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 首页头条 ( ) • 2024-03-06 10:05

“自2015年1月1日起,中国全面停止使用死刑犯器官,逐步建立起了完整的器官捐献与移植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政策支撑体系、工作监管和质量控制体系,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供需矛盾仍然是巨大的。”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朱同玉说。

朱同玉 受访者 供图

在2024年全国两会上,朱同玉提交了一份《关于完善医学中心城市器官捐献区域共享机制的提案》。

朱同玉指出,当前,中国有上百万终末期肾脏衰竭的患者在接受透析治疗,每年新发肝衰竭患者人数约为50万-100万人。据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COTRS)2023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已登记等待器官移植的人数已超过14万人,但每年器官移植的数量不到2万例,大量患者在苦苦等待移植,有的在等待中去世。

“当前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器官分配区域与医疗服务区域不匹配。”朱同玉在提案中进一步指出,器官获取和分配基本以省域为界,捐献器官主要在省内共享,跨省器官分配仅占极小部分,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北京、上海等高水平医疗中心城市的服务区域涵盖全国,大量需要移植的器官衰竭患者来自全国各地,但他们的器官获取范围受限于北京、上海,并不能覆盖到周边医疗服务区域。然而,上海、北京等医疗中心城市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尿毒症等求医患者数量众多,导致了器官移植等待时间明显高于其他城市

对此,朱同玉建议,依据患者来源和等待时间等因素,科学规划器官获取的地域限制,鼓励和促进区域器官共享,建立区域间的器官共享机制。例如,上海可以与长三角地区的其他城市建立共享分配网络,北京可以与京津冀地区进行器官分配共享,这样更加配合医疗服务能力的区域规划。

“建立区域间器官共享机制,一方面可以有效缓解器官供需矛盾,提高器官移植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挽救更多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朱同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