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精選 - 聯合新聞網 ( ) • 2024-05-17 14:03
北京地铁一早就充满打工人。(视频截图)北京地铁一早就充满打工人。(视频截图)

中年北漂黄晓家在山西、公司在北京,每周他需要穿梭来回1000公里的距离上下班。不回家的日子,他就住在自己狭小的汽车里。在这样极端通勤生活中,黄晓找到了另一种苦中作乐的方式。

「最人物」报导,日前一条「山西北京,极限通勤」的内容上了热搜。35岁的黄晓在周一凌晨3点摸黑起床洗漱后,告别熟睡的女友,提著装了六个便当盒的袋子静静出门,走向山西太原火车站。

/*.innity-apps-underlay-ad {z-index: 34 !important; }*/ .innity-apps-underlay-ad ~ .header {z-index: 35;} .innity-apps-underlay-ad ~ .main-content .inline-ads { background: transparent;} #eyeDiv ~ .footer{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2;} /* sizmek_underlay 投递调整置底 z-index 权重 */ .article-content__abbr__text {display:inline-block;} /* to be remove */

凌晨3时35分,黄晓通过闸机口,在火车上找到了自己的卧铺。五个小时后,他到达北京站,再转两趟地铁,在9时20分到达了公司。

山西太原火车站。(取材自微博)山西太原火车站。(取材自微博)

★一晚上 穿梭500多公里

一晚上穿梭500多公里后,黄晓开启了周一的工作。等到周五晚上6时30分下班,他搭7时30分的火车,在凌晨12时30分回到太原。在北京工作的四个晚上,他睡在自己的小汽车里。

网友惊讶地表示,「年薪没有100万元(人民币,约13.8万美元)不会吃这个苦」。事实上,在中国44个主要城市中,超过1400万人在承受极端通勤,单程时间60分钟以上通勤比重为13%。搜索关键词「极限通勤」,张家口北京、天津北京等两城奔波的打工人并不罕见,每天通勤时间长达四、五个小时。

报导说,家乡在浙江温州的黄晓2012年先后在杭州、天津、苏州工作,他刚到北京先朋友合伙创业做纺织品贸易。但创收不易,之后他尝试做销售、商务,共同点都是公司在郊区、或者公司没有坐班要求,他可以以较便宜的价格在北京郊区租房住,同时免受通勤之苦。

黄晓从太原到北京的通勤经历引发关注。(取材自最人物)黄晓从太原到北京的通勤经历引发关注。(取材自最人物)

去年5月,黄晓在门头沟整租了一套一室一厅的房子,一年的租金1万元出头。新公司在北二环,和住处相距30公里,每天开车上班耗费在路上的时间至少三小时。

有一辆小汽车已经比北漂的大部分人幸运,至少没有地铁多次转线、挤地铁的烦恼。但是长长的汽车队伍,无法挣脱的堵车,仍然让黄晓感到烦恼。

住在门头沟的村落里,当地几乎没有任何娱乐设施。黄晓不是没有想过改变这样的生活,但是已经交了一年的租金,且租金便宜,他暂时想忍受。直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夏天山洪,打破了他的生活节奏。

2023年7月29日至8月2日,北京降下历史罕见特大暴雨,门头沟也遭遇了有纪录以来破坏程度最强、受灾范围最广、经济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

洪水从门窗冲进房里,淹至黄晓的女友膝盖位置。女友幸运获救,但租房被洪水冲垮,衣服、床垫、雨伞等生活用品,以及猫砂、猫粮、宠物营养品等兼职做电商的货物,还有两台台式电脑、一台笔记本电脑和多部手机,均被压在废墟之下。

除了上班开走的汽车,和自己身上穿的衣服、随身携带的手机,黄晓几乎一贫如洗。这场山洪,让他损失将近10万元,经济压力迫使他在找房时不得不考虑预算。

最开始,黄晓一边在朋友家借住,一边寻找合适的租房。麻烦朋友半个多月,黄晓开始寻找其他解决住宿的办法。2019年创业失败后,黄晓也曾考虑过离开北京换个城市,但由于北京工作机会更多,他一直没能走成。失去家当,对黄晓来说或许是一个离开北京的契机。

最开始时,他睡公司。晚上6点半下班后,他和其他同事一样,拿著手机离开公司。在公司附近吃完饭,和女朋友打会儿视频电话,时间大约在8点,他再重新回到公司。

晚上11点,他在自己工位下,或者找一个空的会议室,和著衣服睡下。他将闹钟设置在了早上6点,因为清洁阿姨通常会在6点半来公司打扫,他不希望自己睁著惺忪睡眼,和阿姨尴尬地大眼对小眼。

如此几天后,他想到了自己在山洪中的另一幸存品—汽车。汽车封闭、安全,为什么不能成为自己的住处呢?

黄晓曾经是购物爱好者,他热爱往家里囤东西。之前从马驹桥搬到房山,搬家行李装了七卡车。一场山洪,让他从极繁的生活转为极简。他下班后的生活,局限在汽车五平米的空间里。

黄晓常常感到幸运的是,汽车里还有一张他放置的折叠床。将汽车副驾驶座椅放倒,折叠床摆在椅子上,再将车窗用遮光帘遮住,一个简单的休息环境就布置好了。

他慢慢在汽车里添置必需的物品,睡袋(只需要200多元,1000多元的对于他来说有些昂贵),花露水(预防夏天的蚊虫),洗漱包(包含毛巾、牙刷、沐浴露、洗发水)。

黄晓睡在他的小房车里。(取材自最人物)黄晓睡在他的小房车里。(取材自最人物)

