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推荐 ( ) • 2024-05-16 22:08
上海本帮菜把大肠(亦称圈子)的地位捧得太高,事实上并不好吃,太酥且亵味太重,真正好吃而且稍有亵味的是小肠,做面浇头时尤其令人美快无比。

胃以喜为补。不喜就别碰。吃大肠时第一要放下“干净心”,第二要放下“势利心”,千万别去迷信那些著名大店,就像庙堂之上无妙文一样,那里的大肠都被整成了标本。

责任编辑:邢人俨

上海本帮菜中的大肠也被称为圈子。视觉中国|图

上海本帮菜中的大肠也被称为圈子。视觉中国|图

我们先假定,上海有一个庞大的美食评审团。评审团某天忽然接到一个辩论议题:关于猪大肠与我们的品质生活。

猜猜会出现什么样的场面?

首先,上海人都笑了。爱大肠爱得生死相许的,与恨大肠恨得痛不欲生的,几乎是互不通婚的两大阵营,有什么好谈的!

沪上万事俱可调和,皆可“浆糊”,惟肠例外。爱与恨,喜与憎,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绝没有灰色过渡地带。爱肠之人几天不吃就要抓耳挠腮,类似成瘾性依赖;讨厌之人,望之反胃,闻之作呕,最狠的是一种当面向你翻白眼,用一种自以为上只角、“老克勒”的口吻慢条斯理地说:“格种东西,阿拉是从来勿碰的……”似乎这么一说,血统就骤然上了某个纯血级,味道也成了“王家卫”(皇家味),丢个火种,“爱肠”“恨肠”两造非火并不可。

“评审团”如果愿意听听反方意见,其实是很脑洞的,首先人们嫌其占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