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 news ( ) • 2024-03-15 16:19

[!--begin:htmlVideoCode--]6a99eb8b29b74d919f1640d15fe796be,0,1,16:9,newPlayer[!--end:htmlVideoCode--]

央视网消息:生态环境部3月15日发布《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未来五年,我国将加速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的数智化转型,创新监测手段,实施四大监测能力建设工程。到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新发布的《意见》明确,我国将通过充分应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技术,基本完成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智能化改造。未来,我国生态环境监测数据从采集、传输、处理到分析及应用,将基本实现全链条流程化、智能化。

监测手段在创新,监测数据的质量也将更加有保障。未来,我国将建立覆盖全部生态环境监测活动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数据造假的行为也将得到有效遏制。

实现这些目标离不开环境监测基础能力的建设。我国将实施四大能力建设工程,分别是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构建、监测科技创新、强基层补短板和监测人才培养。

“美丽中国”怎么监测 生态绿色是重点

[!--begin:htmlVideoCode--]7eae3666a7214c46a78834635709985a,0,1,16:9,newPlayer[!--end:htmlVideoCode--]

新发布的《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实施意见》提出我国要开展美丽中国监测评价。美丽中国监测包括哪些内容?评价标准又是什么?

此次发布的《意见》明确了研究美丽中国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制定美丽中国监测评价办法。目前,初步考虑设置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绿色低碳这三个监测指标。

生态环境部监测司负责人介绍,在三个指标中,目前环境指标的监测体系已经比较成熟,生态和绿色发展是未来发力的主要方向。今后,我国将推进机器视觉、声纹识别技术在生物多样性监测中的应用,推进对我国生态质量状况进行科学评估。同时加快部署开展水生态监测、碳监测、新污染物监测,并探索设立“美丽中国监测指数”,全面反映中国生态环境的“颜值”和“气质”。

国家直接监测点位超3万个 实现全覆盖

[!--begin:htmlVideoCode--]5e78a1b2a6e9415ba7c2d9532ac29ec6,0,1,16:9,newPlayer[!--end:htmlVideoCode--]

记者从生态环境部了解到,“十四五”以来,我国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建设已经取得积极进展,监测网络更加先进全面,数据质量更加真实可靠。

3.3万个,这是目前国家直接监测的各类环境监测点位总数。天上有卫星、空中有无人机、水里有监测船、地面有走航车,基本实现了环境质量、生态质量和污染源监测的全覆盖。

监测能力建设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支撑,各地区各部门都在积极创新,提高监测能力。在浙江省杭州市的生态环境大气办值班室,工作人员发现监控平台提示了一条高值报警信号。十分钟后,当地的网格员到现场核查,发现一个秸秆焚烧火点,而这个着火点能够如此迅速被发现,靠的是一辆经过这个区域的出租车。杭州近年将全市几百辆城市出租车和公交车“武装”成了一个个移动微型空气监测站,安装在车辆上的小型感知设备对沿路空气中的颗粒物浓度进行实时监测,每秒刷新一组数据,这些大数据最终形成整个城市的空气实时图像。

利用监测数据与各类治气系统进行联动分析,杭州市建立起“数据预警—分析锁定—任务派发—处置反馈”的闭环工作流程,实现低成本、广覆盖、高频率的监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