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头条 ( ) • 2024-03-15 09:09

近期以来,坊间热议国产悬疑剧似乎正崭露头角,颇有几分雄心壮志,却又难以掩盖其底气不足、夸夸其谈之态。面对一连串不尽人意的作品,众人缄默不语,唯有少数声音热捧《漫长的季节》,此种片面推崇之举,难免带有哗众取宠之嫌。

忆及我们上次剖析《大唐狄公案》之际,曾戏谑约定下一次将直面又一部备受争议之作,如今预言成真,携带着“唐探宇宙”光环的网剧《唐人街探案2》应运而生,此乃陈思诚精心打造的号称“王炸”级别新作。

倚仗“唐探”系列的强大IP号召力,该剧甫一上线便热度爆棚,无论内容优劣与否,至少在初期数据表现上确实亮眼,而这恰好符合陈思诚一贯追求的市场效应。

然而,仅短短四集过后,观众便对其品质洞若观火。豆瓣平台上不乏一些显眼的五星赞誉,不禁令人疑惑其出处。但只要你沉下心来,以诚意观剧而后扪心自问,恐怕会与那位直言不讳的老铁产生共鸣:“它的症结并非简单意义上的‘烂’,而是烂到令人啼笑皆非的地步。”

探讨悬疑剧向来忌惮剧透,但对于本剧而言,各位大可不必担心,因其悬念匮乏,实难称得上是一部真正的悬疑之作。若您仍抱持好奇之心,执意要一探究竟,此处友情提示:

调整期待值,或许才是品味这部剧作的最佳姿态。

《唐探2》共推出了四个独立篇章,尽管整体品质令人忧虑,但庞大的叙事体量反而加剧了这一问题。首两个单元围绕主角林默(由邱泽饰演)展开,分别是《天使的旋律》与《恶魔的呼吸》;随后的两个单元则以Kiko(尚语贤饰)为核心,分别为《游乐园》与《黄金城》。遗憾的是,整部作品的质感在前两个单元就已显现出明显的疲软态势。

唐探系列一贯以其精巧的悬疑布局和引人入胜的“多重反转”剧情而备受赞誉,但在本作中,这样的特色却未能得到体现。以开篇单元《天使的旋律》为例:

一日,林默接到了一通来自神秘源头的求救电话,这电话源自一家名为“天使疗养院”的精神病院,而求救方式更是别出心裁——一段独特的音乐旋律成为了求救信号。这位自称“钢琴师”的角色,表面看似疗养院内的病患,实则是隐藏其中调查案件的侦探。

然而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在林默刚刚踏入疗养院的第一个夜晚,“钢琴师”竟被发现吊死在浴室之内。

然而,就在林默刚进去的第一夜,钢琴师就被吊死在了浴室里。

通过细致的现场勘查,林默断定这不是一起简单的自杀事件,而是一桩精心策划的谋杀案。更为蹊跷的是,死者手中遗留下的“樱花”线索,无疑为此案增添了更多扑朔迷离的色彩。

林默早有预感,钢琴师离世后的疗养院潜藏着重重疑云,原本他应深藏不露,以精神病人之姿暗中调查真相。然而,令人费解的是,他竟突然曝光了自己的侦探身份,四处张扬,犹如在狼窝中公然宣告自己是猎手。这样的行为,不禁让人质疑,这难道真是那位荣登侦探排行榜第四位的林默所为?

讽刺的是,他的坦白并未赢得赞誉,反而招致误解,被当作真正的精神病患者对待,每日承受着电击疗法的痛苦折磨。若非提及那位不幸遇害的钢琴师作为警示,恐怕旁观者更难相信林默此举并非明智之举。

即便在身心备受摧残的境地中,林默仍展现出非凡的坚韧与智谋,而这背后的助力,或许不得不归功于编剧陈思诚赋予他的神奇光环。

首先,他依赖超越常人的敏锐嗅觉,揭开了护士南希与另一名护工之间的隐秘恋情。利用这一无从证实的发现,林默巧妙地胁迫南希协助自己,而令人惊讶的是,南希居然选择了信任这个看似荒诞的要挟。

南希不仅向他透露了疗养院背后隐藏的秘密,还冒险提供了关键的钥匙,引领林默去探访另一位被称为“樱花”的精神病人。

正是通过与樱花的交流,林默揭示了疗养院后山的一桩骇人听闻的罪行:那片地下埋藏着的,是一具具被残忍摘除内脏的尸体。这座表面温馨宁静的天使疗养院,实则在黑暗中从事着非法贩卖器官的勾当。

虽然这样的剧情设定略显俗套,已在众多悬疑剧中屡见不鲜,但林默抽丝剥茧、勇闯龙潭虎穴的过程依然值得称道。

送走一位愚昧的角色似乎还不够,紧随其后的另一位同样荒唐的人物竟也自投罗网,他便是整起案件背后的终极大BOSS——安颂。

此君表面上以心理治疗师的身份,对各类患者施以心理疏导,实则内心深处潜藏着对创作的热情,热衷于深入挖掘病患们亲身经历的种种故事,将其转化为自己笔下的创作源泉。

在与林默的一次次交锋对话中,他无意间将诸多病患的秘密全盘托出,无形中为侦探铺设了一条通往真相的线索……这样的行为,恐怕非一个理智冷静的幕后操控者所为。果不其然,随着剧情的推进,揭示出他确实存在着精神层面的异常,甚至在整个疗养院中,他是最为扭曲的存在。

然而,一些设定却显得颇为离奇:如此捉襟见肘的智谋,他是如何成功考取心理学医师资格证书,进而掌控一条完整的器官交易链条,并让院长、护士等一群心智健全的人对其忠心耿耿,甘愿为其赴汤蹈火的呢?

