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头条 ( ) • 2024-03-16 13:33

随着我国出生人口逐年下滑,老龄化问题愈发凸显。

根据公开数据,2023年底,国内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突破2.9亿大关,并且根据当前的人口发展趋势预测,到2035年这一数字将超过4亿人。

同时,年轻人群体规模也在不断下降,90后尚有1.75亿,而00后的数量锐减了3000万,仅剩1.45亿。

目前执行的养老金机制以现收现付办法,即在职职工所交的社保费用支付给当前退休老人的生活保障,而并非储蓄到职工的个人账户上。

然而,将来可能出现因年轻人数量不足难以支撑庞大的退体老人群体,使得养老金支付压力空前增大。

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第三支柱研究报告》曾预警,未来5-10年内,我国养老金缺口可能达到8-10万亿,并将会进一步扩大。

面对严峻形势,有人提出大胆设想:取消全部退休工资发放,转而推行全面的社区养老服务,如设立专门的老年医院和食堂,国家承担起老人的基本生活开销,每月向老人发放约1000元左右的基础生活费。

此举目的是在节省财政支出并确保养老公平性,但其实际可行性和效果引发了深入探讨。

这一观点背后的现实依据在于,不同层次老年人领取的养老金差距巨大,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的退休教师、公务员能获得八九千甚至上万元的养老金,而许多私营企业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往往仅有一两千。

这种差距在退休后依然存在,难免引发社会争议,尤其是考虑到退休人员不再创造财富,其养老金却是由正在工作的年轻人负担,类似于一种“代际转移”。

然而,彻底取消养老金发放并转为提供服务的方式在实践中面临三大难题:

1、该做法与目前现行的养老金制度存在根本性的差别,可能会打击年轻人缴纳社保的意愿度。

目前,“多缴多得,长缴长得”的原则激励着广大劳动者愿意提高社保缴费标准,如果改为统一的生活补贴,年轻人失去了通过努力工作换取更高退休待遇的动力,社保基金收入或将受到严重影响。

2、历史经验表明,“大锅饭”式的福利分配模式并不能长久有效。我国曾经实行过的平均主义分配制度导致生产力下降,惰性滋生,最终不得不进行改革。

同样地,一刀切地改变养老金制度可能导致年轻人丧失工作激情,没有了明确的正面激励机制,社会进步动力将会减弱。

3、新的养老服务体系可能并不会减轻养老金的压力,反而可能加重负担。假设按照设想实施,国家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建立和维护覆盖数亿老年人的医疗、餐饮等服务网络,所需经费很可能超出现行养老金体系的开支,从而进一步加大养老基金的财政压力。

综上所述,养老金缺口问题的确亟待解决,但这并不意味着简单粗暴地取消所有人的退休工资发放就是理想的解决方案。

相反,可以通过延长法定退休年龄、增加财政转移支付、引导国有企业收益支持养老金,以及探索养老金投资渠道等多种途径来填补缺口。

总之,在寻求改革之道时,务必兼顾公平与效率,既要确保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又要充分调动各年龄段劳动者的积极性,实现社会公正与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