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头条 ( ) • 2024-03-16 17:09

武汉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博士后,一门心思搞科研,业余写稿不荒废,努力给你惊喜。

——朱小鹿

2018年,一个40岁的女人,在深夜留下给孩子和老公的遗书。

因为她即将要去奔赴一场和死神的约会。

两年后她再度留下遗书,交代好种种后事,抱着回不来的心境独自上路。

出发前的那一周,她舍不得睡觉,看着孩子沉睡的脸庞,左亲亲右亲亲,像是无声的告别。

纵使这般不舍,还是毅然决然的选择出发。

她要做的是登上世界最高峰,8848.86米的珠穆朗玛峰。

(马英在珠穆朗玛峰顶拍照留念)

或许常人会觉得这个行为,太疯狂,不能理解,却是马英心中的一个攀登梦。

最终,她两次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成为2020年珠峰重测后民间登顶第一人,陕西“南北坡双登珠峰”第一人。

几年前,她仅仅是一名家庭主妇,天天围着锅台孩子转,在抑郁脆弱的边缘徘徊。

现在,她成了第十四届运动会和残奥会宣传推广大使,活出了女人最精彩的一面。

家庭主妇

马英生活在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每天的主要任务是照顾两个孩子。

2015年,37岁的她,身体出现一些小状况,经医生诊断,是因为抵抗力太弱,要想好起来就必须加强锻炼。

在丈夫王波的眼里,懒惰,就是马英的标签。

那时,她能躺着绝不坐着,能坐着绝不站着,出门能开车就开车,打扫卫生就算是日常运动,逛街就算是大运动了。

她的生活中就没有运动二字。

为了改善自己的身体,她决定改变,不能再懒下去。

说干就干,经过多方打听,她加入一个户外运动俱乐部,那时她还是抱着不行就撤的心态。

第一次户外运动就是去天赐大峡谷徒步26公里。

马英参加的时候其实自己都是懵的,完全不是知道是什么概念,在无知无畏中她开始了这次征程。

峡谷徒步并不顺利,几次走不动,队友拉着她走,鼓励她,最后终于抵达终点。

回来之后的马英像是散了架,动弹不得,脚更是钻心的疼,在家躺了好几天才缓过劲儿来。

但奇怪的是,此后马英觉得什么事情都变得开朗起来,心情莫名的好。

她明白这就是运动的妙处。

没过多久俱乐部组织穿越沙漠的重装徒步,马英得知消息后马上报名参加,没想到一腔热血却被泼了一大盆凉水。

队长以她经验少,体能欠佳为由拒绝了她。

但是马英的执着,再三保证自己一定可以抵达终点。

队长却说你保证没有用,你才开始运动,体能肯定跟不上。

殊不知在上次徒步之后,马英就开始加强体能训练,开始每天跑步,实在拗不过马英的队长终于同意她参加。

马英知道机会来之不易,带着自己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决心,她上路了。

沙漠,燥热的气候,夹杂着石沙的风,打得脸生疼,风的阻力似乎吹胀了身上的负重,脚陷进去再拔出来,每一步都很艰辛。

身上背着40斤的负重,心里也是40斤的负重。

但无论是身体的负重还是心理的负重,都没有击退她,她只有一个想法,坚持下去。

最后去了20个人,只有10人走完了全程,马英就是其中一个。

这样的执着,让整个团队对她刮目相看。

结束后马英的嘴唇干裂出血,才发现脚上全是水泡,大部分都被磨破,鲜血沾染在袜子上结成了壳子。

这次成功,让马英内心那颗探索的心,更加坚定。

虽然知道户外运动的艰苦是少不了的,但是她更享受挑战之后带来的快感,那是战胜大自然也是突破自己的快乐,她沉迷于其中。

首次登山

不像是马英爱上攀登,倒像攀登在冥冥中等着马英翻牌。

此后,39岁的马英,不再是一个不喜欢运动的颓废主妇,她开始出入于健身房,参加俱乐部的各种运动,跑步、游泳、攀登挨个尝试,却对攀登情有独钟。

因为她的执着坚韧,俱乐部有活动都带着她,成为了俱乐部的活跃分子。

从那时也开始了解雪山,登上雪山是什么感觉,她很想体验一番。

终于,机会来了,她跟随俱乐部开始征服四姑娘山。

有一句话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海拔5355米的四姑娘山,就像是带着面纱的姑娘,深深地吸引着她。