更为致命的是,这部剧中逻辑漏洞如同繁星般散落各处,贯穿整个案件始末。

试举一例,剧中所谓的钢琴师密码谜团,本应深奥难测,却似乎成为了一道大众皆可轻易解锁的游戏,甚至音乐细胞匮乏如林默者亦能迎刃而解,这难道不应设计得更为神秘莫测,增添几分悬念色彩吗?

又如,涉及非法器官交易的情节设定,按理应在戒备严密且隐秘的疗养院内部秘密进行手术操作,并确保事后销毁所有痕迹,然而剧中却将其描绘为在一处寻常的牙科诊所内进行,且摘取器官后的尸体草率地掩埋在后山空地。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每次“送货”至诊所的过程,竟然全程留有监控记录,仿佛刻意留下破绽等待警方追踪。

此外,疗养院内的角色个个举止诡异,形迹可疑,而身为侦探的林默却对他们的话语深信不疑,这一行为是否符合一名专业侦探应有的警觉与洞察力,不禁让人质疑。

总而言之,这部剧中的单一案件,其推理过程犹如儿戏,证据呈现过于直白随意,剧情推演则依赖于生硬的节奏掌控,整体结构显得松散无序。

久违地,我们在这部悬疑剧中看到了逻辑漏洞的遍地开花,即便是对比剧本杀游戏,其逻辑严密性也显得相形见绌。

某位网友犀利点评并提议,或许应当将陈思诚这一系列作品从悬疑片类别中剔除。对此观点,我深表赞同,无法苟同更多。

陈思诚曾经表达过他的理想定位,他期望自己成为一个深谙企业运营之道的艺术创作者,而非仅仅是一个涉足艺术领域的企业家。因此,在构建“唐探宇宙”的过程中,他显然不会满足于单纯地编织悬念与谜团,而是希冀在故事的深层挖掘人性的维度。

然而,探索人性这一主题并非易事,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窘境——意图揭示人性深度之时,却反被观众察觉其内在的肤浅。

在《唐探2》中,人性的展现主要围绕善恶对立展开,但这种探讨显得较为浮泛,简而言之,影片试图传达“可恨之人背后亦有其可怜之处”。

而在《天使的旋律》这部作品中,熊黛林所饰演的冷酷无情的护士角色,实则是非法贩卖器官的共犯,她之所以对精神病人的生命如此漠视,是因为她曾亲身经历丧子之痛,凶手正是一个精神病患者。

剧中还有那位看似疯狂暴力的老者,尽管初次登场便四处挑起争端,但原来他曾是一位光芒四溢的拳击手,最终却无奈沉沦至参加黑市拳赛,甚至因为触怒黑帮而遭遇全家惨遭屠杀的命运。

至于樱花这一角色,她冲动易怒,甚至会因一时不快而咬断他人手指,且参与了对钢琴师的谋杀行动。然而,她也曾有过纯真的过往,母亲离世后,她遭受了继父的性侵并怀上了孩子。被送进疗养院后,她渴望重获自由,因而被迫成为他人的帮凶,以此寻找逃脱的机会,却不幸在逃亡中失足坠楼身亡。为了强调樱花内心的纯真,电影在她死后特意聚焦于她生前阅读的一本文艺书籍上。

我可以大胆推测,即使是郭敬明这样的导演,面对如此深度的人性描绘,恐怕也不敢轻易尝试过度渲染或矫饰。

即使是强大如大BOSS安颂这样的角色,也无法逃脱那笼罩在心头的童年阴霾,他在痛苦记忆的囚笼中挣扎,却以此为动力,一手打造并掌控了“天使疗养院”,在这看似救赎之地的背后,却潜藏着罪恶的帝国。

对于人性的复杂转变,我深感困惑:为何一个善良的灵魂在经历重创后,会选择步入黑暗的深渊?为何那些被视为反派的角色,背后总隐藏着令人恻隐的过往?这种简单划分黑白的道德观念,我实难苟同。

