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头条 ( ) • 2024-03-15 17:54

“医院儿童精神科天天爆满,因精神问题无法上学,一去学校就精神崩溃、大脑焦虑、写字手抖。”

这些居然是针对孩子状况的描述,令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们祖国的花朵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啊!

我认为小到个人、学校,大到整个国家,必须要严肃对待这个问题,真的需要我们仔细地研究一下其中的原因,尽快找到方法来拯救我们的花朵。

01

家庭方面

a 针对家庭环境 孩子在家庭中所受的影响是一生都难以消除的。家庭环境、父母关系、父母的教养方式等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家长应尽量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在家庭里,要允许孩子做孩子,而不是把孩子牵扯进大人的关系之中,承担父母的情感压力。

b 针对鸡娃现象 在这个内卷的教育环境下,孩子们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求学不是求分数,在培养孩子的道路上,应避免给予过度压力,少一些“鸡娃”,多一些陪伴。

优秀成绩的代价,可能是身心不够健康。

以心理残疾为代价,一味追求高分,最终会害了孩子。

02

学校方面

a 课间圈养 “学校课间,圈养现象越发严重,超七成孩子课间不出教室。”

这两年,关于允许孩子课间自由活动的民间呼吁和红头文件都不少,但落实却不尽人意。或许我们先要回答,让课间十分钟消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学校如此“不近人情”非要把孩子“按”在教室里?

我认为要想让课间正常化,解锁的关键钥匙可能还是责任的依法理清以及风险的合理分配。

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只有卸下过度担责的包袱,课间正常化才有可落地性,不然沉重的压力会让老师疲惫不堪。

家庭、学校、教育部门、司法机构,当各方都真正以孩子利益为上,多一些担当,少一些退缩,每一点改变都是朝完善更近一步,课间十分钟应当也可以被找回来。

b 校园霸凌 减少校园霸凌的发生主要有两种策略:预防和心理疏导。

预防方面,学校可以安装防校园霸凌语音识别系统,该系统能实时监测并识别与霸凌行为相关的声音,并及时发出警报,提高校园安全管理的效率。

心理疏导方面,学校和家长需要关注受害者的心理健康,鼓励他们多做心理健康咨询,完善心理教育。

写在最后

守护祖国的花朵我们每个人都义不容辞。真心地希望,越来越多的父母和教育工作者能够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学习如何帮助他们。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爱,更需要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