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头条 ( ) • 2023-11-21 22:00

电影《我本是高山》的片方原本想要复制《我不是药神》的成功模式,在点映期赢得口碑,助力上映期电影大爆。

可惜,他们打错了如意算盘,反而惹怒了观众和网友。

11月20日,《我本是高山》的导演在路演现场被问到为什么将张桂梅校长学生父亲酗酒的故事原型在电影中改成了母亲,导演回答:“在当地走乡串寨实地调研,我们看到的情况,在那样的一个山区,类似的情况很多,甚至有远比画面里呈现的更不堪的情况。”

但是评论区收不住了,网友们纷纷发表言论。

有人开始摆事实:“是喝农药还是喝酒?”、“在山区里就算有酒也轮不到女的喝”、“男人酗酒的可以多的让你不用走访”、“你这山区挺有意思,我们都是村里长大的,我怎么没见过酗酒还家暴的女的,你要说爱打麻将我都不吱声”、“咱中国有几个女酗酒者、女酒鬼,在山村里,很多女性连衣服都舍不得买几件,怎么可能买酒喝,太离谱了”。

还有人对随意改编表示不满:“且不提山区喝酒的男女比例悬殊问题,人家原型不是父亲酗酒吗?”、“人家原型就是父亲需要你改成母亲来体现现实的不堪吗?怎么?父亲不能体现现实的不堪必须要是母亲?”。

有人批评电影夹带私货:“不好好改编,是蹭这个主题拍的商业电影吧”。

在华坪站的电影活动上,片方邀请了张桂梅校长出席,放映结束张桂梅沉默了。

任职17年的教育局长说:“从来没有吼过张老师,张老师也从来没有吼过我”。

学校任教的女老师,也发声:“张老师对我很好,没有(像电影中)那样,.张老师其实很温柔很细心”。

在电影中,刘雅瑟饰演了回母校当老师的张桂梅学生,这位老师意外怀孕时,张桂梅非常生气,说:“你带了一个好头”。

老师想要请假半天带孩子看病,张桂梅阴阳怪气:“半天不够你看,一学期够不够”。

后来因为要照顾孩子,这位老师选择了辞职。

但真实情况是一位女老师做肿瘤手术坚持不请假,张桂梅让她请假。

主持人中间有出来挽尊,解释说,电影有艺术创作,可以看作是平行时空的故事,跟原型不完全一样。

活动过程中,连续两次邀请张桂梅老师发言,但她都拒绝了。

网友们坐不住了,认为这部电影是在抹杀张桂梅和其他老师在过去十几年为华坪女高的付出,电影中还将张桂梅塑造成了暴躁易怒的形象,跟现实生活中温柔沉稳、柔中带刚的张桂梅并不相符。

网友们想要片方解释,张桂梅经常佩戴的党徽为什么电影中只出现了几次,以及张桂梅校长想要解决低素质母亲,低素质孩子的恶性循环的初衷,为什么改成了逝去丈夫的鼓励、丈夫去世后的精神寄托,截止到现在,片方依然没有给出正式回应。

张桂梅无私大爱的精神,被简单粗暴地改为出发点是为了丈夫,为了个人的爱情,硬生生将这部电影的层次拉低了。

中国电影报道,也就是CCTV-6(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网友们俗称的“六公主”下场为电影《我本是高山》发声了两次。

第一次是认为网友在挑起性别对立,判定给差评的网友是境外势力、营销号,断章取义,居心叵测。

第二次是认为网友在评论区恶意诋毁,歪曲主张,觉得观众们看完电影会相信这是部好电影。

这两次发声引发了网友的不满:“真把自己当公主了?”、“不喜欢还不让说?原来是我阻碍了中国电影发展!懂了!”、“群众喜欢你你才是六公主,不是因为你是六公主所以群众喜欢你,搞搞清楚”。

继六公主翻车之后,海清的口碑也迎来了下跌,被质疑演技被高估了,大家对她国民媳妇的滤镜太重,在电影中眼神不坚毅,演什么都像小市民一样咋咋呼呼的,跟着张桂梅学习了那么久,却没有学到张桂梅校长的精髓。

因为点映口碑不佳,以及主创避重就轻,不对争议点跟主旨进行回应,观众质疑的评论被定性为捣乱,《我本是高山》还未上映就失掉了路人缘,甚至有网友去举报电影,要求下架处理。

在舆论的发酵下,《我本是高山》上映前三天的退票率都达到了很惊人的10%以上,最近上映的电影《红猪》前三天最高一天也只有2.6%的退票率。

《我本是高山》创造了一个新的纪录,在点映期就遭到观众和网友大规模的抵制,连带着吹捧这部电影好看的大V也被网友破口大骂。

目前,张桂梅校长纪录片的观看人数正在暴涨,观众选择看纪录片,而不是去电影院支持电影。顺道列一些关于张桂梅校长的免费纪录片:《你好,张桂梅》 ,《张桂梅:看见更大的世界》 ,《榜样张桂梅》,《良师》,《教师妈妈张桂梅》

电影海报上写着根据张桂梅真实事迹改编,却将精神内核丢失了,细节的还原上面也脱离实际,观众的质疑被认为是在制造对立,制造不友好的舆论环境,有一部分网友仍在舆论上进行合理的言论反击,但更多之前想支持电影的网友已经选择不再买票进电影院。

需要网络宣传推广的时候,亲切地称呼网友为“自来水”,一旦网友说半点不好,就打成了“恶意评论”、“节奏大师”,这一波双标真厉害。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失去了观众支持的电影,票房还能大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