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 - 好新闻,无止境 ( ) • 2024-03-11 00:12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未来产业有序布局、在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取得创新成果,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突出强调的几项工作。人工智能作为未来产业的重要方面,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质生产力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3月9日,来自广东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了他今年带来的建议。高文提出,作为当前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算力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布局要符合国家整体需求,形成“一张网”,下好“一盘棋”,国家要统筹协调,在全国形成区域布局,实现高质量发展。

 

针对科研领域的“卡脖子”问题,高文表示,要拿出一定要做出来的决心。“我们还是要有信心,这些东西都是人干出来的,别人能干出来,我们中国人也一定能干出来。”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受访者供图


算力是“硬通货”,发展要有规划布局、形成合力

 

新京报:你今年关心哪些话题,这次参会带来了什么建议?

 

高文:我今年对人工智能发展提了一些建议,主要涉及当前国内算力的规划和组织需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问题。

 

新京报:算力在当前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是什么样的角色?

 

高文:现在我们有个说法,能源和算力,是两个硬通货。在人工智能领域,几乎所有的大模型都需要算力的支撑。算力、数据和算法是构建人工智能大模型的三条腿。我们在算法上还是做得不错的,现在主要就是算力的问题。

 

比如我们要训练一个“语言模型”,你需要全世界各种语言的数据,这个数据量是非常庞大的。现在要把这些数据“喂”到算力里头,让它跑个半年或者一年,构建出一个大模型。如果算力足够,人家跑一年才能跑出来的模型,你有可能一个月就跑出来了。

 

新京报:目前我国在算力发展上形势如何,面临哪些挑战?

 

高文:我们在算力方面的投入和规划,在执行层面上有些分散,缺乏有序的组织。

 

在美国,算力是国家科学基金会牵头投入,投入的规模达到几亿、几十亿美元,大学、企业都参与其中,既有国家组织建设的算力基础设施,也有很多是企业的市场行为。例如OpenAI、微软、谷歌等头部企业基本都会自发建设算力。

 

我国的算力,目前很多领军企业都在做,近几年也取得了不错的发展。这件事需要相当的资金投入做保障,否则很难做成,在这方面我们对比美国没有先发优势。

 

算力一定要做到“规模化”,才有可能高效地训练出人工智能领域发展需要的大模型。在这方面,我们离“有组织的建设”还有差距。虽然国家层面在算力方面有一定的统筹规划,但在实际操作层面,各地算力的发展都还没有形成合力。

 

举个例子,过去几年我国新能源车刚刚起步的时候,跟国外有差距。人家的汽车冲压机技术造车效率高,“咣当”一下,整个车就出来了,我们需要冲好几次,再把它焊接起来。同样的,目前我们的算力规模尚小,导致训练出一个大模型需要的时间会更长,也有可能会出现更多的问题。

 

新京报:针对这样的状况,你具体提出了什么建议?

 

高文:各地政府、不同企业对于算力的投入是不同的,其投入差距也会直接影响算力建设的规模。例如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投入比较大,但与其他区域的算力建设就会拉开距离。

 

我建议,要根据区域需求优化算力布局,统筹全国的算力的建设和发展。在支持企业投入算力方面,也要制定相关规划,国家要有相关的政策倾斜,支持头部企业率先探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算力建设,并给予相应的配套资源。此外,还应在扶持性经费、开放市场资源等方面做好必要保障。

 

当前,我们还面临一些技术上“卡脖子”的问题,只有把各方力量集中起来,同时在区域布局上高效分工、错位发展,才能把算力更快更好地提升起来,形成竞争优势。建议统筹在北上广深等重点地区加快布局大型算力基础设施和科研平台,推动“规模化”算力构建方面的研究和开发活动有序进行。

 

突破“卡脖子”问题,等和看是不行的,就是要干

 

新京报:对于如何突破“卡脖子”问题,你怎么看?

 

高文:对于“卡脖子”问题,我们还是要有信心去突破,科研成果都是人干出来的,别人能干出来,我们也一定能干出来,就是需要时间。我们一定要有信心。

 

等和看是不行的,光说也是不行的,就是要干。

 

新京报:今年两会的“部长通道”,科技部部长阴和俊也提出了很多鼓励青年科学家、支持科研的政策,你怎么看?

 

高文:部长的讲话展现了国家在科技创新工作的坚定信心和决心,特别是把培养青年科技人才作为长期的战略性工作令人期待,期待相关政策的部署和出台,也希望各方面都执行到位。

 

国家要为青年科研人员的成长和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努力为青年人加快成长、发挥作用创造良好条件。希望各个年龄段的科学家、科研工作者都能获得创新创造的好环境,见贤思齐,榜样引领,青年科研人才在这种氛围中能更有干劲儿,更加坚定科技报国的理想信念。

 

稳定的科研支撑和完善的配套政策更能激发青年人才的科研热情,让青年人才更能为攻关国家“卡脖子”问题贡献力量。

 

人工智能是传统产业升级换代的必然选择

 

新京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24年首项明确的政府工作任务。作为科研工作者,你如何看待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问题?

 

高文:“制造业当家”是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根基。当前我国制造业还是大多以传统制造业为主。要想升级换代,离不开自动化、精细化、智能化,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制造业生产产品的质量就不会波动太大。

 

我想,要实现升级换代,离不开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通过大模型和算法的应用,把生产链条各方面管控好。这不是一个我们“要不要选择人工智能”,而是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必然要选择人工智能。

 

新京报记者 吴为

编辑 白爽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