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机核 GCORES ( ) • 2024-03-06 01:32

相声,就是喜剧里的魔兽世界

这种历史不算太悠久可又有点年头的艺术形式在近些年来经历了数次波折,从撂地相声,去庸俗化相声,电视相声,小剧场相声,到近些年被小品脱口秀围追堵截,相声在202X年的今天难免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然而离开相声后,你能够在其他众多喜剧形式,乃至短视频当中发现许多熟悉的相声技法,在尝试了许许多多其他喜剧形式后,偶尔再听到电台里熟悉的腔调与台词时,你也许会发出和我一样的感慨:还得是相声。
本篇文章是借着《相声模拟器》发布的空当所提供的一篇极其入门,也许连入门都算不上的相声表演小贴士,如果您对相声感兴趣,喜欢听相声,想要表演相声,想要在班会/年会/社团活动上来上那么一小段,那么本文也许能够起到一点点帮助。
本文大致会从以下几部分展开说明:
一、相声的大致结构
二、常见的相声类型
三、捧逗哏的定位
四、表演前的准备
以及一些杂七杂八的小零碎以及比较常见的黑话(也叫春典)
那么观众朋友们,闲言碎语不要讲,本段书里说端详!
一.相声的大致结构
一段相声(一块活)大致分为四个部分:垫话,瓢把,正活,底。其中瓢把是垫话和正活之间的转接部分,在一段相声中的占比很低,而底是一段相声的结尾,在实际表演中,往往一段成熟的正活自然就会伴随着一个固定的底,所以瓢把和底在本文中暂不展开讨论。
垫话是一段相声的开头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制造气氛(热热场),塑造形象,以及水时长。基本上来讲,垫话部分可以看做几个独立的小笑点(碎包袱)的拼接,让观众活跃起来,并为后面的正活做铺垫。
(1/2) (2/2)
比如上面两个小段子,就是垫话中常见的碎包袱
不需要前后内容的呼应或铺垫,单独拿出来放在哪里都能用,较为灵活。这一部分也经常会包括一些传统曲艺引以为傲的屎尿屁段子或者拿亲人媳妇开涮的伦理哏,不会把握尺度的演员一般在这个部分就可以把人熏走了。关于屎尿屁伦理哏这些大家喜闻乐见的糟粕,后面还会展开。
垫话部分虽然灵活,但说到底,其主要作用还是为正活做铺垫,所以在选择垫话中的碎包袱时也会有一定的侧重与选择。比如《反七口》整篇以伦理哏为主,那么垫话中一般也与家人有关;《捉放曹》的逗哏演员(使活的)是一个假戏迷,假行家的形象,垫话自然会凸显他的自恋与自吹自擂;《打灯谜》作为捧逗双方互相比拼的猜谜语相声,其垫话往往就会使用一些简单好玩的脑筋急转弯。总的来说,垫话要为正活服务,且比重不宜盖过正活。现在个别相声演员上台一讲就是一个小时,实际上就是把垫话部分填的越来越满,甚至于超过了正活的比重,这样的相声一般我们会称为“碎包袱攒的”。
个别,啊,仅仅是个别 个别,啊,仅仅是个别
正活是一段相声的主要部分,简单来讲,当你听到演员开始说跟节目名有关的内容时,正活就开始了。相比起垫话,正活部分的结构更紧密,逻辑更连贯,其中的包袱会围绕一个大的结构(梁子)去展开。举例来讲,传统的《托妻献子》正活部分也可以拆成三个部分:一贵一贱,一死一生,然后才是节目名里的托妻献子。但这三部分内容的主要目的都是一致的:突出逗哏演员(使活的)假义气的伪君子形象,并为最后“孩子是我的”这一部分的转折做铺垫;《五官争功》把哪一个器官的部分单独拿出来都是一个包袱,但所有五官都是围绕着“争功”来展开。《相声模拟器》中常见的郭德纲穿越的桥段,每一个穿越实际上都是正活当中的一部分,多个不同的穿越桥段组合起来,也能够说是一个“正活”,不过由于其游戏设计上的问题,玩家最后玩出来的相声基本上都更像是碎包袱攒的。
