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 news ( ) • 2024-05-16 14:36

[!--begin:htmlVideoCode--]30030f36aa2e457e9ed820e3655fb91a,0,1,16:9,newPlayer[!--end:htmlVideoCode--]

  央视网消息: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打开思路,向陆地要粮食、向海洋要粮食,树立大食物观,是我们这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发展战略、行动方案。

  福建宁德市的古田县是目前全国开发品种较齐全的食用菌生产基地,素有“中国食用菌之都”美誉。目前,这里已驯化开发生产了猴头菇、金针菇、茶树菇等30多个食用菌栽培品种。眼下,这里的海鲜菇正在采收上市。

  海鲜菇采收正当时 新鲜菌菇销全国

  这里是古田县凤埔乡的一个海鲜菇种植基地,也是福建全省规模最大的一个袋栽海鲜菇工厂化生产基地。

  海鲜菇的菌柄细长、菌肉厚实,呈奶白色,有一股淡淡的海鲜味。在采收的时候,只要轻轻地掰一下,整袋海鲜菇就会连根采下来,把它们根对根摆放在筐里,再运到车间,分拣包装运往各地市场。每天都有60吨左右的新鲜海鲜菇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

  在这个基地,像这样的出菇房共有70个,每个房间里的海鲜菇都处于不同的生长阶段,它们是分批次进行采收。海鲜菇的生长周期是150天,这个阶段它们对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指标都有非常高的要求,这个菇棚科技感满满。

  智慧菇房:湿度 温度 光照智能可控

  这个菇房里海鲜菇马上就可以采收,一开门,屋里就“仙气”飘飘,而且充满蓝光。这个“仙气”是用来控制菇棚湿度的雾化系统。过去,传统菇棚都是采用人工手动喷湿,不仅耗时耗力,而且水分子的颗粒比较大,菌菇不好吸收。这个雾化系统利用超声波把水分子打成雾气,再通过循环系统弥漫到整个菇房,不仅更好吸收,而且湿度也会更加均匀。传统菇棚都是自然光或者白炽灯,这里使用的蓝光,波长更长,更有助于菌菇的生长,这个灯光系统是智能控制的,能更加精准地调节光照时间。

  在菇棚外有控制系统、有监测设备、有新风系统,可以来调节菇棚里的二氧化碳浓度。空调用来控制温度,食用菌的生长过程中,不同阶段要求的温度是不同的,有了这样的智能系统,让菌菇生长过程的环境条件智能可控,不仅大大节省了人力,也能让海鲜菇实现四季种植,每天都有菇可收。

  小菌菇形成大产业 科技助力提质增收

  古田县驯化开发了30多个不同的食用菌品种,不同的菌菇菇棚不同,但都非常的智能。比如有棚上发电、棚下种菇,一棚两用的光伏菇棚;还有用物联网现代化栽培方式,来种植银耳的,自动化控制菇棚;还有可移动式智慧菇棚等,这一系列创新科技,正在帮助菇农实实在在的提质增收。

  根据统计,2023年,古田食用菌全产业链产值超过230亿元,农民现金收入约七成来自食用菌。这些白伞伞、灰伞伞,已经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致富伞”。

  机器人养鸡无人植物工厂科技赋能农牧生产

[!--begin:htmlVideoCode--]c42c3972d4044016b240b12b06f2906c,0,1,16:9,newPlayer[!--end:htmlVideoCode--]

  福建耕地不算多,却是全国七大“南菜北运”和主要出口蔬菜省份。当地人种植养殖向科技要生产力,生产食物朝现代农业找方向。

  福州·智能化蛋鸡养殖场

  养殖企业负责人廖新炜介绍,自动巡检机器人用到的是他们自主研发的一套家禽智能视觉识别、声纹识别算法。主要看蛋鸡的健康状态,反馈这栋鸡舍环境的适宜度。

  福州·千亩水肥一体化蔬菜大棚

  农牧科技公司负责人温威风介绍,亩产量和品质比露天的增加在40%左右。水肥一体化,每天的浇灌两个小时到3个小时左右,如果用人工,七、八天才能结束。

  泉州·“变色”无人植物工厂

  植物“工厂”技术负责人王金龙介绍,最高可以做到20层,使用最新一代的全人工光植物光谱,它是针对各种植物开发出最适合的光谱。比如红光可以促进植株的开花结果,蓝光可以促进植物的矮化健壮。营养液技术可以实现大循环,让植株长得更快更健壮,品质更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