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头条 ( ) • 2024-03-09 01:14

文|令狐伯光

好莱坞科幻大片《沙丘2》上映了,这电影上映之前外媒是真的吹爆了,什么IBM有史以来评分最高,什么《黑暗骑士》之后最好的续集大片。伯光君也第一时间去看完了,如果要评价的话。

这电影真就是科幻大片,以后请大制片厂们做科幻大片都按照这个标准来,视觉上至少先爽了。比起第一部太多的时间花在介绍设定和氛围感塑造上,第二部的故事明显流畅多了。甜茶虽然这几年口碑下滑,但作为偶像派业务能力还是撑得住,而赞达亚也还行。

但这两位主角在一起,其实一直感觉不到什么cp感。

同时故事主线其实还是家族恩怨情仇和天选之子那一套,虽然是《沙丘》是始祖但大家也很熟悉这个套路了,幸亏有维伦纽瓦成功用画面营造出了史诗感,所以让这部太空歌剧史诗确实成了史诗。

但这部电影的缺点还是很明显的,尤其对于中国观众来讲。我猜测觉得节奏慢,故事老套,制作上面一惊一乍,最终GET不到的肯定大有人在。

西方科幻界《魔戒》?《沙丘》的地位,为什么那么高

要先提一句,《沙丘》原著写于1965年,是的,已经半个世纪过去了。而且科幻小说这种作品,设定什么的很容易过时的。所以,《沙丘》啊、克苏鲁啊等等这类老前辈作品时代性还是太强了。

他们当时创造的很多开创性、跨时代的东西都已经被如今无数优秀的后继者拍烂了。

现在再进行改编反而成为了最“俗套”的故事,所以它的看点真的就是美学、视觉这种视听方面的“艺术性”了,只要这些出彩就完全能被称为优秀。我个人看了点《沙丘》原著(但实在没看下去)。

后来根据原著迷解释和科普,我想说至少《沙丘》电影算不错了,但也有点形式大于内容了,桎梏于原著的缘故,维伦纽瓦擅长的是去描述平民史诗,是从小切口见大问题,是给一些情境规格更小的故事和人物关系赋予了更大的能量来达到非常规的冲击力。

但恰好《沙丘》原著本身又是一个格局很大的书,故事算大开了,上来就是星际帝国是宫廷斗争。我们都知道现代艺术里反直觉是一种很好用的手段,包括维纶过去的好作品也是靠反直觉营造张力。

这一招在本身格局和尺度就很大的《沙丘》上,就没那么有效。

再加上我认为《沙丘》里面甜茶的演出、丽贝卡的演出无可避免的落入用力过度,反正看起来我就感觉更加的浮躁了。很多人都认为沙丘是一部太空宫斗大戏。但其实《沙丘》真正的内核是宗教和哲学。

我记得作者在小说最后专门写了一章探讨自己对宗教的一些观点,这也是很多国内观众无法与这部电影或者小说共情的深层原因。而电影也是用了不少篇幅试图表现小说里保罗那种超验的个人体验。

很多部分如果没有小说的知识,还有西方宫廷宗教文化语境,其实挺难理解的。

比如电影时不时出现的角色做梦的画面闪回,宗教喃喃自语的魔音,结合角色出现就有一个震耳朵的配乐。如果不知道这些复杂的背景知识,你可能就觉得这些场景的处理,有些故弄玄虚。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保罗的“预知梦”,或者严格说也不是预知梦,因为小说里的设定(如果我没记错)应该是他的力量之强可以在时间之河上自由走过每一个分支,而最终成为他的现实的并不一定是他走过的分支。

还有the voice的问题啊,也非常难以表现。更不要说很多人无法接受的冷兵器问题。而导航员的设定和超空间旅行设定部分电影里干脆略去了。

所以,让很多观众感到莫名其妙和拖沓的部分,其实是导演试图还原小说内核的部分。而另一些部分则是受制于原小说设定。至于说是不是成功,我觉得维导能去尝试《沙丘》已经是非常不易,电影也是非常用心,但我也能理解为什么有人觉得不好看。

一边太空战舰,一边拿刀砍人?你能欣赏《沙丘2》吗?

