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 首页头条 ( ) • 2024-05-16 17:35

通过引进国外三种反舰导弹,菲律宾反舰装备性能实现了“三级跳”,反舰能力获得提升。

最近南海局势不平静,菲律宾与几个介入南海局势的大国联手推高局势。在刚结束不久的美菲“肩并肩2024演习”中,菲律宾首次使用“海星”反舰导弹击沉作为靶舰的中国造船只引发了热议,菲律宾反舰能力也引起了外界的关注。

菲律宾护卫舰在演习中发射“海星”反舰导弹。

对此中国外交部回应称,任何军演都不应针对第三方或损害第三方的利益,不应损害地区国家间互信,破坏地区和平稳定。有关国家应当停止海上的侵权挑衅,停止挑动对抗,多做有利于促进地区和平稳定的事,而不是使用精神胜利法搞自我安慰。

进入“导弹时代”

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菲律宾海军在2017年才进入导弹时代,在此之前,其从未装备过反舰导弹。2017年4月,以色列向菲律宾交付“长钉”导弹,菲将这款以坦克为主要目标的导弹安装在MPAC MK3型巡逻艇上,这款巡逻艇摇身一变,成为了一款导弹艇,菲律宾海军宣告进入了导弹时代。2018年8月9日,菲律宾海军一艘MPAC MK3型导弹艇成功发射“长钉-ER”增程导弹。这是菲律宾海军历史上首次成功发射导弹,菲律宾海军认为这一成功具有里程碑意义。

菲律宾海军试射“长钉”导弹。

MPAC Mk3是以色列在“阿赛罗”级高速巡逻艇发展的一种导弹艇,由以色列造船有限公司研制,艇长16.5米,宽4.76米,排水量19吨,能够以30至45节的速度航行,单艘艇价格为2.7亿比索(约543万美元)。去年5月,以色列向菲律宾交付了两艘同型号巡逻艇——PG-906和PG-907,菲律宾海军拥有MPAC Mk3巡逻艇的数量增加至4艘。根据菲海军的规划,未来其还将获得5艘该型巡逻艇,其中4艘计划在菲律宾建造。

MPAC Mk3导弹艇的主要武器是一门“台风”遥控武器站、MLS-ER海军导弹系统和多挺机枪。“台风”遥控武器站配备了一门30毫米口径的机关炮。以色列拉斐尔先进防御系统有限公司研制的MLS-ER海军导弹系统包括“长钉”系列导弹、发射器、光电指向器(位于桅杆顶部)和火控系统。

“长钉”导弹也是以色列拉斐尔公司的产品,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至今发展了六代,成功出口到了18个国家,是一款知名度很高的反坦克导弹。“长钉”反坦克导弹的5个型号,包括短程、中程、远程、增程和新型非瞄准线型等,最大射程从800米到25公里不等,而菲律宾引进的是“长钉-ER”和“长钉-NLOS”两种导弹。“长钉-ER”属于增程型,最大射程8公里,导弹采用光纤+红外成像的复合制导方式,操作手可以通过光纤实时观看导引头传回的图像,选择瞄准点,命中精度非常高。“长钉-NLOS”又被称为“非瞄准线长钉”导弹,最大不同是采用了尺寸更大的弹翼和双向数据链,导弹射程增加到25公里,能够打击更远的目标。

如何评价菲律宾海军进入导弹时代的装备呢?在笔者看来,MPAC Mk3导弹艇的分类有点名不副实,实际上是配备了导弹的巡逻艇,因为“长钉”导弹威力比较小,射程也近,只适合攻击一些小型舰艇或者岸上固定目标。与我们常说的导弹艇有较大的差别(通常配备中远程反舰导弹、口径57毫米以上的主炮以及反导副炮,部分还配备了近程防空导弹),在低烈度军事冲突或者非战争军事行动中还有些作用,在中等烈度以上的军事冲突或战争中,能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进入导弹时代对于菲海军而言更多是象征意义,聊胜于无。

来自韩国的“海星”

这次菲律宾海军在军演中使用导弹将作为靶舰的中国造货船击沉,动用的导弹主要是“海星”反舰导弹,这也是菲律宾海军“何塞·黎刹”级护卫舰首次在军演中发射该型导弹。与“长钉”导弹不同,“海星”是名正言顺的反舰导弹。

“何塞·黎刹”级护卫舰可以说是菲律宾海军的“当家花旦”,是其装备序列中最先进的战舰。为了增强海军战力,菲律宾国防部于2016年最终选定了韩国现代重工集团在“仁川”级导弹护卫舰基础上提出的HDC/F-2600设计方案。