高山峡谷,常年积雪,稀薄的空气,可没想到的是,常年生活在平原的马英,居然没有高原反应。

但是在雪地里行走也不简单,没有路,只能踩着队友的脚步艰难前行,没有经验的她经常摔跤。

登顶后,虽然早已从电视上看到过绵延的雪景,但是当自己身临其境,还是深深地被震撼:

阳光将周边的云都染成了金黄色,不再是白云朵朵,而像是在给太阳伴舞的翩翩仙女,那一瞬间她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如此渺小。

而这次登顶雪山只是一个开始,祖国的大好河山,多的是需要征服的山峰。

她终于找到了攀登的意义。

一发不可收拾,她一口气拿下了四姑娘山的大峰和二峰。

登山副队长说她就是登山的天才。

随后两年多的时间,她成功登顶5359米的云南哈巴雪山,6674米的西藏卡鲁雄;

2017年登顶海拔7546米的新疆慕士塔格峰。

然后,她开始把目光看向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对于她来说,攀登者肯定要去登珠峰的,这是所有登山爱好者的梦,她也不例外。

当得知妻子的这个决定时,丈夫叹气地说太危险,母亲也非常担心说:“有老有小,你去了有什么事、万一回不来怎么办?”

登珠峰确实有一定的危险,有数据表明:从1923年到2015年,90多年间,共有7001人次攀登珠峰,遇难282人,占比4%。

为了让妻子打消登珠峰的念头,他特地收集了很多关于攀登珠峰遇难人员的新闻,整理好发给马英。

但是马英都不为所动,文的不行,丈夫就冷战,威胁,但是都败下阵来。

而马英还是加大了自己的训练强度,有时间就去健身房锻炼,有时候闺蜜找她聊天时她都在跑楼梯。

第一次攀登前的准备

2018年4月15 日,她和5名队友,一起来到海拔5364米的珠峰大本营。

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准备训练,第一次来到珠峰时,马英既兴奋又紧张。

城市给我们的声音是车水马龙,那珠峰给她的声音就是轰隆隆的雪崩声,几乎每晚马英都是在雪崩声中睡去。

有时候声音从远方顷刻间就来到了耳前,马英赶快穿好衣服跑出去看看什么情况。

慢慢的马英习惯和衣而睡,因为爱美的她说:“万一我死掉了,别人把我挖出来的时候,还是很尊严的穿着衣服。”

其实一直都是怕的,马英也从来没有避讳过这种怕。

拉练还在进行,考验从来没有断过,来到6400米的二号营地时,马英开始感到不舒服,发烧、咳嗽、拉肚子,让她的体能消耗得更快。

再加上生理期,马英筋疲力尽,但是她从未想过算了,而是觉得自己绝不能落后。

她知道此刻需要的是保住体力和抵抗力,于是她化身成干饭人,条件艰苦且有限,她就一顿饭逼着自己吃下三大碗酱油拌面,或者两碗白水泡饭。

因为她知道必须吃下去才有力气。

她还增加了药量,让自己赶紧好起来,拉练到5、6天,他们经过C1、C2营地,攀登到7300米的高度,昆布冰川。

昆布冰川被称为死亡通道,笔直的昆布冰川像一把利刀插在雪山上,要爬上去必须爬上简易剃,马英并没有觉得恐怖,而是感觉到一种温暖,感觉自己和冰川非常的亲近。

也许这就是她和冰雪世界的缘分吧。

在登山的过程中,马英还迎来了自己40岁的生日,厨师专门为她制作了生日蛋糕,全员都为她庆祝。

帐篷外是寒意习习的雪山,帐篷内是温情满满的友谊。

马英说:“要完成一个梦想,背后支持你的人很重要,团队给了我很大的力量,让我相信自己可以去试试,去挑战自己。”

