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头条 ( ) • 2024-03-08 03:49

白岩松对于年轻人“啃老”现象的解读一下子上了热搜,为什么呢?因为他的观点猪主张其实“啃老”并非年轻人的本意,而且啃老也不是年轻人的错,而是社会为年轻人所提供的保障和福利不到位,是我们为年轻人做得不够,三句如果直接让大家炸开了锅。

他的原话是这样的:

“如果我们的房价没有那么高,我们经济适用房,包括保障房都解决得很好,那就不用他的父母去为他出首付,包括交月供。”

“如果我们的托儿所,托幼所都解决得很好的话,就不会让父母大老远跑到年轻人的家里头替他看孩子被“啃”。”

“如果年轻人的工作相对来说,就业比较顺利,而且工资在不断增长,那么也不用老人来给他补贴。”

所以,是我们为年轻人做得不够,但是却发明了“啃老”这样一个词,变成了好像这些责任都在年轻人身上,我觉得是错的。

网友们看了这三句话的时候,眼泪都掉下来了。

觉得终于有人为弱势群体发声了,当然也有网友说“这些问题其实年年都在说,但是却一直迟迟未解决。”觉得这只是表面上关心,其实没有任何实际的动作和措施去正视和解决这样的社会现象。

和大家探讨一个问题,“啃老”的界定标准是什么?

这个词在百度上查出来的解释是:

啃老,也被称为“新失业群体”,是一个社会现象,指的是那些已经成年但仍然依赖父母,无法自力更生,经济上不独立的年轻人。

如果单单按照这个解释来界定的话,那啃老的年轻人真的很多很多,我身边就有好几个,工作了也会问父母要钱,工资不够花还不上某呗了就问父母要钱,这或许是啃老的一种表现,我们再挖深一点,这些年轻人真的是“啃老”嘛?

就拿找工作这件事来说,我相信多数人都是从实习,转正,升职加薪这条职场路来走的吧,实习那会儿工资3000已经算很高了吧,但是你要租房,便宜点一个月800,稍微好一点一个月1000,你还剩下2000块用来日常生活开销,一日三餐都需要花钱,算一天30块,一个月就是900块,加上平时出去玩什么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一个月的工资马上见底。

下个月交房租就得找爸妈要,这就是现实,其实大家都不愿意啃老,或许是自己能力不足,或许是自己经验不足,但是总有这样会跟父母要钱的时候,尤其是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根本无法支撑一个人生活。

等工作稳定了,确实在养活自己这个阶段上,大多数人不用再依赖父母,能实现自己养活自己了,但是更大的压力来了,买房买车,结婚成家。

按照网友们的平均工资,月薪1万来算,在县城买一套稍微小一点的房子,就得不吃不喝10年左右,没办法只能依靠父母的原始积累,出钱付个首付,贷款大家一起还。如果父母出不起,就跟银行贷款,一起还贷款。

我相信他们自己也不愿意花父母的钱,很多人更是不愿意贷款买房,因为这会让自己的生活重量严重下滑,日常生活可能还需要父母接济。

他们其实有不“啃老”的选择,但是现实是他们没得选。

你说他们“啃老”吗?从定义上来说不是的,他们每天努力的工作,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努力3-5年就为等一个升职加薪的机会,奈何房价涨得太快,工资上涨的速度根本跟不上,他们每天都在拼命努力,只是社会给他们的压力太大。

对于买房这件事情上,年轻人根本不存在“啃老”的说法,因为很客观的现实是,80%以上的家庭,都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去买房,既然存在普适性,就不足以成社会现象,甚至可以理解这是一场常态和理所当然的事情。

但是啃老这个词一出,就把矛头准确指向了年轻人

大概意思就是,自己不好好努力,还要掏空父母的钱包,坐吃山空,你现在拥有的一都是父母给的。

好像说得很有道理,感觉无法反驳,但是又有一种有苦说不出的感觉。

其实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我们忽视了年轻人所提供的社会价值,我们总觉他们是索取的一方,无论是找工作,还是买房买车,其实我们一直觉得年轻人一直是好处的获取方,他们做了什么,从没被发现和重视,相反,我们给到年轻人的压力会被我们不断放大。

很简单的例子,父母那代的婚礼,一辆自行车一个彩电,一条被子就结婚了。

现在完全不一样了,生活条件好了,房子,车子成了结婚的条件,其实这不是每个人的标准,但是又似乎成了每个人的标准,努力工作,夜以继日的加班他们看不到,他们看到的是,你买不起房子和车子的结果。

久而久之,工作再怎么努力,相比于“我有房有车”这个条件,显得苍白无力。你的努力和价值贡献分文不值,因为大家衡量你是否努力的标准就是你是否拥有了以上两件东西。

年轻人心底里在意的东西无法被看到和重视,自然听到这三句话会引发强烈的共鸣。

有一位的网友说得好:

“其实我真的已经很努力很努力了,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能做和我想做的事情是两码事,我现在只能做好自己能做的,努力工作,努力学习本事,努力赚钱攒钱,眼下1万块对我来说其实已经很多了,这意味着要很努力上3个月的班,为什么大家只看到我买不起房子和车子,就觉得我没什么用,我真的已经很努力在赚钱了。”

这条评论下来,引发数千网友的跟评。

大家都是普通人,都在用各自的方式在努力证明自己的价值,要做到对社会有用其实是很难的,我们做到不愧对于自己就可以。

不要给年轻人乱扣帽子,当现象成为常态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我们一直都在用自己审视世界的标准来审视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