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 首页头条 ( ) • 2024-05-17 07:20

大步走向支持者、握手、寒暄,“砰、砰、砰、砰、砰”。一切发生在10秒钟之内。

当地时间5月15日下午3时19分,斯里兰卡总理菲佐在离首都140公里处的汉德洛瓦镇刚刚参加完一场政府会议。他走出文化中心大楼,在路旁齐腰高的金属栅栏后面,数十名支持者正等着迎接他们的总理。

他大步走向他们,与他们交流起来。

枪声意外响起。

枪击现场。从左到右依次为:菲佐、枪、袭击者。

第一声枪响后,菲佐弯下腰,向后躺在长凳上,随后更多的枪声响起。

菲佐被两名强壮的安保人员迅速架到一辆停在不远处的车内。同一时间,身着普通样式衬衫、牛仔裤与皮鞋的枪手,被牢牢压在了地上,反绑上手铐。

27个小时过去后,根据斯方官员公布的最新进展,菲佐情况稳定,但“尚未脱离危险”。

针对菲佐的枪击震惊了世界,多国政要发声谴责,波兰总理图斯克称,袭击发生后他也收到了威胁。而在欧洲议会选举当前、全球阵营化对抗加剧、欧亚地区热冲突接连的时代背景下,一场突如其来的针对欧盟成员国亲俄政府首脑的街头政治暴力,让人们很难不在第一时间想起萨拉热窝事件。

“现在进入了一个高度政治分化的时刻。”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艺术和社会科学学院助理教授 Ferenc Laczo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意味着欧洲大国间和平的时期结束。更尖锐的、潜在的暴力冲突就发生在我们眼前。“斯洛伐克总理此次被袭,可以被认为是对这种持续性的、负面趋势的例证。”

“独狼”

5月15日,正在汉德洛瓦镇文化中心大楼外准备和总理握手的瓦尔科娃告诉路透社,现场她听到了三声枪响,很快,一声接一声,就像往地上扔鞭炮一样。瓦尔科娃还看到菲佐头上有抓痕,然后他就倒在了护栏旁边。

当地时间2024年5月15日,斯洛伐克Handlova,斯洛伐克总理菲佐在一起枪击事件中受伤并被送往医院。 澎湃影像 图

实际上,男子向菲佐射出了5枪,分别打中了菲佐的腹部、手臂和腿部关节。当时,菲佐身边有四名贴身保护的警卫人员,周边还有更多安保力量。袭击者被当场制服。而菲佐则被安保团队抬进一辆黑色汽车中,随后乘直升飞机迅速被送往距离汉德洛瓦较近的中部城市班斯卡·比斯特里察的一家医院进行救治。

在菲佐进行手术的几个小时时间里,媒体滚动报道着菲佐的伤势情况。袭击者的身份背景也逐渐浮现。

《纽约时报》在袭击发生24小时后刊发的最新报道称,内政部长马图斯·苏塔吉·埃斯托克(Matus Sutaj-Estok)在向媒体通报情况时表示,嫌疑人已被起诉。他没有透露嫌疑人的身份,但表示他是一个“独狼”,在上个月的总统选举后“变得激进”,并表达了反政府情绪。

就在向总理射出5枪的12个小时之后,枪手尤拉吉·辛图拉(Juraj Cintula)的信息被一一公布于众——“是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过三本诗集”“曾在一家购物中心当保安”。

71岁的辛图拉为何把枪指向了59岁的总理菲佐,一块块拼图正在逐渐勾勒出这个故事。

来自斯洛伐克西南部莱维采镇的辛图拉是彩虹文学俱乐部(Rainbow Literary Club)的创始成员。其脸书资料显示,辛图拉已经写了三本诗集,并分别于2010年和2015年出版了名为《牺牲的讯息(The Message of Sacrifice)》和《艾法塔(Efata)》的小说。《艾法塔》对斯洛伐克罗姆人社区进行了猛烈抨击,辛图拉指责罗姆人滥用社会保障。

网站在对《艾法塔(Efata)》的介绍中写道:“在欧洲,像今天这样厚颜无耻的罗姆人(吉普赛人)从来没有过。但是他们看得很清楚,知道如何利用各国的社会系统。国家没有解决问题,只是在其中摇摆。十万斯洛伐克罗姆人需要白人的喜爱,但他们不会告诉我们。我们对他们要严格公正...”

