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Now 新聞 ( ) • 2024-05-17 10:03

【Now新闻台】中医诊症基本方法是望、闻、问、切。这部有AI功能的中医四诊仪,以舌面、脉象、问诊及数据管理模块,可以做到基本诊断。

研发的医疗科技公司表示,已有逾4千间医疗机构使用这部「电子助手」,作中医体检及辅助诊症,数据亦可用作科研教学。

上海道生医疗科技北京区负责人丛良万:「西医的核磁诊断,都是辅助诊断数据设备产品。这个也是一样的,按照标准数据库模型进行输入讯息,它按照名老中医专家的结果,给你诊断出来,然后它给的甚么治疗方案,我们人工可以进行加减。」

如果事先填好身体状况的问卷,来到只需拍摄面相、舌相及记录脉象,大约5分钟可有体检报告及基本保健建议。

有中医学者称,培训中医需时约5至10年,而人工智能提供基础建议的准绳度约6成,如果建立可靠的计算模块,有助年轻学生学习及向外国推广中医。

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王乐鹏:「如果从国家的层面推起来,我觉得是非常快的。中医典籍太多了,名老中医的经验也太多了。学习,像经常说的夸父追日一样,是学不完的东西,但是如果要有中医AI的加持,站在这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特点,然后结合你自己看病的特点,或者学习的需求,就能事半功倍。」

协助衞健委研究政策的学者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医人工智能化是大趋势,除了个人健康管理,亦可预警重大公共衞生事件。

清华大学健康产业与管研中心教授卜鹏滨:「在一些重大公共衞生事件发生之前,或者发生过程中,例如我们有时候大面积的公共衞生事件发生后,例如是重大传染病,线下诊疗不是特别方便的情况下,这个时候,大家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可能便捷的解决一些问题。把这些数据通过人工智能,更加有效的组合,让它能够来进行一定的预警,帮助我们在创新药物的研究。」

至于这些AI中医会否取代真正的中医,学者认为还有很远的距离,目前关键是融合不同中医流派主张,统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