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 后端 ( ) • 2024-03-08 17:28

theme: cyanosis

分区数据库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分区是将大型数据库分解成小型数据库的方式。分区主要为了可扩展性,不同分区可以放在不共享集群中的不同节点上。因此,大数据集可以分布在多个磁盘上,并且查询可以负载在多个处理器上。

对于在单个分区上运行的查询,每个节点可以独立执行对自己的查询,因此可以通过添加更多节点来扩大查询吞吐量。大型,复杂的查询可能会跨越多个节点并行处理,但是这也带来了新的困难。

1 分区与复制

分区通常与复制结合使用,使得每个分区的副本存储在多个节点上。

一个节点可能存储多个分区,若使用主从复制模型,则每个节点都有一个领导者和几个追随者。

大多数情况下选择和复制方案是独立的,本章中忽略复制。

image

2 键值数据的分区

假设有大量数据并且想要分区,如何决定在哪些节点上存储哪些记录呢?

分区目标是将数据和查询负载均匀分布在各个节点上。如果每个节点公平分享数据和负载,那么理论上10个节点应该能够处理10倍的数据量和10倍的单个节点的读写吞吐量(暂时忽略复制)。

偏斜(skew) :分区不公平,一些分区有更多数据或查询。数据偏斜的存在使得分区效率下降。

热点(hot spot) :偏斜导致的不均衡的高负载,极端情况下所有的负载可能压在一个分区上。

避免热点:将记录随机分配给节点,在所有节点上上平均分配数据。缺点:当你读取一个特定的值时,不知道在哪个节点上,所以需要并行查询所有节点。

为了解决问题,我们可以使用简单的键值模型记录主键以访问记录。

2.1 根据键的范围分区

为每个分区指定一块连续的键范围,当我们知道范围之间的边界时,就能确定哪个分区包含哪个值(类似于B+Tree)。如果您还知道分区所在的节点,那么可以直接向相应的节点发出请求。分区边界可以由管理员手动选择或数据库自动选择。

键的范围不一定均匀分布,因为数据也很可能不均匀分布。每个分区中,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保存键,这会使得范围扫描变简单。也可以将键作为联合索引来处理,以便一次查询多个相关记录。

Key Range分区的缺点:某些特定的访问模式会导致热点。例如主键是时间戳时,所有写入都会放到今天的分区。

2.2 根据键的散列分区

许多分布式数据存储使用散列函数来确定给定键的分区,以应对偏斜和热点 —— 一个好的散列函数可以将偏斜的数据均匀分布。散列函数不需要很强的加密算法,但是许多编程语言的内置hash算法不适合分区,例如Java的Object.hashCode()会导致同一个键在不同进程中有不同的哈希值。

这种技术擅长在分区之间分配键。分区边界可以是均匀间隔的,当分区边界是伪随机的时,此技术称为一致性哈希。

缺点:无法高效执行范围查询。由于顺序丢失,任何范围查询都需要发送到所有分区中(例如MongoDB)。Cassandra采取了折衷的做法,它的键中只有第一列会作为散列的依据。

2.3 负载倾斜与消除热点

哈希分区可以减少但不能完全避免热点。例如一个大v下面评论区突然开战,会导致大量写入同一个键(大v的ID等)。哈希策略不起作用,因为两个相同ID的哈希值是相同的。

如今,大多数数据系统无法自动补偿这种偏斜,因此可以用应用程序减少偏斜。例如,可以额外记录这些少量的热点,在这个主键后增加随机数以取得不同的哈希值,以分散出不同的主键。

3 分片与次级索引

若只通过主键访问时,只需要确定分区并路由。但若设计次级索引,情况会变得复杂。

次级索引是关系型数据库的基础,文档数据库中也很普遍,许多键值存储为了减少实现的复杂度而放弃了次级索引,但是由于他们对于数据模型很有用,一部分键值存储的数据库开始加入这个功能。

次级索引的问题是它们不能整齐地映射到分区。有两种用二级索引对数据库进行分区的方法:基于文档的分区(document-based)和基于关键词(term-based)的分区

3.1 文档分区二级索引

每个分区完全独立,每个分区维护自己的二级索引,仅覆盖该分区中的文档。所以文档分区索引也被称为本地索引

辅助索引通常并不能唯一地标识记录,而是一种搜索记录中出现特定值的方式:想让用户搜索汽车,允许他们通过颜色和厂商过滤,就需要一个在颜色和厂商上的次级索引(文档数据库中这些是字段(field) ,关系数据库中这些是列(column)  )。

而在声明索引后,数据库就应该可以自动执行索引:无论何时将红色汽车添加到数据库,数据库分区都会自动将其添加到索引条目color:red的文档ID列表中。同时需要注意索引与底层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我们一般不能将两个ID放在同个分区中,这导致当我们搜索时,需要将查询发送到所有分区,这种查询分区数据库的方法称为分散/聚集(scatter/gather),即并行查询分区,这会使二级索引查询变得昂贵,尾部延迟放大。