看见背景变了,就是入正活了 看见背景变了,就是入正活了
不同类型的相声之间可能会有些区别,但基本上脱离不了这个框架,目前很多的“新相声”,实际上也是用传统相声的结构(梁子)去做的一些创新,至于创新的程度与效果,就要看演员自己的功力了。
二.相声的常见类型
有句老话说得好:选择大于努力。
在考虑“怎么演”以前,想上台演出的朋友们可能先要解决“演什么”的问题。不同人的自身条件决定了不同人的演出偏好,五音不全的硬使柳活,咋咋呼呼的愣上文哏,一段限制你只能演10分钟的小段,你非得来腿子活……类似的选择会让你的演出效果大打折扣。笔者在大学期间有一位学姐来自南方,口音自然和观众理想中有差异,对相声的接触也并不久,可以说从基本功上来讲是比较吃亏的,但场场效果都有保证,就是依靠适合自己的相声类型与合理的改动。大体上讲,有几种相声类型会比较常见:
【腿子活】基本上讲,如果你看到演员开始搬桌子,台上乱跑,抄扇子嗨人,一般都是腿子活中发生的事情。一般来讲我们会把演员在台上有大幅度的舞台动作,或具有很强表演性质的段子称为“腿子活”,这里面包括大家喜闻乐见的《武坠子》,《捉放曹》,《大双簧》,《口吐莲花》等节目。腿子活基本上都是餐桌上的硬菜,在专场演出中,哪怕不是最后一个节目(大轴),一般也只会在倒数第二(压轴)才出现。腿子活的效果火爆,是一场演出的质量保证,其对演员的要求,不管是演员自身的基本功,还是搭档间的默契程度要求都较高,并且在时长上也是30分钟打底的类型,如果是初学者或时长有限制的情况下,并不建议使用。
【柳活】学唱为柳,不管是唱戏,唱歌,唱小曲小调,我们将这种以唱为主的相声段子统称为柳活,笔者个人认为相声中“学与唱”没有必要区分的太明确,所以这里面也包括太平歌词。顾名思义,柳活中往往包含着大量的唱段,从解放初期学唱戏曲的《关公战秦琼》,到现代的《劳动号子》,乃至随便攒的《杂学唱》,《学小曲》,都属于柳活之列。显然,柳活对于演员的唱功是最为看重的。唱功不一定指唱的很好听,但一定要有你所学唱内容的韵味。当然,如果是像笔者一样嗓音条件过于凄凉的,还是不要考虑为好。柳活可长可短,但一般以中小体量比较常见,5分钟能唱,20分钟也能唱,是一个比较灵活的类型。
【贯口活】大段独白称之为贯口(贯儿)。这类节目的特征也很明显:逗哏演员(使活的)在台上四个小时不停嘴,捧哏演员(量活的)站一旁袖手旁观还喝水。《地理图》,《报菜名》,《八扇屏》等大家耳熟能详的段子都称为贯口活。与大众认知可能有些区别的是,贯口活的难度其实并不大,是易上手难精通的典型。最大的好处在于:哪怕前面你说的所有笑料(抛的所有包袱)都没收到效果(泥了),只要背完贯口,肯定有一个“哇他是怎么记下来”的掌声,也称为池子歪了还有保底。至于在保底以上你能欧到什么程度,那就要考验演员的基本功了。贯口说得好可以40分钟做最后一个节目(做大轴/攒底),水平一般弄个十几二十分钟露露基本功也是个好选择。
【倒口活】也称怯口,相声中将学各地方言称为倒口,以倒口作为主要内容展开的节目称为倒口活。倒口活的名字也有规律,但凡名里带“怯”的基本都是倒口活,比如《怯拉车》,《怯洗澡》,还有比较常见的《找堂会》,《山西家信》,《学四省》都是倒口活。倒口活对于“学”的要求较高,除了要会说方言,还要学节目当中的人物形象,对于演员的基本功力要求也比较高。比较讨巧的是在你演出的当地学当地方言,如果是本地人表演既省去了学习方言的时间,又让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节目效果更好。但要留意,学倒口不是说方言,要学“方言味普通话”,让观众能听出来你在倒哪个地方的口的基础上还要保证观众能听懂你所说的话。倒口活的时长比较多样,具体还需要根据哪个段子(哪块活)来做选择。