该级舰共有两艘,首舰以菲律宾国父名字命名为“何塞·黎刹”号(舷号FF-150),二号舰以菲律宾武装部队第二任总参谋长的名字命名为“安东尼奥·露娜”号(舷号FF-151)。该级舰长107.5米,标准排水量2600吨,最大航速25节,舰载武器包括:1门76毫米奥托速射舰炮、1座8单元舰空导弹垂直发射系统(还未安装)、2座双联装“西北风”近程舰空导弹发射架、2座双联装SSM-700K“海星”反舰导弹发射架和2座Mk32三联装324毫米鱼雷发射管,舰尾配备有机库以及直升机起降甲板,可搭载一架AW-159“野猫”反潜直升机。

“海星”反舰导弹与美国“鱼叉”相似。

“海星”导弹是韩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型反舰导弹,外形与美国“鱼叉”相似,因此又被外界称为韩国版“鱼叉”,但也有不同之处,最大的不同是进气道位置,“鱼叉”导弹位于弹体腹部,而“海星”导弹位于弹体两侧。该导弹弹长5.7米,重约660千克,战斗部重120千克,主动力采用了三星生产的SS-760K小型涡喷发动机,最大射程150千米。导弹采用中途惯性/GPS+末端主动雷达制导,最大飞行高度不超过60米,在末段以0.95马赫的速度冲刺并做S型机动,具有较强的突防能力。 

“海星”反舰导弹已经装备“世宗大王”级驱逐舰、“仁川”级护卫舰、“伊永夏”级导弹艇等韩国海军新一代水面舰艇。除了装备本国舰艇,该导弹还出口了哥伦比亚和菲律宾。值得一提的是,韩国国防科学研究院还在“海星”导弹基础上发展了“海星”-2对陆攻击巡航导弹,该弹最大射程500千米,可倾斜或垂直发射,精确打击地面目标,让护卫舰或导弹艇等排水量较小舰艇也具备对陆地纵深目标进行精确打击的能力。

对于菲律宾海军来说,“海星”反舰导弹的到来让菲海军反舰能力有了一个巨大的跃升,与东南亚国家的差距迅速拉小。菲律宾在2018年增购了两艘性能有所增强的韩国护卫舰,两艘军舰计划在2026年左右交付,届时,菲海军的实力能够获得进一步增强。

寄予厚望的“布拉莫斯”

在菲律宾反舰导弹装备中,刚刚接收的“布拉莫斯”导弹最受关注。上个月,印度公布消息说,将首批“布拉莫斯”反舰导弹运送至菲律宾,这是印度首次向其他国家出口该导弹,也是印度历史上最大的单笔国防出口订单,合同总价值达3.75亿美元。这批导弹通过印度空军C-17运输机和伊尔-76运往菲律宾。

“布拉莫斯”岸舰导弹的发射车,每辆发射车配备了3个导弹发射管。

2022年1月,印度布拉莫斯航空航天公司与菲律宾国防部签订合同,将供应3套岸基反舰导弹系统,合同总额3.75亿美元。除了系统本身之外,这份合同还包括操作手培训,以及必要的综合后勤保障的一揽子计划。每套系统包括3辆发射车以及配套的指挥车、支援车等。

2022年4月,为了配合引进“布拉莫斯”导弹,菲律宾海军宣布组建首个岸基反舰导弹营。根据编制,菲律宾海军此次组建的岸基反舰导弹营隶属于海岸防卫团。该营下辖3个导弹连,每个连装备1套“布拉莫斯”导弹系统,其中包括3辆导弹发射车和配套的指挥通信装备。每辆导弹发射车配备3个发射管,理论上可以同时打击3个不同目标。菲律宾媒体推测,3个导弹连将分开部署在菲律宾西海岸,具体部署地点将在正式接收导弹后确定,目前已知的是有一套导弹系统会部署在巴拉望岛。

对于“布拉莫斯”导弹,在印度媒体反复宣传下,即使不是军事爱好者,很多读者都知道这是印度引以为傲的导弹。该导弹的出口型射程约为290千米,采用复合制导方式,巡航段采用惯性制导+卫星导航的制导方式,末端采用主/被动雷达导引头。导弹在飞行末段下降到10米左右的高度贴近海平面并作蛇形机动弹道飞行,以躲避敌方拦截,具有“发射后不管”的能力。导弹在飞行阶段全程为超音速,末段最大速度可达2.8马赫。

菲律宾对“布拉莫斯”导弹寄予厚望,一些军政高官对该导弹评价也很高:“一旦该导弹交付,菲律宾就将拥有第一种具有威慑力的武器。”“改变规则的武器”……平心而论,“布拉莫斯”导弹确实能提升菲律宾的反舰能力,但是菲律宾军队并没有完善的超视距侦察和目标指示系统,缺乏超视距雷达、侦察机等先进侦察监视设备,难以发挥该导弹远射程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