★住车上 停车洗漱很伤神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停车。公司楼下有收费停车场,一小时十几元,停一晚上需要100多元。黄晓四处转悠寻找免费的停车场,有时候他将车停在胡同小巷里,一般都有空位,也不会被贴罚单。除了晚上11点时,仍然有人经过发出声音外,已经接近理想住处。

黄晓的工作需要在北京城内到处跑,有时候在别的区办完事,他就停在附近休息。对他而言,找合适的停车位是住在车里最麻烦的问题。遇到安全、合适的停车点,他会在地图上做标记。

另一个住在车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洗漱。北京的基础设施非常完善,公共厕所覆盖面广,黄晓上厕所和早上洗漱都很好地被解决,有时候早上就到公司整理自己。

关于洗澡,一开始黄晓没有找到窍门时,也曾大费周折。他为自己准备了一只桶和「热得快」(通电后能加热的杯子),需要洗澡的时候开车到郊区,在那里搭起帐篷。

现在黄晓找到了更好的选择,他充值了奥森跑步基地的会员,一年只需要99元。既满足了他的跑步需求,也让他可以更加从容地洗澡。

报导指出,今年1月,黄晓开始在短视频上分享自己的两城通勤生活。虽然他在网上公开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身边的人除了女友,却少有人知道他的两城生活。

听到居住在车里时,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拚」和「惨」。如果主动提起,黄晓需要向对方解释很久自己的选择。传统的父母,无论如何也难以接受黄晓的选择。如果同事聊天提到自己住在什么地方,黄晓都回答在北京立水桥附近,那是他常常停车的地方。

现在的生活黄晓怡然自得。周一到周四,他居住在车里。对于他来说,每天在不同的地方睡觉,打开车门是一个全新场景,仿佛在外面郊游。

晚上在公司吃完从家里带的便当,或者外卖后,黄晓先下班将车开到合适的停车点,便和女朋友打视频,或者看动漫,生活和租房住时几乎无异。

黄晓的车里放著睡袋。(视频截图)黄晓的车里放著睡袋。(视频截图)

★省花费 可支配时间增加

住在车里后,花费大为减少。黄晓每个月在自己身上的花销,包括1600元的往返车票,大概是三、四千元。

早上,黄晓通常在7时30分左右自然醒,甚至还有时间在附近跑步锻炼。他将车停在二环到四环之间,到公司最多半小时。虽然大部分时间仍然是公司和汽车两点一线的生活,但通勤时间大大缩短,个人可支配的时间增加,他恢复了对生活的掌控感。

和朋友的居住距离拉近,他不再像居住在门头沟时那样,几乎失去所有社交活动,而是可以在周中时,和朋友相约羽毛球场打球。空闲时间增加后,他有足够的精力去学习新的技术和记录自己的生活,在社交平台主动发送分享自己生活方式的短视频。

周五下午,黄晓买好女友被种草的美食,带上已经洗干净的便当盒,和这一周穿过的脏衣服,前往北京站。

晚上11时,黄晓到达在太原的家。房子租在太原站附近,一室两厅,一个月只要1000元出头的租金。推开门,女友穿著暖和的睡衣,身旁还待著一只狗和三只猫。

黄晓像圣诞老人一样掏出自己的礼物—给女友的贝果,或者几袋宠物零食。做好夜宵等待的女友,摇著尾巴的金毛,虽然傲娇、但仍然跑到门口来迎接的三只小猫,组建了黄晓对家的感觉。

山洪后,黄晓对女友和猫狗安然无恙感到欣喜,为所有家当掩埋在废墟下感到可惜。但当所有情绪归零后,他只剩下轻松。

「即使今天从公司离职也无所谓,因为我住在车上,去任何地方休息都可以,换城市也完全可以,我身后没有任何牵绊。」住在车里和两地跑只是人生阶段过渡期,虽然太原的工资普遍在3000元至8000元之间,「一般到手都只有5000元左右」,但等到时机合适,黄晓会回到太原,和女友结婚。

北京是全中国最壅堵的城市,图为东三环国贸桥附近的壅堵状况。(新华社)北京是全中国最壅堵的城市,图为东三环国贸桥附近的壅堵状况。(新华社)

●城市通勤时距比一比 北京平均耗44分钟、近13公里夺双冠

百度地图联合清华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交通大数据研究中心、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等机构,日前发布「2023年度中国城市交通报告」,报查显示,北京不仅是最壅堵的城市,且平均通勤耗时最长达44.5分钟、通勤距离12.53公里,是中国双冠城市。

光明网报导,2023年公众出行热度大幅上升、城市交通更为壅堵繁忙。通勤高峰壅堵指数是反映工作日早晚高峰时段城市交通壅堵状况的重要指标。北京的通勤高峰壅堵排名相较2022年上升一位、超过重庆,成为百城第一。

2023年十大壅堵城市排名依次为:北京、重庆、广州、上海、武汉、长春、南京、西安、沈阳、兰州。北京超越2022年的榜首重庆,再度夺回宝座。

城市通勤高峰的壅堵显著影响其通勤成本。通勤时间方面,北京和上海两个特大城市位列前二。通勤距离方面,在特大城市中北京和上海的排名依旧靠前,而广州和深圳则未入前十榜单。除北上外,尽管重庆的平均通勤距离同比2022年略有下降,但仍以10.66公里位列百城通勤距离榜第二。

周末壅堵榜中,2023年广州的周末壅堵指数同比上升19.59%,排名提升五位,跃居百城第一。北京则让位广州、兰州,位列百城第三。同时,大理、乐山等旅游城市也跻身周末壅堵榜前十。

逾1400万人极端通勤(资料来源:第一财经)逾1400万人极端通勤(资料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