3.2 根据关键词(Term)的二级索引

构建一个覆盖所有分区数据的全局索引,然后将全局索引进行分区(可以采用与主键不同的分区方式),这就是关键词分区索引。

关键词来自全文搜索索引(一种特殊的次级索引),指文档中出现的所有单词。可以对关键词进行哈希分区以增加均衡负载能力。

优点:读取效率比文档分区索引高,不需要分散/收集所有分区,只需要向包含关键词的分区发出请求

缺点:写入慢且复杂,因为写入单个文档可能影响索引的多个分区。因此在实践中,对全局二级索引的更新通常是异步的,在写入后不久读取索引。

理想情况下,索引总是最新的。但是,这需要跨分区的分布式事务,并不是所有数据库都支持。在实践中,对全局二级索引的更新通常是异步的。

4 分区再平衡

随着时间的推移,数据库会有各种变化。

  • 查询吞吐量增加,需要添加更多的CPU来处理负载。
  • 数据集大小增加,需要添加更多的磁盘和RAM来存储。
  • 机器出现故障,其他机器需要接管故障机器的责任。

这些更改需要数据和请求从一个节点移动到另一个节点。负载在集群的节点中移动的过程称为再平衡(reblancing)

再平衡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 再平衡之后,负载(数据存储,读取和写入请求)应该在集群中的节点之间公平地共享。
  • 再平衡发生时,数据库应该继续接受读取和写入。
  • 节点之间只移动必须的数据,以便快速再平衡,并减少网络和磁盘I/O负载。

4.1 平衡策略

固定数量的分区

创建比节点更多的分区,并为每个节点分配多个分区。当一个节点加入集群时,新节点从每个节点中拿一些分区直到分区平衡。(删除则相反)

分区再平衡 - 图1

分区的数量通常在数据库第一次建立时确定,虽然原则上可以分割和合并分区,但固定数量的分区操作更简单,因此,一开始配置的分区数就是你的最大节点数量。所以您需要选择合适的分区数量以适应未来的增长。

选择正确的分区数是困难的,如果分区数量固定,但数据量变动很大,则难以达到最佳性能。

动态分区

对于使用键范围分区的数据库,固定边界固定数量的分区,如果出现边界错误会很麻烦——分区数据可能会清空,但是手动重新配置分区边界会非常繁琐。所以,按键的范围进行分区的数据库会动态创建分区。

当分区增长到超过配置大小时,会被分为两个分区,此时可以将一个分区转移给另一个节点。相反,当分区数量缩小到某个阈值则会与相邻分区合并。因此,分区数量能适应总数据量。每个分区分配给一个节点,每个节点可以处理多个分区,大型分区拆分后,可以将其中一半转移给另一个节点以平衡负载。

预分割:数据集一开始很小的时候只有一个节点在处理操作,为了解决此问题,预分割允许在一个空数据库上配置一组初始分区。在键范围分区的情况下,预分割需要提前指定键是如何进行分配的。

动态分区也适用于散列分区,例如MongoDB同时支持动态分割的范围和哈希分区。

按节点比例分区

使分区数和节点数成正比,每个节点有固定数量的分区,那么每个分区的大小都于数据集大小成比例的增长,而节点数量保持不变。而当增加节点数时,分区变小。

当一个新节点加入集群时,随机选择固定数量的现有分区进行拆分,然后拿走每个选中的分区的一半。随机化会产生不公平的分割,但是平均在更大数量的分区上时,新节点会获得公平的负载份额。

4.2 运维:手动还是自动?

再平衡要手动还是自动进行呢?

全自动重新平衡很方便但不可预测。再平衡是个昂贵的操作,会使网络节点负载增加,降低其他请求的性能。

自动化再平衡和自动故障检测的结合十分危险,可能会造成级联失效(节点连锁的死亡):当发现节点过载响应慢时自动故障检测可能会认为节点已经死亡,并自动重新平衡集群,而再平衡使得其他节点负载增加并被判定为死亡。

因此,再平衡需要有人参与,虽然比自动化慢,但是可以防止运维出现意外。

5 请求路由

当客户发出请求时,如何知道连接哪个节点?这可以概括为服务发现问题。

方案:

  • 允许客户连接任何节点,如果该节点恰巧有请求的分区,则可以直接处理该请求。否则则将请求转发到适当的节点,接收回复并传递给客户端。
  • 将所有请求发送到路由层进行转发。路由层只负责分区的均衡负载。
  • 直接在客户端中配置分区和节点的路由。

请求路由 - 图1

关键问题是,做出路由决策的组件如何了解分区-节点之间的分配关系的变化?

分布式数据系统可以依赖于一个独立的协调服务,比如ZooKeeper。每个节点向ZooKeepper注册自己,路由层或客户端在ZooKeeper中订阅此信息,当分区或节点发生改变时,ZooKepper通知路由层使路由信息保持最新状态。

Cassandra和Riak在节点中使用流言协议来传播集群状态的变化。请求可以发送到任意节点,该节点会转发到目标分区的节点。这避免了对外部协调服务的依赖。

6 小结

本章讨论了大数据集怎么划分成小的子集。分区的目标是在多台机器上均匀分布数据和查询负载,避免出现热点。

分区主要有两种方法:键范围分区、散列分区。

次级索引页需要分区:按文档分区(本地索引)、按关键词分区(全局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