在诗人与作家的标签下,辛图拉还隐藏着另一面。据斯洛伐克媒体报道,辛图拉用来袭击菲佐的枪支是合法登记注册在自己名下的。他于2016年在私人安保公司工作时,他所在的购物中心遭到过袭击,此后便拿到了持枪证。

辛图拉家乡当地一家图书馆的馆长弗拉斯塔·科拉罗娃(Vlasta Kollarova)告诉斯洛伐克媒体《Dennik N》:“他年轻时很叛逆,但并不具有攻击性。”“我很震惊。他是一个有礼貌、乐于助人且冷静的人。”在辛图拉居住生活了40年的斯洛伐克中南部小镇莱维采的社区里,他的邻居兼好友如此描述。

据法新社报道,社交平台上可以查找到辛图拉多年来就欧洲政治局势发表看法的视频,表达对暴力、仇恨、极端主义的担忧,同时反对外来移民。他还在老家发起“反对暴力运动”,称目的是阻止暴力在社会扩散、阻止欧洲发生战争、阻止仇恨传播。

这些复杂且看似相互矛盾的背景信息,将辛图拉与菲佐联系在了一起。

自1989年东欧剧变以来,斯洛伐克经历了剧烈的社会与政治变迁,譬如与捷克的和平分离,以及经济上的一夜间迈入资本主义。这些变化加剧了社会的分裂。斯洛伐克的城市与农村、年轻人与老年人、民族主义者与国际主义者之间的对立愈发明显。

菲佐在其政治生涯中游走于亲欧洲主流与反欧盟、反美国的民族主义立场之间,他能够根据公众舆论和政治现实来调整立场。但自其去年重新掌权以来,斯洛伐克人对该国在世界上的方向和地位一直存在严重分歧。支持者将菲佐视为以本国利益为本的有爱心的领导人;反对者则将其形容为民粹主义者,称其亲俄罗斯倾向给国家带来了重大风险。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东欧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弘毅对澎湃新闻表示,国内政治和社会问题或是理解辛图拉行为的主要路径。“从年龄和政治理念来看,现年71岁的辛图拉秉持左翼理念,并经历社会主义时期,这一背景导致的一个可能影响是,他对社会平等和团结具有一种特殊情怀和期待。在辛图拉看来,菲佐领导下的以社会名义成立的社会民主党,虽然多次上台执政,但似乎并未扭转和改变斯洛伐克社会的两极分化趋势。”

王弘毅称,菲佐遇袭是一个结构与单元互动作用下的系统性问题,不可抛开美俄权力互动关系和欧洲安全局势变化分析原因,同时也不能脱离斯国内政党政治和社会矛盾累积。

摇摆的“亲俄”总理

菲佐现年59岁,是斯洛伐克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政府首脑。1964年,菲佐生于当时捷克斯洛伐克小镇托波恰尼的一个工人阶级家庭,1986年获得法律学位,并于1992年作为民主左翼党成员首次当选斯洛伐克议会议员。随后,他在欧洲人权法院和欧洲人权委员会工作了数年。1999年,他创立了社会民主-方向党(SMER–SD,简称方向党)并成为该党主席,此后一直是该党的关键人物。

斯洛伐克总理菲佐。

2006年,菲佐在大选中取得压倒性胜利,登上了总理的宝座,组建了他的第一个内阁。2010年,中右翼政党因被指控腐败而下台。菲佐当时正担任反对党议员,领导方向党在2012年议会选举中胜出,并再次被任命为总理。2016年,菲佐第三次当选总理。但是两年以后,调查斯洛伐克高层政治人物税务犯罪的记者扬·库恰克(Ján Kuciak)与未婚妻被谋杀,菲佐和他的政府在争议中下台,但他一直否认对自己的腐败指控。

2023年10月25日,菲佐率领方向党以“亲俄”“反美”竞选纲领赢得议会选举,开始了他的第四个总理任期。选战期间,他承诺连“一颗子弹”也不会提供给乌克兰,还把亲西方政治对手称为“战争贩子”。

 
按照路透社等媒体的说法,包括今年总统选举在内,斯洛伐克近年来几场重要选举加剧了国内政治对立和社会分化,而俄乌冲突放大了这种对立。虽然斯洛伐克是北约和欧盟的成员国,但是总理菲佐却以反西方、反乌克兰、亲俄的立场而闻名。

他非常钦佩俄罗斯总统普京。菲佐曾表示,如果普京来到斯洛伐克,他不会允许人们根据国际逮捕令逮捕他,普京“捍卫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新一届政府成立后,菲佐立即切断了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他公开表示会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缘由是会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指责乌克兰“完全处于美国的影响和控制之下”,“不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菲佐曾说,西方对俄乌冲突施加影响,只会导致斯拉夫民族之间自相残杀。

在斯洛伐克Ujszo新闻网政治记者加博尔·齐默尔看来,斯洛伐克现在分裂成两个阵营。一派主张与欧洲联盟和西方深化关系,继续支持乌克兰;而包括菲佐在内的另一派对俄罗斯友好,支持俄乌和谈。

菲佐的一系列政治表态和政治动作引发了国内部分民众的担忧,他们担心斯洛伐克会像匈牙利那样逐渐偏离亲西方的路线。此前,斯洛伐克一直是乌克兰坚定的支持者。俄乌冲突爆发后,斯洛伐克向其东部邻国派遣了苏联时代S-300防空系统,其军工厂也向乌克兰出售武器和弹药。

