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精選 - 聯合新聞網 ( ) • 2024-05-16 20:34
傅朝卿(左三)屡带学生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论文、介绍台湾文资保存成果。图/傅朝卿提供傅朝卿(左三)屡带学生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论文、介绍台湾文资保存成果。图/傅朝卿提供

成大建筑系名誉教授傅朝卿长期推动文化资产保存 、国际接轨、结合民间让文资保存观念深入大众41年不遗余力奉献心力,昨获行政院文化奖。傅朝卿今天受访表示,感谢过去以来主张与坚持获得认同,今后会继续做该做的事,也期盼更多文资人士参与国际文资组织,掌握新趋势,让台湾文资保存更健康、永续。

在古都台南出生成长,周遭许多老房子,傅朝卿年少即对老建物有难以言喻情感。任教成大建筑系后开始调查全台各地老房子,1985年自费出版「安平建筑」一书,免费赠送图书馆、重视文资保存单位、朋友。他说,出版费约9万元,那时月薪9千元,花费还真不少。

/*.innity-apps-underlay-ad {z-index: 34 !important; }*/ .innity-apps-underlay-ad ~ .header {z-index: 35;} .innity-apps-underlay-ad ~ .main-content .inline-ads { background: transparent;} #eyeDiv ~ .footer{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2;} /* sizmek_underlay 投递调整置底 z-index 权重 */ .article-content__abbr__text {display:inline-block;} /* to be remove */

一路走来傅朝卿感叹,台湾仍有不少人对文资保存、修复认为必须像古董一样,不可有任何改变,「观念跟不上国际,在国外,老屋是可当成日常一部份,被使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2年提出文化遗产走向创新、韧性(获当代社会接受)、人性(尊重所有权人意愿)、多元发展。

他举例台南中西区台湾文学馆建筑主体日本帝国殖民台湾时期建筑,改为文学馆时主建筑后方增加一栋新建物,基于整体规画考量,与成大建筑系徐明福教授均主张拆除旧有厕所、防空洞、脚踏车棚,结果引来一波波斥责破坏古迹反对声浪。「幸好主张最后获认同,才得以成就今天的文学馆」。

傅朝卿说,向来主张与坚持,文化资产或古迹等老建筑「不会完全符合现代社会,若稍加除去不符现代需求的部份,让老物件更贴近现今生活,这样老房子就能活得更好、更久,不是更有意义吗?如果不能更动,什么都维持原样,城市发展进步的空间恐怕微乎其微。」

他也「不解台湾部分文资保存人士存有摧毁当代人记忆,却怀旧不存在记忆的老建物的奇怪念头」。他以现南美馆2馆为例,日本殖民时期为神社,建2馆时竟有人主张要恢复为神社。但现在活著的人,几乎没人对日本神社有任何记忆,在他看来「只因老照片呈现出来的美好,就抱著怀旧念头去恢复往昔样貌,是一种虚假,而非真正的恢复」。

为让国内了解国际文资保存新趋势,傅朝卿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资保存规则翻译出版国际历史保存及古迹维护一书,是台湾首次完整专业翻译国际文资保存法规。但他认为多年过去,台湾社会普遍的文化资产保存观念仍落后国际至少10年。1982年起施行的文资法虽不乏条文修正,但整体依然是40年前观念的法规,接轨国际许多仍待加强。

回首最有成就感的是成大与马祖合作推动军事据点再造「战地转身.转译再生」计划。2007年他投入马祖战地文化景观研究,成大建筑系、规划设计学院以团队合作「论述、转译、设计、活化、再造」逐渐消逝的军事据点,保存马祖文化也融入当代生活,获得在地肯定也获得「大学社会责任奖」。

傅朝卿获第43届行政院文化奖,昨天由院长陈建仁颁奖。图/傅朝卿提供傅朝卿获第43届行政院文化奖,昨天由院长陈建仁颁奖。图/傅朝卿提供成大建筑系名誉教授傅朝卿常到国内各地为大众文化导览。图/傅朝卿提供成大建筑系名誉教授傅朝卿常到国内各地为大众文化导览。图/傅朝卿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