原以为这只是剧情短暂的调味剂,却不料这一主题如同主线脉络般,自始至终贯穿全剧。在名为《恶魔的呼吸》的第二个篇章中,这种表面化的善恶诠释更是达到了极致。

身为社畜的阿明,尽管他被贴上了死肥宅、不孝子及女主播疯狂粉丝的标签,但追根溯源,他亦曾坚守是非原则,勇敢地为他人挺身而出捍卫正义。

黄婆不幸落入邪教的魔爪,沦为帮凶,双手染满无辜者的血迹,然而,在她冷酷外表之下,仍保留着对小茶的一份温情。究其投身邪教的根源,是因为她作为一位备受女儿冷落的母亲,内心深处渴望得到关爱与尊重。

小茶,看似纯真无垢,实则在邪教的布局中扮演了重要棋子,甚至卷入了对亲生父亲的致命阴谋。她的堕落,源自于父亲昔日的酗酒家暴行为,最终酿成了母亲意外丧命的悲剧。

至于“静心会”背后的真正操盘手阿信,由杨谨华饰演,她在面对丈夫背叛的残酷现实后,毅然踏上了充满阴郁色彩的复仇之旅。每一个角色的黑化历程,都揭示了人性在极端境遇下的矛盾与挣扎。

质疑其所谓的人性描绘,我必须坦言,已许久未遇到如此僵硬且牵强附会的“伪善转黑”设定。尤为令人不适的是,在故事章节的尾声,作者对反派角色进行了刻意而为的道德拔高。

例如,设想若阿信的丈夫未曾背叛,小茶的父亲能给予女儿更多的关爱,阿明心仪的女主播能够接纳他的心意……仿佛这一切便足以让他们的人生轨迹转向光明。然而,这种充满矫饰的温情与过度渲染,犹如油腻的鸡汤,刺痛了人们的视觉神经。

在此,我想提出一个反问:通过揭示这些反派角色的可怜之处,作者究竟意图传达何种深意?是为了对他们流露出惋惜之情?抑或是试图让我们理解他们所犯下的罪行?无论如何,我们必须明白,不论他们的身世多么凄惨,一旦他们选择了残害无辜的生命,这样的罪恶就无法得到宽恕。

据悉,陈思诚热衷于“沉浸式创作”,他曾在泰国街头漫步,灵感乍现时,便会迅速记录在随身携带的小本上。然而恕我直言,这种表层的悲悯并非源自生活的最底层,它更像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视角去审视世界,散发出强烈的中产阶级优越气息。

这种自认为深刻的“共情”,实则比傲慢更为危险,因为它混淆了是非界限,模糊了对人性本质的理解。

面对陈思诚倾力打造的“唐探宇宙”,不禁引人深思:这一影视系列是否还能续写辉煌篇章?近期作品的表现似乎呈现出一种下行趋势。

电影系列《唐探》的口碑随着续作的推出逐渐滑落,《唐探3》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批评风暴,其中涉及的诸如“暴打小护士”、“36D”等争议性桥段,不仅引发了观众对于影片品味的质疑,更让不少观众感到极度不适,认为这已经触及了娱乐底线。

回顾过去,剧版《唐探1》曾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在首播之际犹如一股旋风席卷而来,豆瓣平台开局即斩获8.1的高分赞誉。然而,这份短暂的荣耀未能延续至剧终,尤其在后四集中,剧情质量骤降,被部分观众戏谑为“垃圾堆里的战斗机”,凸显了内容上的断崖式下跌。

如今,《唐探2》的剧集一开场便令人遗憾地维持了前作后期的疲软态势,仿佛预示着创作者在面临困境时选择了原地踏步而非奋力突破。

尽管陈思诚式的悬疑叙事一贯以其紧凑的节奏和出人意料的反转吸引观众,但在《唐探2》中,这一特色却显得摇摇欲坠。许多熟谙悬疑类型片规律的观众仅需十分钟,便能轻易洞悉故事主线,揭示幕后黑手的身份,使得剩余的观看时间几乎成了对导演如何编织悬念的被动等待,而非主动解谜的乐趣。

综上所述,陈思诚的“唐探宇宙”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未来的走向亟待观察,而如何重拾并稳固其悬疑与娱乐并重的品牌内核,以及如何在创新与品质之间找到平衡,将是决定该系列能否涅槃重生的关键所在。

尚未掌握剧情脉络的朋友们无需焦虑,这个谜团其实极易揭晓:

在所有登场角色之中,那位最为阴郁内敛、沉默寡言、看似无辜至极且极具正派气质的角色,往往便是掩藏在幕后的真凶。在一部推理悬疑剧中,侦探的智慧并不应凌驾于观众之上,一切情节转折理应符合大众的心理预期,因此,我由衷建议此类作品切勿过度标榜悬疑而丧失真实感。

在陈思诚导演的宏大构想里,唐探系列IP是意欲比肩漫威宇宙中的“复仇者联盟”,不仅要将深受观众喜爱的侦探角色独立打造为大银幕巨制,更要以此为核心,推动一系列相关IP产品的开发与拓展。

然而,在树立如此远大的目标之前,首要之务便是稳扎稳打地打磨剧本。遗憾的是,《唐探2》的表现令人失望,几乎快要耗尽老粉丝们的耐心,如今依然对陈思诚导演保持忠诚热爱的铁杆粉丝已所剩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