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 - 最新资讯频道 ( ) • 2024-03-14 11:36

“上午转发创投十年,下午转发一级市场之死”。

这两日的创投圈,从业者们一边在缅怀过去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一边在感慨现下市场的艰难,过去是星辰大海,现在是“生死攸关”。

除了清一色的缅怀和伤感情绪外,角落中还有一丝微弱的默哀:“创投十年,致被我们割秃的LP”。

“DPI普遍不到1”道尽了多少LP的辛酸泪,还有大批基金面临存续期满退不出的困境,创投圈辉煌的十年彻底画上句号,新的十年,创投圈开始为过去的代价买单。

自2023年下半年起,市场上的悲观声音就不曾间断,从募资到投资再到退出,令人唏嘘的一幕终于在今年彻底爆发,股权投资行业迎来了“全面退出”时代。

用一位IR话来表示:“去年搞退出是为了拉DPI,而今年全员搞退出涉及的是机构生存问题,事关生死。”

然而对于非专业岗位的人员来说,退出可比募资难多了

过去是因为募资而募资,现在是为了募资搞退出,叠加历史原因,退出的急迫性也被进一步放大了。

GP招人,要求AS有退出经验

“退出”问题成为GP今年的新挑战。

近期,市场上流行一个新段子:“去年、前年机构招人时,要求VP具备退出项目经验,而今年这一要求已经扩展到AS级别”。

资深猎头Reut向我们坦言,当前机构招人确实比较看重人选的退出能力。

感叹募资难的同时,更难的退出也来了。

2018年起,创投圈就开始了“叫苦”生涯,相比战果丰硕的往昔,2018年行业就面临了“募资难”的现状,如今“全员搞募资”的口号也越喊越响亮,同时伴随着近两年带有“招引”诉求资金逐渐占据主导位置,“全员搞招商、返投”的口号也逐渐兴起。

进入今年,“全员搞XX”系列又有新信号,这次指向了退出。

实际上,去年开始,大部分机构就已经将重心放到退出端,但彼时的出发点多是围绕提升DPI而来,但今年“全员退出”背后则是实打实的为了退出而退出。

近期在与多位IR沟通时,他们都提到了今年工作重心在退出端,如他们所言:现在IR搞退出并非个例,市场进入了全面退出时代,身处其中的每一位都绕不开。

近两年市场环境不佳,不少机构募资进展不顺利,加之优质项目发掘成本变高,继而导致投资出手动作也愈发谨慎。一边是机构投资放缓,项目融资受阻,机构对已投项目未来发展产生忧虑,另一边IPO通道收紧,项目退出端所承载的压力更大了,不少机构今年都把“非IPO退出”提到了重要位置,这似乎是关乎机构生存的话题。

据了解,就连过往业绩还不错的机构,今年都开始搞资产包、搞重组,寻找交易机会。

1.全员搞退出

今年,“全员参与退出”已经成为多数机构的主旨思想。

从身边从业者的反馈来看:机构的IR普遍肩负募资任务、招引任务,以及退出任务;投资经理也开始背负退出的KPI,实时跟进已投项目的估值、阶段,适当时候寻找退出机会;作为机构的老板,合伙人手握多方资源,更是将退出贯彻到底。

正如一位IR所言:“退出通道就那么几个,谁有资源谁就上”。

2.全员找资源搞退出

没有资源的,创造资源也要上。除了自身资源外,投资人、IR开始借助外力,通过朋友介绍或者第三方平台等来寻找退出机会。

过去那个“遍地是黄金”的时代结束了。

不退就没法给LP交代,不退就没法让LP给新基金出资……

于是多半机构都是全员在搞退出,全员皆做“FA”。

全员搞退出,事关生死

过去的5年,市场皆喊“募资难”,尤其是2023年。

据FOFWEEKLY发布的《LP全景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私募股权市场市场资金端供给量明显下滑,LP出资总规模超1.8万亿,较去年下跌8.75%。

寒风凛冽被渲染了太多负面情绪,人人都时不时地“叫苦”两句,朋友圈、社交平台上的吐槽声此起彼伏,现象背后“不体面”的一幕也逐渐暴露——创投圈的“言论大战”一触即发。

“LP翻脸、GP开撕、大佬battle”等词条日益增多,摩擦产生的本质是双方“信任关系”的崩塌。

LP为GP提供资金,无非就是想要赚钱,然而实际情况却不乐观。业绩普遍不佳叠加市场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加强,LP出手愈发谨慎,另一方面,退出通道受阻,大量资金没有回流导致资金无法实现有效循环,募资难题进一步加剧。