【脏活臭活】脏活臭活不是一个专门的相声类型,但值得单独一讲。一般来说,脏活指拿亲戚,家人,媳妇开涮的一系列伦理哏,而臭活则指屎尿屁内容。让我们明确一点:脏活臭活,是相声的一环。不管什么样的喜剧形式,从来就和生殖器,性,排泄物脱不开关系,而谈论这些禁忌的内容本身就是更容易让我们感觉好笑,这是人之常情,关键点在于尺度。诸如《大上寿》,《托妻献子》,《反七口》等传统段子基本上通篇都是伦理哏,但能否让人感到不适是真正考验演员能力(包括人性)的地方。这就像我说“屎”,“大便”,“米田共”,给人带来的反应是不同的。大家都是废萌,《K-ON》你看的津津有味,《点兔》就感觉生理不适,这里面除了因为你是一个令人生厌的老二次元婆罗门,尺度的把握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文哏】广义来讲,文哏可以是段子内容的体现,也可以代表一个相声段子给人的感觉。文哏相声既包括以文字游戏为主要内容的《打灯谜》,《双字意》,《对春联》等段子,也包括“文学性”更强的《批三国》,《文章会》,《批聊斋》等。整体给人的感觉清新有趣,以文字游戏为主的段子是比较适合初学者尝试的相声类型。整体来说,文哏相声是一个“掌声多于笑声”的类型,不一定好笑,但要追求让观众听起来舒服。其难度与时长很难一概而论,有的适合初学者练手,也有像《文章会》这种别说爱好者,职业演员都不一定拿得住的隐藏关BOSS,在选择时还需要多注意。
【子母哏】与其说是相声类型,子母哏更像一个表演形式:在表演中,逗哏演员(使活的)和捧哏演员(量活的)你一言我一语,针锋相对,台词量相近,称之为子母哏。子母哏相声大多都表现两个演员之间互相比拼,往大了说有《论捧逗》,往小了说有《蛤蟆鼓》,子母哏也是春晚舞台上的常客,不管是奇志大兵的《楼上楼下》,还是牛群冯巩的《点子公司》都是子母哏的典型。子母哏相声比较考验搭档之间的配合,效果有一定保证,同时也是一个非常适合老带新,男搭女的表演形式,具体来说,这样安排的原因是:
三.捧逗哏的定位
喜欢相声的朋友可能都听过这句话:三分逗,七分捧。虽然这句话可能您是从《论捧逗》里听来的,似乎是一句捧哏不服气给自己找辙的辩护,但实际上确实也是这个样子。捧哏与逗哏的实际比重和他们在台上的台词量正好是相反的。而这是由捧哏与逗哏的定位所决定的。具体来说大概有以下几点
1. 抖包袱与翻包袱:在相声表演中,逗哏演员(使活的)会抛出笑点(抖包袱),而决定最后观众能不能理解,会不会笑(包袱响不响)的往往是捧哏演员的工作,也称之为翻包袱。我们用刚才发过的小片段来举例:
这个包袱的笑点在于人气流量和手机流量之间的混淆,但在表演中,你无法确认观众能够马上达到这样的反应,观众可能会疑惑,可能没有反应过来,或者刚才分神没有认真听,可能有的观众要稍微转一下弯才能够理解“每个月几十块套餐是手机套餐,他把人流量和手机流量闹混了”这个意思,而这时候这个小包袱早就过去了,在观众自己给自己解释笑话的过程中自然也就不可乐了。而捧哏在这里的作用相当于引导观众的思维,通过把流量直接翻作“手机流量”,也就省去了观众自己可能存在的反应过程,到这里,整个包袱才能有效果(响)。
三万六千平米的小别墅,这句话本身就有夸张的喜剧效果,但也仅停留在“听着不靠谱”这一层面上。而捧哏通过“我搬到广场上去了?”这句回应,一方面将三万六千平米有多夸张给观众举出了一个很具体的形象,另外一方面也可能会让观众联想到一个人如果真住在广场上是一个多么离谱的场景,所以在翻包袱的过程中,不单传达原意,还要在这基础上升华,这样是一个完整的包袱呈现的过程。
