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头条 ( ) • 2024-03-16 00:11

那个让父母和老师都引以为豪的孩子,纵身一跃,跳入了学校的池塘中。

她叫覃瑶,年仅14岁,却已经是县里重点一中高二的学生了,被人冠之以“神童”。

然而,身为“别人家的孩子”的她,却活得并不开心。

一天午休的时候,覃瑶没有去吃午饭,在教室中留下遗书后,便自杀了。

遗书是写给父母的,覃瑶在遗书中一直自责,自己让父母失望了,也因为课堂违纪行为,而不知道该如何面对父母。

那么,覃瑶到底为什么自杀?教育中又该如何避免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

成为“神童”前,她首先是个孩子

从古至今,都有很多神童,比如5、6岁会称象的曹冲,7岁作诗《咏鹅》的骆宾王。

古人也很重视神童,甚至于汉朝和唐朝,还有为了选拔神童的童子科考试,汉朝时期选中的神童可以作为特殊对象被重点培养,唐朝时期更是有可能被任命为官员。

因此神童对于父母来讲,既是一种荣誉,又能给自己家族带来利益,名利都有了,自然是卯足了力气来培养。

对于现代人来说,神童虽然不能和当官建立联系,但是同样能为父母带来名和利,有的父母会出书来卖,有的父母会在课堂上传授自己的教育之道。

各大媒体更是愿意对神童广泛报道,还往往更加添油加醋,前些年的电视中,也常常有专门展示神童的综艺节目,这些孩子小小年纪便能歌善舞,或者算数如何了得,惊呆了下面的一群嘉宾和观众。

然而这些神童,究竟是“人造”的,还是“天然”的?

覃瑶是家族同辈中唯一的女孩,也是父母唯一的孩子。

1994年,覃瑶出生于湖北的一个双教师家庭中,母亲谢凤娥是小学老师,父亲覃世雄是中学老师。

覃瑶从小活泼,思维敏捷,连大人都常常招架不住。

1岁多时,在母亲用自行车载着她上班的路上,若是旁边路过了人,覃瑶便问道:“这是谁啊?”

谢凤娥如果不认识这个人,就诚实的告诉女儿“不知道”,却反过来被女儿教育:“你怎么不知道呢?”

谢凤娥被女儿的话噎住了,下一次再遇上行人,谢凤娥便先发制人的问女儿:“这是谁?”

谁成想,覃瑶竟然爽快的答道:“别人”。

于是,谢凤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计谋失败了。

不过,等到女儿再次问她同样的问题时,她也学会了一个答案“别人”,可惜女儿仍旧追究到底,问谢凤娥:“哪个别人啊?”

毫无疑问,谢凤娥再次被女儿问住了。

根据谢凤娥自己所述,之所以在女儿1岁多的时候便教她数数,就是因为不想要被女儿天马行空的问题问住,想要给女儿找点事做。

覃瑶实在是聪明极了,因此很快就学会了数数。

因为职业的关系,父母对于覃瑶的教育非常重视,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4岁时,就找关系安排女儿上了小学。

正常来讲,孩子是应该年满6周岁入一年级的,有的孩子发育较慢,7周岁入学也可以。

覃瑶若是智力发育真的很早,而不是单单靠着父母努力教出来的,那么智力这一块算是合格了。

可是她的身体还没有长大,她的同龄孩子都在天真烂漫的玩耍,而她却在学校中学习,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讲,真的是“为她好”吗?

年龄太小就入学,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是否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呢?

在覃瑶的同学中,她因为年龄问题而身高很矮,又会不会被同学说闲话?会不会受欺负?

