出访了法国、匈牙利和塞尔维亚。此次访欧,被舆论视为在俄乌及经贸等问题上分化欧洲及欧美同盟关系。不过,舆论普遍质疑其实际效果。

《南华早报》5月13日发表对德国驻华大使傅融(Patricia Flor)的专访。傅融谈到,中俄之间的密切关系在乌克兰冲突爆发后仍然持续:“我们看到中国与俄罗斯站在一起,没有谴责入侵,同时中俄贸易却在增长。这种情况令人对中国与德国和欧洲的关系产生了质疑。”

英国牛津大学中国中心副研究员、前瑞银集团(UBS)首席经济学家乔治·马格纳斯(George Magnus)以书面方式告诉本台:“中国的支持对俄罗斯获得出口市场以及军事和资本商品至关重要。 此外,中国向俄罗斯提供资金和融资的功能性作用也很重要。尽管许多俄罗斯人可能对此提出异议,但俄罗斯是中国的附庸国,因为如果没有中国的支持,俄罗斯很大部分就会动摇或停止运转。”

余茂春则认为,中国对俄罗斯是持一种“骑墙”的态度,一方面是希望俄罗斯在对乌克兰的战争中打下去,以便在战略上“转移视线”,让美国无暇在印太地区专注于针对中国;“另一方面,中国对普京这种大力的金钱上、技术上和物质上的援助,也引起西方的担心,这种担心正好被中国当作一种筹码,来要挟西方世界,尤其是美国。”

他分析,中国还想透过与俄罗斯的关系,建立一种战略信心。中国在很多地方要做一些战略部署及采取军事行动,没有俄罗斯的首肯或打气是做不了的,尤其是在太平洋地区。他说:“但是,这个联盟是不是真正建立在一个共同的对国际形势和周边安全的共同评估之上,我觉得这很有可疑,因为俄罗斯也是对中共的崛起怀有戒心的。”

余茂春认为,普京透过访华也可以得到好处,因为他已成为被国际通缉的战犯,很多国家他都去不了,中国则为他提供了一个机会,在国际上继续庇护他并让他到访,所以普京也是“乐见其成”。

拉夫则指出,虽然与西方合作更符合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但普京却认为西方体系中的自由民主直接威胁着他所建立的独裁统治体系。“出于这个原因,他投入了中国的怀抱,即使他在某种程度上只是初级合伙人。”

记者:凯迪   责编:梒青    网编: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