2. 复述而不重复:一句话有着各种各样的解释,而捧哏演员通过复述,解释逗哏演员的话来明确演员希望传达给观众的意思。同样用几个例子来看
坐马上端枪带兵,能不能是先锋官?这是要做什么?比先锋官厉害点的,是不是元帅?这里由捧哏来将角色定性,通过台词和语气来表示“这是个志得意满的将军”。
由初一到初七是几天?是7-1呢还是7-(1-1)呢?初一到初七表现的是一个时间跨度,而复述的七天是从数字上直接指出这段时间到底有多长,这当中其实也在复述的同时加深观众的理解。
3. 角色的差异:在绝大多数场景下,捧哏是更贴近观众的一方。你可以在很多的其他艺术形式里见到这样定位的角色,他们似乎跳出了第四面墙,比剧中其他人更理智,正常,在替你表述你此刻的想法。漫才的吐槽役自不必提,《家有儿女》的夏东海可以是捧哏,《老友记》的钱德勒可以是捧哏,《猎人》的雷欧力可以是捧哏,《天天ACG》的天叔也可以是捧哏。
一方面来讲,捧哏似乎在“说你想说的话”,而另一方面,捧哏演员也在引导你“想他在想的事”。在刚才介绍抖包袱,翻包袱的过程中也有一些涉及,我们可以再看一个例子:
“钝刀杀人”这个词大家平常都听过,也许大致想像一下也能想出快刀慢刀快慢刀的区别,或者说,逗哏说“钝刀杀人死者太难受”,正常人的反应可能是“确实。”但这样的反应就没法再沿着往下说了。所以在捧哏说“这能差哪去”的时候,实际上也是在引导观众再往下听一耳朵,钝刀杀人到底难受在哪,这样才能引出下面一系列的包袱。
同样,在《买卖论》中,“卖家要逆着买家的话说”是符合生活常理的,演员们刚刚在台上也表演了一次正常的买卖过程,正常来讲,“卖家全顺着买家说”这样的转变听起来似乎就不太可行。而捧哏这时的作用就是引导观众的好奇:到底行不行?也许管用呢?这样才能引出下面违反常理的表演,所谓理不歪笑不来,这个过程是由捧哏演员来完成的。
4. 笔者自己就是捧哏:
量活的爷才是爷,我憋着想这么捧哏很久了。
艺术家?谁稀罕那玩意 艺术家?谁稀罕那玩意
5. 刚才这个过程,叫做三番四抖
1,2,3条形成一个思维定势,即笔者是在认真写东西(实际也挺认真的),最后第4条形成转折,这样的方式称之为三番四抖,我们可以回顾一下经典相声《五官争功》
花言巧语,悄悄话,表示衷心这三番形成固定的思维定势,最后的亲热接吻才能够达到反差与“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也有许多相声演员为提高效率会采用两番三抖的方式,也能够起到效果,但一番一抖就实在做不到了,不番愣抖有没有?也有,挠痒痒肉就有。
有了上述的铺垫,我们就可以开始考虑上台了。
四、表演前的准备
1. 多听,多熏
过去学相声都要经历一个“熏”的过程,即学徒在老师家里,剧场里干一些杂活,耳濡目染的对相声形成一个基本概念和感觉,就像泡在外国环境里自然而然就会说外语一样,许多朋友登台一说话就让人感觉好像不是相声“那个味儿”,就是这么个原因。都是看小电视的,人家有哩味儿,你没有,多尴尬。
好消息是,“有相声味”并不是一场好的相声演出所必要或充分的条件,有更好,没有也不是罪过,但终归还是要多听,形成对相声更全面的感觉。
听什么?听起来可能非常老套,但仍然建议朋友们多听老段子,多听老人说的老段子。这些段子可能听起来没有那么可乐,时代背景和你也不符,但有着最标准,最规整,听起来让人最舒服的表达。郭荣启的《打牌论》,北京二赵的《论捧逗》,少马爷的《大保镖》,有了范本才有对比,有了对比才能分好坏,听完传统相声再回来听当下的新相声,您也会更直观的感受到现在的演员创新的地方在哪,用的哪段相声的结构(哪块活的梁子),谁好谁不好,自然就会有自己的评判标准。播客网站上搜索《中国传统相声大全》就可以找到。
介似嘛?介似曲艺界的《时之笛》! 介似嘛?介似曲艺界的《时之笛》!
