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专家认为,内需不振才是日本经济面临的最主要难题。由于工资涨幅长期追不上物价涨幅,抑制了国民的消费,个人消费持续下滑,成为日本经济低迷的最大拖累因素。

日本内阁府16日发布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今年一季度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下降0.5%,按年率计算降幅为2.0%,降幅超过此前媒体和机构的普遍预期。日本国内多位专家指出,日本经济面临的滞胀压力或进一步加大。
此前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去年第三季度及第四季度,日本经济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虽然日本政府通过对初步统计数据的修订已将第四季度数据由负增长上调为零增长,但经济不景气的局面仍在持续。思佰益全球资产管理公司总裁朝倉智也指出,近来专家们对美国有可能陷入滞胀的议论急剧增加,对此日本当然不能隔岸观火。
内阁府报告显示,内需方面,占GDP一半以上的个人消费一季度环比下降0.7%,恶化程度远超上季,连续四个季度呈现负增长;同样作为内需支柱的企业设备投资环比下降0.8%;民间住宅投资则环比下降2.5%。外需方面,出口环比下降5.0%,四个季度以来首次下降;进口环比也下降了3.4%。当季,内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双双为负,分别环比下降0.2%和0.3%。
一季度出口降幅较大,一方面是由于受大发公司数据造假丑闻影响,丰田很多工厂实施了停产措施,出口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也与上季基数较高有关。由于日本专利费等收入集中于去年第四季度入账,令该季服务贸易出口额大增,提振了该季出口数据。专家普遍认为,随着汽车产业恢复生产,外需在二季度将有所回升。
专家认为,内需不振才是日本经济面临的最主要难题。由于工资涨幅长期追不上物价涨幅,抑制了国民的消费,个人消费持续下滑,成为日本经济低迷的最大拖累因素。日生基础研究所经济调查部部长斋藤太郎表示,经济停滞、物价上涨,“日本经济可以说是陷入了滞胀”。他认为,经济不景气的最大原因在于家庭实际收入下降、储蓄率减少导致的消费停滞。
厚生劳动省日前公布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3月日本实际工资收入同比下降2.5%,连续24个月同比减少,创下1991年有可比统计以来工资持续下降的最长时间记录。
总务省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日本去除生鲜食品后的核心消费价格指数(CPI)连续31个月同比上升;去物价变动因素的日本2人以上家庭的实际消费支出连续13个月同比下降。
经济评论家加谷珪一指出,物价持续上涨,工资却在缩水,导致经济不景气和通货膨胀同时来袭,日本正在迎来以滞胀为特征的经济危机。
野村综合研究所经济学家木内登英认为,自2022年以来日本经济即遭遇“输入型通胀”冲击。预计5月起,受政府上调再生能源附加费、取消电力燃气费补贴等因素影响,家庭的电费等开支还将明显上升,有可能将核心CPI推升至3%。一方面通胀水平居高不下,另一方面经济低迷停滞,日本的滞胀局面有可能进一步加剧。考虑到当前的日元贬值及进口物价上涨形势,个人消费连续五个季度负增长的可能性仍存。
当今日本,一方面,大企业利润再创新高的捷报频传,另一方面日本家庭消费在持续下降。股市繁荣背离实体经济在日本呈现得淋漓尽致。日本大企业的盈利越来越依赖海外事业,他们也确实尽其所能反馈了投资者,但由于海外机构投资者在日本股市占比越来越大,大多数日本国民并未能享有“繁荣”的红利。
日本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永滨利广认为,一季度出现如此超预期的经济下降,预计GDP缺口也会进一步扩大。在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日本短期内很难实施紧缩性的金融和财政政策。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