跳了两级的覃瑶8岁就开始上初中,12岁就因为成绩优异而被保送进入了高中,这时候的她,是非常优秀的,也因此吸引了当地媒体的注意。

媒体报道的“2岁过目不忘”、“唱歌、跳舞、弹琴样样精通”都有很大的水分,充满了夸大的成分,街头巷尾家长的议论纷纷,更是将覃瑶抬到了一个遥不可及的高度。

这些家长回到家中,将覃瑶当做正面典型,当自己的孩子成绩不能令自己满意时,便“搬出覃瑶”,让自家孩子学学别人家的孩子。

可能是“神童”的光环过于出众,让同班同学有了压力,因而虽然覃瑶性格活泼开朗,身边的朋友却很少。

原本便因为年龄问题,和同学有点玩不到一块去,共同话题少,又因为压力大,她的时间大多花在了学习身上,因此也没有时间来维护友情。

父母对于覃瑶的付出

也许有人会疑惑,都是“神童”了,为什么还会有压力呢?

其实,很多“神童”往往没有那么神,可能在智商方面确实较同龄孩子优越一些,可他们在背后也往往需要耗费巨大的努力。

覃瑶虽然早慧,却也是在努力,她除了学业任务外,最喜欢做的事情是看书、旅游,没有时间去精通弹琴、唱歌、跳舞等才艺。

就连同龄孩子普遍会的骑自行车,她也不会。

在上初三的时候,她还因为在学业上力不从心,跟不上课程进度,而被妈妈转到了初二。

谢凤娥对此进行了解释,这是因为考虑到女儿年纪还小,想要女儿休息一下,不想要给女儿太大的压力,而做出的决定。

这么一看,貌似谢凤娥是个很体谅女儿的母亲,那么到底是谁给覃瑶这么大的压力呢?

覃瑶的学习进度,在初三的时候出现了跟不上,进而成绩下滑的现象,因为转到了初二,而解决了这个状况。

但是到了高中,她又出现了学习跟不上的情况,甚至于期中考试排到了学年500多名。

若是一个普通的孩子,原本成绩不错,但是成绩下滑以至于排到了500多名,这并不是个过于值得关注的事情,可能本人、家长和老师会重视一下。

可是覃瑶不一样,她是以“全校成绩第二”被保送进入的枝江一中,还有“神童”这样响亮的名号,这让其他同学会怎样想?

于是,有的同学当面或者背后议论覃瑶这个神童名不副实,甚至于将“神童”作为了调侃她的外号。

遇到了这种情况,没有哪个孩子会不在意,她并没有得罪任何人,是那些博眼球的媒体多次报道她的事迹,她早就为此苦恼过,想要和神童解绑,她告诉过妈妈,自己并不想当神童。

在女儿去世后,谢凤娥曾经表示,自己也从来没有认为女儿是神童,那些外面传的神乎其神的“神童”事迹,都是孩子在上高一前,记者的报道。

也有人对谢凤娥的话半信半疑,认为这是故意甩锅给媒体,如果她没有要把女儿和“神童”联系到一处,也是以让女儿休息为目的在初中时期安排覃瑶留级的,为何当初又让女儿跳两级呢?

谢凤娥对此的解释为:女儿为了完成2008年去奥运会当志愿者的梦想,才会这般着急的跳级,一切都是女儿自己的意思。

可惜覃瑶在2008年3月6日就去世了,这个梦想也没有办法实现了。

其实,在覃瑶去世后,精神压力最大的,莫过于她的父母了。

网络上对谢凤娥指指点点,认为都是父母给女儿过大的压力,才让女儿跳入了池塘。

在谢凤娥及周围人的眼中,她是个好妈妈,为女儿做了很多事。

女儿小学就在谢凤娥工作的学校就读,初中时,为了方便照顾女儿,她找关系将自己的工作调到了女儿所在的初中。

2015年,在女儿还差一年进入高中时,因为即将去枝江一中就读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谢凤娥夫妇便提前在枝江一中附近购买了学区房。

