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 环球网 ( ) • 2024-05-17 06:33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对于中国新能源产品在海外被指责为依靠补贴大量出口,中国商务部16日表示,中国新能源产品广受欢迎是企业拼出来的,不是政府补出来的。

美国总统拜登本周宣布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等产品加征关税。拜登声称,中国政府的补贴确保该国企业不必盈利,从而在全球贸易中获得不公平的优势。

对于拜登政府加征关税的行为,中方已多次驳斥。针对所谓出口依靠补贴的说法,商务部发言人何亚东16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企业是靠长期努力脱颖而出的。从20多年前开始,中国企业就在新能源领域持续进行研发投入和产业布局,通过激烈市场竞争,形成了自己的独有优势,包括技术创新优势、产供链优势、市场生态优势。

何亚东还强调,中国产业补贴政策是合理合规的。产业补贴政策源于美欧,世界各国普遍采用。中国的产业补贴政策主要是引导性的,严格遵守世贸组织规则,始终坚持公平、透明、非歧视原则,只要在华经营的企业都可以平等享受。中国不存在世贸组织规定的禁止性补贴,相关补贴政策已及时全面向世贸组织通报。反观美欧,近年来补贴力度显著加大,且带有大量排他性、歧视性做法,给中国产品进入相关市场设置重重障碍,是典型的保护主义做法,违反了世贸组织基本原则。

拜登2022年8月签署生效《通胀削减法》,规定从2024年开始,如果美国消费者购买的电动汽车含有来自“受关注外国实体”生产的电池组件,将没有资格享受清洁能源汽车税收抵免。这涵盖了任何总部设在中国的公司。今年3月,中国就美《通胀削减法》向世界贸易组织提出申诉。中国商务部的声明显示,该补贴政策是“歧视性”的。

“对中国征收新关税可能引发美国通胀。”印度“Firstpost”网站16日称,若中国报复,美国通胀将螺旋式上升。该网站还称,研究表明,关税也会损害经济,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春顶等人2020年发表的论文《贸易保护主义与美国制造业就业》发现,保护主义措施反而减少了制造业就业。

何亚东说,中国新能源产业对全球是贡献,不是威胁。中国新能源产品性价比高、质量好、功能强,深受消费者青睐。中国新能源产品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让消费者更可负担,也有助于缓解通胀压力。(文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