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辛:在国际外交格局面临重大调整的当下,韩国外长赵兑烈的访华以及中方认真的接待,可能预示着中韩关系将趋向回暖。

在时隔6年半的时间后,韩国外长赵兑烈近日实现了对中国的访问。

在国际外交格局面临重大调整的当下,赵兑烈的访华、以及中方认真的接待,预示着东北亚外交格局正在酝酿着变化。而这一切,可能预示着中韩关系将趋向回暖。

韩国有意调整中韩关系

从韩国外长赵兑烈访华期间的宣示、以及中方同样认真的态度看,当下韩国正有意调整对华关系,即将处于低谷的对华关系止跌回暖。同样,中方也在迎合、配合这种发展态势。

这里的根本原因是:美国很快要换总统,而从目前的一些迹象看,新的美国总统对韩国未必会帮衬;同时,中国国内消费正在回暖,韩国经济需要中国市场;第三,中国外部环境,无论是外交还是进出口情况,都在改善;最后,中国也需要和韩国这个近邻发展经贸关系。

韩国驻华大使馆在赵兑烈结束访问的第一时间就发布了他访华的会谈结果。内容说:

赵兑烈表示,为开启韩中合作新时代,双方不应只顾速度和规模,更应致力于增进相互信任筑牢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基于相互尊重、互惠、共同利益,推动“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持续发展。赵兑烈在这里强调的是:中韩相互间,信任最重要。

赵兑烈强调,只凭一方努力无法实现两国关系发展,双方共同做出努力至关重要,即使出现困难也应细心管控,继续保持合作势头。赵兑烈强调的是:两国共同努力,克服困难。

赵兑烈强调,加强包括高层在内的各层级、各领域战略沟通交流的重要性,并向王毅外长发出访韩邀请。

双方一致认为,正如过去30年的经济合作对各自的发展成为重要动力,今后两国的合作空间将依然巨大,并同意就供应链畅通稳定等经济合作继续加强紧密沟通。这表明双方都有意扩大经贸合作的意向。

韩国使馆发布的消息还说:双方一致认为,有必要改善两国国民的相互认知,增进友好感情,为促进各领域交流,激活地方政府间交流,重启人文交流促进委员会等两国外交部主导的各种交流合作项目。另外,赵兑烈还强调,对文化内容的自由接触将有助于拉近两国年轻一代的心灵距离。这是中韩双方都高度重视、并在努力促进两国人民和文化的交流,而这是两国建立友谊的人文基础,是构造两国良好关系真正发挥作用的灵魂。

从韩国外长赵兑烈的上述考量和具体建议看,韩方对改善当前中韩关系是有相当诚意的。

但与此同时,赵兑烈在就任外长前夕也曾指出:中韩关系和韩美关系同样重要,但他不久就又改为韩美盟国比中韩关系重要了。这说明两点:一方面,外长的职务是政治家,对重大问题自己是不能做主的;同时也说明在尹锡悦政府内部,亲美、包括反华力量比较强大。因此对未来中韩关系的发展,仍然需要观察。

而中方王毅对此则既划出了两国关系的底线,也提出了中方的考量:“希望韩方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妥善慎重处理涉台问题,夯实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这是向韩方明确了两国关系的底线。

双方要多发出客观积极信息,加大正面引导,密切人文交流,夯实两国关系的民意基础。王毅的这些建议本身就表明,中国政府的本意是希望中韩友好的。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王毅指出:中国正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扩大高水平开放,这将为韩国带来重要机遇。双方应深化互利合作,在彼此发展进程中做可靠和长期伙伴,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维护国际自由贸易体系,保障产供链稳定畅通。这说明在中国政府的定位中,中国是将韩国视为建立稳定产业链、共同发展经济的合作伙伴的。