《沙丘》的影视化改编的一大特点是,画面风格太特殊了,特殊到“挑观众”的地步。优点是风格一致的美术设计带来的视觉享受,缺点是这种过于“克制”“素”的风格某种程度上消解了科幻感。

但是问题也很明显,除了上面说的文化语境设定,单独就故事剧情单薄的问题也很严重,阿西莫夫的《银河帝国》系列虽然是罗马史投皮,但和《沙丘》的中世纪宫廷比起来,罗马故事已经先进得不行了。

中国科幻巨著《三体》的剧情参考的是中国近现代史。从剧情的复杂度、张力、冲突来对比,三者很容易分出高下。

观众看“科幻”“未来”“星际”这些tag的艺术作品(包括但不限于电影),天生就预设了一种“我要看看这个世界和地球OL有什么不同”的心理预期。结果《沙丘》的画面肃穆、简洁、克制,既没有星际都市的流光溢彩,也没有舰队决战的目不暇接,观众可能会觉得有一种寸止的憋闷。

诚然,如果人类真的迈入星际时代,大概率要走殖民时代和寡头垄断的回头路,但不意味着观众愿意去看“中世纪+宗教”且缺乏大场面的“未来史”。上述三方面缺点结合起来,导致《沙丘》系列更像是致敬原著的粉丝向文艺片。

超一流的视觉体验,味同嚼蜡的剧情,自洽但贫瘠的世界设定。作为21世纪的科幻电影大片,站在无数科幻作品的肩膀上,却完美还原了1965年原著的时代局限性。

你喜欢可以说欣赏经典,你不喜欢也完全可以说它腐朽陈旧。

我个人确实不是《沙丘》的原著党,当时也是看了第一部电影之后再看一点科普才了解了预知梦和Voice的设定。当然其实看电影的时候这俩设定还是能看懂的,但是也并不影响故事的理解。

设定游戏是故事的色彩加成,我只是说就故事题材本身而言是比较经典的“王子复仇记”,说他是太空格局宇宙宫廷戏也不算错那他确确实实是宫斗剧情。帝国的结构,他们的军事特色,姐妹会、Voice和预知梦都是设定游戏的一部分,不影响故事的具体结构。

太空歌剧史诗?预定今年好莱坞大片第一?《沙丘2》生不逢时

最后,单独从电影角度分析一下这部电影吧,这电影是画面强于剧情,一部当下很难得的电影。

优点上是画面绝美,影视工业非常厉害,电影的镜头质感非常非常出众,非常符合导演丹尼斯纽瓦维伦的个人风格,而且放大到了极致,其中建筑风格还有几个镜头真的很让我联想起《银翼杀手》。

美术设计顶中顶,随便看一段我直接灵感大爆发,美术设计的功力非常强非常强,包括前面“反派士兵”的镜头设计和推进让我想起了他的《边境杀手》。

姐妹团的服装设计顶中顶,黑白决斗场真的很有感觉,尤其是光头小子刚出来的时候脸上的头顶光。各种隐喻,结构,象征,到后面像按了加速键。

缺点也非常明显,一是单独从电影制作本身,这个导演是真不会拍战争戏和打斗戏,对于战斗的设定呈现很“克制”,动作戏比较弱,也符合我对丹导的印象,他的几部电影对战斗的呈现并不出色,但电影的氛围真的非常棒。

二是剧情节奏其实还是受限于小说,要传达的信息太多了,又得浓缩在近三个小时里,其实是很赶的,观众觉得节奏慢是因为很多东西必须要交代无法跳过,而这些东西又刚好是在很多在后世作品中见过的“俗套”剧情,因而觉得完全是浪费时间。

同时由于节奏过于难形容,效果就是场面无比炸裂,没有比这个更大的场面了。免不了后面“矛盾过于集中”,解决得稍显简单。毕竟是几十年前的原始母本。很多创意早已被后来者致敬甚至抄袭,放在当年绝对是牛逼得不行。但放在当今,有些没那么新鲜情有可原。

最后再说说导演吧,维伦纽瓦正是属于事业的上升期,也是一个试错期。他的创作风格基本稳定,但是他还在做更多的尝试。其实就像诺兰一样,你说他每一部都惊为天人嘛?那是过度神化了,在尝试不同题材的作品时也都不可避免出现不擅长的部分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导演维伦纽瓦对电影的创造力绝不止某些人说的那么单薄,就像《降临》如果能理解维伦纽瓦的影片布局和叙事手法就会惊为天人,中国观众确实看不来《沙丘》,因为文化背景,历史背景和宗教背景。

但在当下的好莱坞和全世界电影行业嘛,《沙丘》已经很难得了。

这个故事能够被拍出来就已经很了不起,何况他完成得不错,科学语言学人类学的浪漫和宇宙诗学一并跃然屏幕上, “时间未至已成灰”。但这个作品是有观影门槛,注定会有人喜欢,有人因为不理解而抨击。

我想维伦纽瓦的目标也不在于此,而是在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