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斯洛伐克总理菲佐遇刺,针对此事件的动机和影响,坊间出现很多猜测,比如这是“亲西方和亲俄势力的博弈”、“可能成为第二个萨拉热窝事件”。在内政外交的阴云下,此事真相到底如何?

当地时间5月15日下午,斯洛伐克总理罗伯特·菲佐在汉德洛瓦参加完政府会议后遭遇枪击,随后被紧急转移至中部第一大城市进行手术。斯洛伐克国防部长罗伯特·卡利尼亚克表示,医生设法稳定了被暗杀的斯洛伐克总理罗伯特·菲科的病情,但情况仍然严重。
枪击事件引起震惊全国,引发国内国际社会的对政治暴力事件的谴责。枪击事件现场逮捕了一名71岁的男性嫌疑人尤拉伊,其刺杀动机“我不同意政府的政策”也引发了各方猜测。
第二个萨拉热窝事件?斯洛伐克总理遇刺有何深层原因?_1

注:枪击者尤拉伊(Juraj Cintula)是一位71岁的作家。

菲佐生于1964年,曾为前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员,冷战后加入了该党在斯洛伐克地区的直接后继党—民主左翼党。他于1999年11月脱离民主左翼党成立社会民主-方向党,系该党自创立以来唯一党首,曾四度当选斯洛伐克总理,系斯洛伐克独立以来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家之一,行事做派带有鲜明的民粹主义风格。
许多媒体推测菲佐受刺或与其背离欧美主流的外交政策相关。斯洛伐克左翼素来有亲俄传统,在对华问题上采取务实合作态度。2022年俄乌冲突暴发后,尚处于反对党位置的菲佐就对政府当局的援乌举措大肆批判,反对将斯洛伐克拖入战争。自2023年10月再次执政后,菲佐立即停止了对乌克兰的军事和财政援助,明确表示反对乌克兰加入北约,招致欧盟、美国不满。
但值得注意的是,反对战争,反对援乌实际上乃斯洛伐克民心所向,在经历了新冠病毒流行、乌克兰冲突和随后的高通胀、进口粮食危机等系列问题后,斯洛伐克民众对和平和稳定的渴求更趋明显,这在方向党及其执政联盟成员近年来较高的支持率上可见一斑。
事实上,此次事件更有可能与斯洛伐克近期的内政动向相关。斯洛伐克内政部部长马图司·舒泰·埃什托克证实,刺杀总理菲佐的事件是出于政治原因,表示“嫌疑人在总统选举后不久就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第二个萨拉热窝事件?斯洛伐克总理遇刺有何深层原因?_2

注:2018年2月,斯洛伐克调查记者扬·库恰克被谋杀引发执政危机,菲佐在发布会上悬赏100万欧元搜集线索。当年3月他宣布辞职。

2023年年底以来,菲佐开始试图一系列引发争议的法案。在司法领域,议会在一片争议与反对中通过了刑法修正案,涉及减轻对腐败和贩毒的处罚,使用快速立法程序关闭特别检察官办公室,缩短部分法律修正案立法流程等。此外,菲佐还多次公开对宪法法院院长伊万·费尔昌等司法界人士进行批评,引起了国内外对斯洛伐克“民主”与“法治”建设的担忧。
菲佐政府还积极推动关于猎杀动物的法案,试图通过宪法修正案允许居民射杀闯入城镇和村庄周边安全区的熊,这一举措被指将导致斯洛伐克境内的熊濒临灭绝,引发了众多动物爱好者和环保人士的抗议。
2024年3月以来,菲佐积极推动斯洛伐克最大公共电视台——斯洛伐克广播电视台RTVS的国有化,批评该电台报道倾向不够客观,进一步引发各界对斯洛伐克媒体自由和公民自由的担忧。据悉,菲佐遇刺前在政府会议上正是在讨论推进电视台改组事宜。
在2023年四度担任总理后,菲佐在外交内政领域越发有走向“匈牙利道路”的倾向,其在司法、媒体领域推动的改革措施引发了国内反对派和公民社会的激烈反对,数次引发大规模抗议活动。
但这一系列政策转向,很难说是亲俄的结果,相反是中东欧这些年相继遭遇经济危机、难民危机、俄乌冲突,对入盟后发展现状倍感失望等深层次原因问题导致。而且相比于俄罗斯,斯洛伐克近年来的内政外交变化相对受其邻国匈牙利、波兰影响更大。
第二个萨拉热窝事件?斯洛伐克总理遇刺有何深层原因?_3

注:斯洛伐克毗邻捷克、波兰、乌克兰、匈牙利和奥地利。其与捷克、匈牙利、波兰组成了维谢格拉德集团(V4),是欧洲举足轻重的力量,但近期该组织因援乌议题出现分歧。

2024年4月,社会民主-民声党党首彼得·佩勒格里尼(Peter Pellegrini)在菲佐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当选斯洛伐克总统,这使得菲佐进一步控制了斯洛伐克的行政、立法权力,同时也加剧了执政联盟和反对党之间的对立。此次刺杀,或许正是斯洛伐克国内政治极化和社会分裂的折射。

文章来源:凤凰网国际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