上述这一切,将为中韩关系可能的止跌回升奠定不错的基础。

中韩产供链受严重干扰

然而另一方面,作为中韩关系基础的经济产供链,正在受到严重干扰,而这种状况的出现,韩国政府是有责任的。中韩两国都需要努力解决这一问题。

韩国外长赵兑烈在华期间,曾经向韩国在华企业代表表示:韩中之间高度相互依赖,是推动两国经济实现同步发展的原动力,但反过来也具有相应的潜在风险。赵兑烈称:中国经济结构正在向技术密集型转变,韩中两国经贸关系也从过去的互补性关系逐渐转变为竞争性关系,这对韩国来说是严峻的挑战。

可能是官员身份的限制,赵兑烈只说明了事情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故意省略不提,然而这却可能会引发中韩经济届的误解和对立,继而不利于两国关系。

所谓中韩经贸由“互补转为竞争”,一方面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使然,它造成韩国产品在中国的比较优势逐步丧失,普通韩国产品在中国市场的接受度下降,但另一方面,对于中国非常欢迎的半导体和电子产品,韩国对中国市场的供应能力却受到外部压力的制约,这是韩国追随美国对华“小院高墙”产业链政策的结果,因此中韩经贸由“互补转为竞争”,韩国政府是有责任的。在这种状况下,韩国大企业通过美国“芯片法”等法律,短视地从美国政府拿津贴和补助,但最后可能丧失中国这个大市场。也正是因为如此,彭博社13日称,这次中韩外长会是在美中“芯片之争”加剧的背景下举行的,预计美国的半导体出口政策是会谈的议题之一。

所以从根本上讲,在政治和外交上,韩国政府需要在中美两国间取得平衡,也就是赵外长就任外长前夕说的:中韩关系和韩美关系要同等重要。

就经济合作而言,中韩两国需要坐下来,找到一个稳定、可持续的经贸和产业链合作路径和领域,这才是长久之计。

第二,韩国大公司要特别注意在中国的售后服务,就目前而言,韩国企业在这方面几乎很少做的比中国同行企业更好的。韩国在华企业要从根本上改变思想根子里认为中国是欠发达国家,韩国是发达国家的高傲认知,毕竟时代已经不一样了。这必须要改变,不能只靠比较优势这一招打开中国市场,不然韩国企业和产品在中国将很难得到中国消费者认同,也无法牢固占领中国市场。

韩联社说,中方多次呼吁中韩关系应“排除干涉”,似乎是对美国将韩国拖入与中国战略竞争的供应链重组进程的警告。虽然现在判断韩中关系是否会升温还为时过早,但有分析认为,至少双方对于管理关系以防止冲突的必要性有共识。中韩两国必须要共同合作,解决两国经济产业链受阻的问题。”

调整双边关系的两国任务

就当下调整中韩关系来说,如两国外长的上述认知所指出的,需要两国合力解决相关问题。笔者认为,就建立稳定、可持续的良好关系而言,中韩两国各有各的问题,需要分别解决,首先要解决自身的问题。

对中国来说,首先要继续坚持中国领导人提出的“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原则,并落实得更好。这应该成为中国对朝鲜半岛的指导性和纲领性政策,如果不坚持这一点,则半岛永无宁日,更谈不上有稳定的对韩关系。事实上,朝鲜之所以一再在此问题上越界,目的之一也是为了离间中韩关系,而这却意味着中国对半岛安全管控能力的完全丧失,更谈不上有人类命运共同体了。

其次,鉴于中韩关系的特殊重要性,即与朝鲜同样的“唇齿相依”的地理位置,中国应考虑将韩国至于中国特殊邻国关系的位置,在安全和经贸领域与之维持密切关系,并在同等情况下,给予特别关注和支持。

而对韩国来说,首先不能介入台海问题,这是两国关系的根本,否则中韩关系必将地动山摇。其次,要努力与中方共同努力,与中方形成稳定、可持续的经济与产业供应链。如此,两国关系才能有坚实的基础,否则这种关系就会非常脆弱,韩国国内外的各种力量轻易就可以破坏这种关系,甚至朝鲜发射几发导弹就可以达到目的。

中国在朝鲜半岛,必须要有原则,并敢于用自身实力去确立和坚持这种原则。

(注:作者是察哈尔学会国际舆情研究中心秘书长、半岛和平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政策研究者。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责编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