2. 台本的选择与改编
“我要说一个什么段子?”根据自身条件出发,找一段您喜欢,您想说,您觉得自己能说(能拿得住)的相声段子,从根上听一听,看看这段相声原本是什么样,再找找最近的演员表演的版本,看看当下的演员为它做了什么改变,把台词转录(有条件还是自己边听边打)下来,就可以开始改了。
选择相声段子要留意:个人风格太明显的,时代气息太浓厚的,一般不适合用作表演。典型的比如郭德纲的“我”字系列,岳云鹏的相声,这些作品都是与演员乃至当时的时代死死绑定在一起的,现在拿出来再说一遍别说您不行,他来他也不行。
改本子很重要。将台词改到您自己适应的风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人喜欢一个字一个字的都要落实到本子上,然后照着本子来演(死纲死口),有些人喜欢留出些空当自由发挥,总的来说,只要自己适应就是最好的。这里本子上写的是“嗯”,我自己念起来就是觉得“啊”更顺,那就改成啊。在改编中加入一些符合您表演场合的特殊元素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与欢迎,某学校的地名,某单位的企业文化,某专业共通的困惑,能够改进去的,就可以试着去改动。
时长的选择要看你想说的相声本身的体量,也要取决于其他人能够给你多少时间,一般来讲,一篇2000字左右的稿子是10分钟左右的小段,4000-6000是常见的20-30分钟的一段相声会有的字数,在排练时也可以掐一下表,对节目的时长有一个大致的把握。
3. 搭档的选择与排练
如果是两个爱好者搭伙说相声自不必提,根据个人的喜好和风格来选择捧哏与逗哏角色即可,但有几个情况可能需要留意:
老带新:如果您是爱好者,想找个其他人来一起说相声,但对方可能基础更差,或者压根就没怎么听过相声的话,比较适合有经验的捧哏,没经验的逗哏,并且在相声的选择上,可以偏重于子母哏类型的本子,捧哏的戏份更多,更有助于把控节奏,包括一些伦理哏,屎尿屁的内容更容易出效果,也是可以采用的。但还是一样,要注意尺度和处理。拿传统段子《反七口》来举例,很多人表演出来捧哏从头到尾就是个大傻子,逗哏带着观众们一起憋着占便宜玩,这样的处理也有效果,但会大打折扣。这段相声里,逗哏“无意而为之”,误打误撞的占了捧哏的便宜,而捧哏发现后气急败坏,一心想要找补回来,却聪明反被聪明误,这样的角色定位虽然表演的是伦理哏,但实际最好玩的还是捧逗双方斗智斗勇的子母哏形式,这样的脏活不会引起什么反感。
男搭女:这一部分可能会引起您的不满,但我很希望读到这里的您了解我仅是从舞台效果出发提到的一些个人的见解。如果您是女性,或您的搭档是女性的话,那么可能还需要在台本和演出上做些变化。在相声舞台上,女性的身份既是优势,也是劣势。优势在于女性表演相声更容易获得大家的欢迎,因为女性相声演员本来就比较稀少,会让人感到新鲜,并且女性演员更容易呈现出一种清新,利落的舞台风格。劣势在于,女性演员在相声类型的选择上会受到更多的限制。并且男演员占女演员便宜,耍女演员,在观感上不是一个令人感觉好笑的场景,女性被埋汰,吃亏的戏码也会让人感觉比较奇怪。这就限制了男带女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要是女性做逗哏,男性做捧哏。而如果两位姑娘搭档上台的话,女性作为捧哏在台上吃亏这件事情一般来讲都会对演出效果有折扣。在内容上,男带女的组合很忌讳屎尿屁,伦理哏的内容,适合采用诸如柳活,文哏,子母哏的段子,也适合采用更为新奇的内容。舞台风格上或者活泼风趣,或者落落大方,是比较常见的表演方式,也会收到一样多的掌声与笑声。
北京大逗相声的钱琦,宋伟杰是一对蛮有趣的男搭女组合,可以参考 北京大逗相声的钱琦,宋伟杰是一对蛮有趣的男搭女组合,可以参考
排练时间上自然是越多越好,如果条件允许的话,笔者过去一般是用两周来排练,一天一练。第一周熟悉台词,和搭档之间磨合,第二周做到脱稿,打磨表演细节,这样的周期排练下来演出效果不说什么保证,但起码基本不会出什么舞台事故。排练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在这之中您可能会与搭档突然产生一些奇思妙想,也可以随时将它添加到台本中。
4. 着装与其他零碎
大褂,深色长裤,白袜,布鞋或颜色朴素的平板鞋,以及一条给你信心的决胜内裤,第一天上台是这套,用到你徒弟退休还是这套。其余的什么耳坠耳钉,戒指脖套,腕表怀表,手铐脚镣,一般都要留在台下。一言以蔽之,着装上越素净越好。一个生活小经验:男士在夏天不管热成什么样子,不要尝试光膀子套大褂,会非常折磨。
最后想和大家分享一段我认识的一位学长说的话:相声这种爱好不比打篮球,如果你想打球你随时可以去篮球场找几个人,哪怕单独投篮也能够自得其乐,而说相声不行,这个玩意儿需要观众。
作为一个业余爱好者,一个人能够登台说相声的机会其实很少,所以如果有这样的机会的话还是很建议大家上台试一试,可能会是一次有趣的人生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