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热榜 ( ) • 2024-05-16 21:35
李唐唐的回答

2024是我独居的第八个年头,对于这个话题还蛮有发言权的。

从2017年开始独自租房到2020年初搬入属于自己的小房子,恋爱过也分手过,工作及个人状态也有起伏,但不变的是——

我一直都是独居。

社会认知上,像我这样30+的单身独居女性常被扣上很多负面评价,尤其在老一辈眼里: “可怜”、“这么大岁数没人要”、“自己一人有个事身边都没人照顾”……

以前面对这种或隐晦或直接的评判/规劝,会有生气,现在连一个眼神都不想给: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对我这种i人中的intj,独居不仅不可怜,而是不要太爽好吗。



睡上一整天的散漫,和半梦半醒中炫饭的不修边幅,是我最好用的充电方式

我本人非高能量人士且常年失眠易疲惫,所以当忙碌过后,常常利用空闲时间集中补觉,比如一周工作日后的周六或者节日中的一两天,除去吃饭和去卫生间,基本都在睡觉。

这种常人无法理解的补觉方式,需要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无人打扰。

而独居,就是最完美的答案。没有人走动拉窗帘、吵醒你或者催你吃饭,你也无需考虑家里太乱衣服乱扔,你想睡到几点就睡到几点,你想在被窝里吃草莓就吃,这是属于你自己的专属充电时空,而不是共享供电宝。

因为睡眠不好以及补觉的习惯,让我对床品很挑剔。这是今年很喜欢的磨毛红边四件套。



做家务/追剧/写字/看书/撸狗……小小的空间里有我无限大的精神世界

一个人在家能做些什么?答案不要太多。

爱做家务且将其视为放松方式的我,每周六上午都是雷打不动的大扫除时间,打开播客或者投影仪播放着剧集作为背景音,而我则在入窗而来的风和阳光里开始断舍离、洗擦擦。


当我收拾房间时,柯南和它的好朋友四处捣乱。


清扫环节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梳理白板上的事项list,J人的基因深入骨髓。


等整个房间都焕然一新,那就洗好一盘水果,左手撸狗,右手投喂食物,进入追剧阶段。

我偏爱英美剧,或者人文综艺以及文艺片,有时兴致上来了看完还会写个评论。

如果只能选一个家电,那必须是投影仪,我的最爱。追剧和零食更配~


最近又捡起了扔下多年的毛笔字,安静的时间就写写字,也瞎画着玩。

别笑我,没学过,纯自娱自乐。


临睡前雷打不动的习惯是看书,既是兴趣习惯,也是催眠良方。

我爱同时看几本书,每晚选哪一本看当日心情来翻牌子,通常一个小时左右睡神就来接班了。

最近紧跟时事,在重温巴以冲突。


逛街/约饭/遛狗……走出家门,广阔天地,大有社交

在一些人的刻板印象中,独居的人都很孤僻,没朋友,但事实是只不过你不是ta的朋友而已。如同去年我在《我的好物100》微综艺中所说,我个人认为,单身独居的人更需要一个强大的社交网络,这个网络在某种程度上能弥补ta没有另一半所造成的一些角色缺失。

比如我就很依赖我的朋友们。他们是我情绪崩塌时手机那头长达几个小时的话聊陪伴,更是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空闲的时候,周末约个公园散步,假装都是夏日里的游吟诗人,人潮海海都是信徒;

公园20分钟效应的风,吹到你身边了吗。我喜欢逛公园,嘿嘿!好想找把椅子加入他们。


工作日晚上约个饭,哪怕被设计师老板放了鸽子,那就一起在夜色中慢慢寻找其他感兴趣的店;

手机里攒了好多美食探店的素材,等有空都分享出来。我真的很爱大连特产——海肠捞饭,也推荐大家来吃!


天气晴好的时候,带上彼此的狗子,去大自然里撒个野,笑得皱纹爬满眼角也不必考虑表情管理。

来呀,一起撒欢呀。



独居,只是一种生活状态,不必给它戴上有色眼镜。

群居,不意味着幸福,比如最常见的婚姻家庭形式;独居也不代表着可怜。如果说群居需要爱与妥协,以及为彼此改变的恒心毅力;那么独居,则需要一颗无惧世俗的大心脏,这颗心脏由自我、自由和自洽构成,它享受独居所带来的肆意,也承受得了常人所惧怕的孤独,甚至将其当做一种享受。

让我们为独居生活,干杯~


三四年前春节回家搭老哥的车,我受嫂子委托施加压力:你俩为什么还不领证?

早已离婚多年和现任嫂子感情稳定家人也认可的男人扭头看了我一眼:你为什么喜欢一个人住?

我笑了,老哥继续开车并自问自答:

我们都是那种习惯一个人生活的人,这种习惯让你很难接纳另一个人长时间的和你共处一个空间,太自我了,又不够包容磨合彼此的生活习惯。所以不领证不同居,是最好的状态;其他所有,都可以给你嫂子。

我当时是什么反应呢,连连点头以及笑了很久。

毕竟,享受独居的同类并不多,所以更要坚定的驻守在同一个战壕。


@知乎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