过去是因为募资而募资,现在是为了募资搞退出,叠加历史原因,退出的急迫性愈发被放大,事关生死。

1.LP避险情绪严重,不证明业绩,不敢投

以往,为了搞定LP出资,一些GP给LP无限画饼、承诺,并善用包装,通过塑造机构外在品牌形象等来取得LP的信任,从而达到合作目的,然而基金到期后,退出业绩却不乐观,致使LP不再相信GP。

根据FOFWEEKLY《LP晴雨表2023》中披露的调研数据显示,超过70%LP的DPI没有到1,近半数LP的综合IRR与所投基金平均IRR在10%-20%,仅有3%的LP综合IRR达到40%以上。

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机构过往没有扎实的业绩作为基础,很难再说服LP为新一期基金出资,募资难免会受挫。

2.LP基本盘很重要

从数据层面来看,这几年市场上新增的LP并不多,对于机构而言,稳住过往的老LP十分重要,这是基本盘,而稳固基本盘的核心就是要有退出,给LP带来收益,方能取得信任,为下一期基金募资做准备。

3.国资、政府引导基金需要交作业了

国资和政府引导基金也到了交作业的时候了,过往大批量引导基金面临到期退出的阶段,也面临退出难题,引导基金也愈发关注子基金业绩问题。

据了解,2023年各地财政加大了对子基金DPI的考核,也就是对真正退出收益真金白银的统计。

在多方压力下,GP在退出层面的问题属于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首要任务是拿回本金,先给LP一个交代。

“非IPO退出”成共识

去年年底,我们就观察到不少投资人、IR为了项目退出忙着找资源。

根据清科数据显示:2023年市场退出合计环比上升32%,IPO退出事件占比下滑,比重40%,并购退出事件占比下降,仅占7%,上市后减持等其他退出方式增长明显。投资机构对于存量资产更主动地管理,尤其是头部机构,据观察,过去一年头部机构退出环比暴涨124%。

面对基金到期和来自LP层面的多方压力,GP们开启了“应退尽退”模式,“非IPO退出”已经成为共识,然而面对庞大的退出需求,尽管多方找资源、找通道,大多数GP依然面临超高压力,尤其是手握消费、医疗等领域项目且下一轮融资受挫,或者项目本身质量不高的GP。

1.项目方回购

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市场上关于回购的话题就不断传出,甚至还有不少GP与项目撕破脸,上升到诉讼层面。

虽然不体面,但面对LP方的压力,为了生存,GP与项目闹破脸也实属无奈之举。

2.搞资产包,搞重组

部分基金开始主动打包资产来售卖。然而“资产包”这条路径也面临较大挑战,一方面需要成本周期,另一方面这对过去的项目质量、GP的专业性也有一定的考验,未来也需要更多专业的人来推动。

3.S基金

提到退出,S基金就是个不可避开的话题,近期就有不少机构向我们咨询S交易业务,想通过S的方式将资产出售。

作为缓解资金流动性的方式,S基金曾被寄予厚望,然而如今再看,似乎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交易成功的本质依然在于资产本身,买方占据主动地位,横亘在买卖双方之间的价格问题,使得市场上的声音与真实交易存在差距,与此同时,由于S基金募资本身也面临募资障碍,现在的市场份额还不足以撑起如此庞大的退出需求。

除此之外,多数机构还通过并购、找FA等方式全面寻求交易落地可能性。

某机构IR就向我们坦言:“他们手中有一个XX项目,近期就在找地方国资/引导基金看看是否有匹配的机会”。

市场全面困难已经成为接下来的常态,这也导致GP更要脚踏实地,从“以终为始”的视角出发,在投资前就规划好退出路径。

总结

昔日的黄金时代已经终结。

无论是“以募为投,还是以退为投”,对GP而言本质都是一样的,对于过去做好准备、资源积累丰富、专业性强的机构而言,不管是解决募资问题还是退出问题,都相对轻松一些。

凡事提前准备、未雨绸缪,否则将进入两难境地。

比如有些机构在前两年就开始不完全局限于IPO,采取“能退即退”的策略,随时准备,通过过往经验和资源的积累能更好地应付如今的困境;也有机构在投资项目前就要求项目签署“回购条款”,好在必要时找项目执行,虽然有失合理性,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能保全自己。

当下,股权投资行业进入了全面退出时代,而实质上,行业亟待解决的是过去的存量问题,能够实现退出的机构,才能更好抓住当前阶段的时机,进一步脱颖而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FOFWEEKLY”(ID:FOF_weekly),作者:FOFWEEKLY,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