路透社说,菲佐的政治立场在亲欧洲“主流”和民族主义之间摇摆,他曾经表示愿意根据民意或者变化了的政治现实改变道路,因而被视为民粹主义者。

有分析人士指出,菲佐的外交政策以务实的作风为主。在菲佐执政期间,他能够在亲西方立场、民族主义、反西方之间游刃有余,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改变自己原有的策略。虽然菲佐表示,自己只关心斯洛伐克的利益,但在过去四年里,他开始采取越来越极端的立场。除了反对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他还猛烈抨击自己的盟友,反对在斯洛伐克建立穆斯林社区。最近,他对同性婚姻提出了猛烈的批评,并将同性伴侣的领养行为称为“变态(perversion)”。

菲佐一项废除公共广播公司并以新机构取而代之的提案也受到了民众和反对党的强烈指责。欧洲广播联盟(EBU)总干事诺埃尔·柯兰(Noel Curran)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似乎是一次几乎不加掩饰的尝试,旨在将斯洛伐克公共服务广播公司转变为国家控制的媒体。”“这对于民主和言论自由来说将是危险的倒退。”

菲佐上台后,集会、游行示威在斯洛伐克各地上演,以对菲佐的政策、言论表示抗议。

欧洲传统政治危机的危险信号

斯洛伐克内政部长埃斯托克称,初步信息表明针对菲佐的这场刺杀有明确的政治动机。

枪击现场。袭击者被控制。

埃斯托克强调,袭击是发生在“总统选举之后”这个特殊的时间点,正是在今年4月,菲佐的盟友、自称“代表和平”的佩列格里尼,以53%的得票率当选斯洛伐克总统。这一结果再次巩固了菲佐的执政联盟。

辛图拉的儿子表示,这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没有投票给菲佐。一个据称是其被捕后的视频显示,辛图拉表示自己不同意政府的政策,一些媒体推测这可能是指菲佐决定关闭国家广播公司RTVS。

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研究员姜锋向澎湃新闻表示,斯洛伐克社会内部,媒体和政治的矛盾很激烈,此前发生过媒体人士被暗杀的事件。菲佐认为媒体散布仇恨,希望改革媒体,反对党谴责他“违反言论自由”,此次袭击的行凶者反对政府改革媒体。

斯洛伐克政界认为,媒体散播对政治的仇恨。而菲佐所在的方向党副主席表示,斯洛伐克的反对党一直在组织反对菲佐的游行,激化了对菲佐及其政党的矛盾。媒体和反对党散播的仇恨,是他们在给菲佐准备“绞刑架”。此次事件,表明了社会政治和媒体的极端化。

王弘毅对澎湃新闻表示,从辛图拉的部分供词及其公开发表的若干言论可以窥见,其参与此次袭击的主要动机之一是基于对菲佐政府的不满,甚至是怨恨。如他曾斥责斯洛伐克社会系统的病态化问题,主要表现之一就是贫富差距悬殊,4%的有钱人操纵着整个社会大众,而剩余广大群体则无所适从。

姜锋也认为,菲佐的事件不是个别现象,是社会和政治普遍对抗情绪的表达。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欧洲面临的内外矛盾复杂化、激烈化。安全上,俄乌冲突引发了欧洲普遍的不安全感,斯洛伐克等东欧国家的不安全感更为强烈。巴以冲突进一步让欧洲国家焦虑、无助,缺乏安全感,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无助感在欧洲蔓延,这是冷战后未曾出现过这种情况。

因此,欧洲社会出现了焦虑、焦躁、恐慌的情绪,导致社会的极端化。政治人士本应在这样复杂的情况和心态下引领民众,给人们以定力。但在政治层面,各党派不仅不能拿出有效方案,解决矛盾,促进稳定和发展,反倒是相互争斗,越来越民粹化,由此增强了社会撕裂,让民众更加看不到希望。

“欧洲有学者认为,当人们感到政治人物不能再代表他们,不能再为他们解决问题时,就只能自己解决问题了。这意味着,在无助、无力、焦虑的情绪交织下,民众会出现一种‘希望自己治理国家’的‘英雄’心态,导致类似暴力事件增多。”姜锋表示,欧洲议会选举临近,在激烈的竞选过程中发生类似菲佐遇袭的事,表明欧洲目前分裂的程度较大。

不仅是斯洛伐克,包括在德国,也有一些议员、政治人士受到攻击,而袭击者不仅有71岁的老人,也有十七八岁的青少年。

德国联邦内政部长称,德国去年针对政界人士的暴力案件比上年度增长了53%。这些表明此类事件有一定普遍性,引发了欧洲政治界的警觉,政界人士谴责了行凶者的行为,更担心这样的行为是对现有政治制度的攻击。

今年,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欧洲议会议员埃克在德累斯顿张贴选举海报时遭到4人袭击,致其身受重伤且需接受手术。德国柏林州参议员、柏林市前市长吉菲在图书馆遭人殴打。吉菲遇袭的同日晚上,绿党一名政客在张贴竞选海报时遭人推搡并被吐口水。西班牙、爱尔兰同样有政客被袭击。

“在欧洲国家所面临的政党极化和社会两极分化背景下,斯洛伐克总理遇刺可能带来的潜在影响不仅局限在斯国内,也将对欧洲其他国家执政党及其领导人敲响警钟,即被疫情和俄乌冲突所掩盖的国内民生和经济发展问题同样刻不容缓。”王弘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