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头条 ( ) • 2024-03-15 23:05

本来今天威记要去银川西夏区的,结果起风了,据说沙尘天气也会随之而来,于是威记只得往回走。到了饭点,经过一家麻辣烫店想着吃点麻辣烫,结果才发现店已经不开了,而门头上已经换了名字。

可是店里正在装修啊,怎么店名就已经挂上广而告之了?

忽然间才发现,现在的店铺开门传统已经消失了。

现在人们开店,最先装修的是门头,先把店名和经营的内容都放上去广而告之,这样经过的人们就能知道这家店以后经营的内容是什么,等装修好有需要或者了解的就过来。这也是现在普遍的做法,挣钱盈利为第一目标,哪还有什么传统可言。

遵循这些传统的店铺一般都是那些实力雄厚的大店铺,不过对于给店名盖上红绸布也是不怎么讲究了的,只是一种形式而已。

这也让威记想起来小时候,每当看到街上有新店铺要开张,都是相当期待的。因为那时候人们开店铺,店名一般是没有什么外人知道的,门头装好后,都是用红绸布遮挡住店名,然后甚至不知道老板准备经营的是什么项目和品种。这一切都要等到开张那天揭红绸布才能知晓。

等到开业那天,可是相当隆重,除了请对于店铺来说是比较重要的人物之外,还有就是各种表演项目轮番上。等到了吉时,香案摆起,一番祭祀以图保佑,然后就是老板或者司仪一通讲话,各种祝福和展望,接着就是剪彩,揭红绸布,放鞭炮,准备小点心之类的方便街坊邻居和看热闹的小孩来品尝,增添人气。

作为小孩子来说,最喜欢就是有新店铺开张了,因为除了有吃,有时候有利是(红包)之外,还有鞭炮可以捡,这可是非常高兴的事情。

而在明朝时期,银川城里的店家开张也是有一套程序的。除了小时候威记看到的那些场景之外,还有请人占卜,算好黄道吉日,接着到城隍庙上相祭祀保佑顺利开张,或者关帝庙请财神坐镇,上府衙报备,请牙行等。到开业时候,还有准备一把铜钱,等红绸布揭下来的时候,往天上一抛,在看热闹人们的哄抢中,寓意八方来财,生意兴隆等等。

每个行业请坐镇的“祖师爷”都是不一样的,比如说酒楼,厨房请厨神伊尹,店堂请关公;布行请黄道婆;米粮行请神农氏等等,真是百神归位。

不过那时候的银川城每个区域摆卖的东西都不一样,并且从明正德五年后才开始有,而在此之前,银川城里是没有这些街坊的,基本都是明朝廷的各种“司”、“王府”、“府署”、“卫所”办公地。

这些集市买卖基本都集中在高台寺村,从正德年间一直到了嘉靖年间, 银川城里的“四街三十二坊”才完备起来。

而高台寺村也落寞了下来,成为了纯纯的村庄。这些说起来又是一匹布那么长的历史和故事了。

这里是银川!发现银川之美,感受银川之美!

我是阿威,用温暖的文字,翻起尘封的记忆,记录银川的人文历史!谢谢阅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