这个房子花费了15万元,按照县里当时的房价来说,已经是很高了。

谢凤娥夫妇工作繁忙,在女儿上高一那年,爷爷奶奶负责照顾,等到孩子上高二时,为了多点时间陪伴女儿,夫妻二人都不再继续担任班主任。

除了轮到自己值班没办法,夫妻二人都是奔波到枝江一中那边陪伴孩子。

谢凤娥工作地距离枝江一中比较远,往返一次需要花费3个小时,再加上在学校也需要讲课、批改作业,谢凤娥过得十分辛苦,可是谢凤娥就是这样骑着自行车,来回奔波。

覃瑶也有QQ这个社交软件,然而她QQ空间上的那些日志,竟然全都是母亲谢凤娥为她所写的,覃瑶仅仅在里面留下了一条评论。

女儿想要吃什么,谢凤娥都会尽量满足,比如在女儿去世的前一天,说过想吃青豆,可能是恰好市场上这样菜卖完了,家里没有买到。

谢凤娥还特地在第二天打电话叮嘱丈夫:一定不能忘记买青豆回来。

可惜想吃青豆的女儿,再也吃不上青豆了。

覃瑶的死,应当反思

有网友传言,是因为谢凤娥对女儿管得太严,打骂造成的覃瑶去世,因为当覃瑶成绩下滑时,她妈妈就会大打出手。

然而谢凤娥却委屈的表示,自从孩子上了高中,他们为了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就再也没有打过孩子,初中之前,也很少去打。

谢凤娥认为,女儿对自己非常信任,常常说些贴心话,比如女儿还和自己讨论过未来生个男孩还是女孩,以及女儿向自己表述过的不喜欢被同学称作“神童”。

关于父母的期望,每个父母都会对孩子抱有一定的期望,谢凤娥夫妇在看到覃瑶的成绩下滑后,也适当的降低了期待,认为按照她的排名(学年100多名),可以试试三峡大学这个级别的学校。

覃瑶这个孩子,认识她的人都认为她是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另外,她还具有一种坚强的韧性。

覃瑶念小学三年级时,就自己提前学完了四年级的所有课本,在期末和四年级的同学一起参加了考试。

在她还没有把握于高一级学生中脱颖而出时,就因为父亲的一句“考第一带你去旅游”,她乖乖的每天放学回来主动学习,最后期末成功的拿到了第一名。

因此,她能和四年级的学长学姐们一同升入五年级,六年小学,她却仅仅读了四年。

谢凤娥的同事认为,覃瑶并没有那般在乎自己成绩下滑这件事,遇到困难时,她很坚强。

这主要是因为谢凤娥等几个同事的一次聚餐,因为都是老师,谈话时就难免提到学生的成绩。

有一个学生,原本在覃瑶所在的那个初中名次还不错,结果在高中之时,竟然考了300多名,这令几位认识他的老师感到不可思议。

覃瑶却在旁边一脸坦然的说道,自己考得还更差呢,500多名。

谢凤娥同事分析:这个学生在初中之时名次排在覃瑶之后,而覃瑶对于这种“比曾经的手下败将考得还差”的遭遇,一点都没有介怀,由此看来,她应该没有那么大的压力才对。

然而,正如枝江一中校长所表述的“她的内心是孤独的”那般,她表面上开朗与豁达,是否内心也有所介怀呢?

在留遗言自杀当天,覃瑶的班主任曾在课间,对覃瑶上课看课外书的事情进行了批评。

言辞没有过于凶狠,内容只包括两点,第一是这周覃瑶的表现不能“创星”了。

这是班级内为了鼓励孩子,而进行的一项评定方式,只有表现优秀的孩子,才能获得一颗星星。

第二是让覃瑶的家长来一趟,因为覃瑶已经是第三次被班主任发现看课外书了。

班主任对于覃瑶,确实要比班内其他的同学管得严,还专门把她安排在靠窗的位置,方便自己在教室外观察,这主要都是因为覃瑶的父亲和班主任私交不错,特地叮嘱过:要严管点。

不管覃瑶的去世,主要责任出在学校、家庭还是社会媒体中,这个刚进入青春期的花季少女,就这样令人惋惜的去世了。

覃瑶父母已经和校方达成了和解,双方都不愿意承认孩子是自杀,宁愿认为是意外。

这件事值得家长反思,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是否应该用平常心对待?能否循序渐进,不揠苗助长?

另外,也请社会舆论对那些原本优秀,逐渐变得平庸的神童宽容一些,能够体谅他们的心情,多给他们留些私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