第一次登上珠峰

5月10日,马英的身体恢复,一行6人开始正式攀登珠峰。从尼泊尔的南坡开始攀登。

路上她遇到一位下撤的中国人,他摘下氧气面罩,满脸都是冻伤。

伤员说:“我们都是捡了一条命回来的!”这句话他连说了三遍。

马英知道前方的危险加剧,不是常人能扛过去的,但是她想我已经到这里了,我一定要登顶!

在登顶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地貌,在一个冰壁前,马英要接受不同寻常的考验。

虽然马英的体力好,但是攀登冰壁需要强大的臂力,90度的垂直度需要超乎一般的臂力。

马英不知道怎么爬的,几乎用尽洪荒之力才爬上去,上去之后一下子就瘫倒在地。此刻马英觉得和死神好近,因为全身一丝力气都没有了。

她的内心开始动摇起来,放弃还是继续?放弃还是继续?

只是片刻的犹豫,她就选择了继续。

体力已经开始下滑,她手拉着牵引绳,弓着腰艰难地向上走着,嘴里喘着粗气,每走一步都在心里默念“坚持”。

精神不停的鼓励,身体被这股子力量推着前行。终于她做到了,成功登顶珠峰。

马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许愿,而愿望的内容也非常淳朴,祝愿自己的妈妈健康长寿,两个宝贝自强,积极向上。

紧接着就给自己俱乐部的队长报告这一喜讯,她说:“我终于把我们的红旗带到了这个8848的顶峰,我做到了!”

但是危险真的一刻都没有离开过他们,在短暂的喜悦后,同行的王老师两眼发黑双腿发软,几乎摊到在雪地上。

攀登珠峰耗尽了体力与精神。他说他眼睛看不到,全身动弹不了。任凭马英怎么叫他,都没有任何回应。

学过基本急救方法的马英马上给王老师喝水、吃糖,但是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王老师昏迷中说了一句:“我不行了,我下不去了。”

而此时天气也开始为难他们,一片一片的雪花开始飘落下来,暴风雪在下一秒就可能来临,向导让所有人赶紧撤。

但是马英没有时间考虑,一心只想救人,她拼命地只想救人,而向导说:“先管好自己,赶紧撤,不要搭上两条人命。”

最终向导被她的坚持打动,也不顾自己安危,全心营救。

在各种抢救措施都没用的情况下,向导猜测是没有氧气了,赶紧换上备用氧气,过4-5分钟王老师终于慢慢缓过来。

马英鼓励王老师说:“我们一定要一起回去。”

她把氧气开到最大,又是一个漫长的5分钟,王老师终于可以坐起来。

向导说,一般在顶峰,断氧15分钟就会昏迷,如果超过25分钟,即使再给氧气也没用了。

马英听见这话,真是后怕。

她们仿佛穿梭在生与死之间,并在生死间艰难登顶,但是马英觉得一切都是那么值得。

登顶后马英说:“活着真好,但是你不能一直享受甜的滋味,你肯定也要感受其他的滋味。”

马英回家乡时,刚出机场就淹没在鲜花和掌声中。

她所在的户外运动俱乐部队员、民间运动爱好者以及亲朋好友一行30余人到榆阳机场迎接她。

并在榆林召开的媒体见面会上,她分享了自己攀登珠峰的心路历程。

马英却平静地说:“我只是登了一座自己喜欢的山,没想到得到了这么多人的关注。”

2018年,她被评选为年度最美陕西体育人。

这些对于她来说,都是意外的收获,而自己最享受的还是登山的过程。

第二次攀登珠峰

人就是在不断超越自己的过程,这次登顶,马英其实留下了小小的遗憾。

她说:“因为不是从祖国的土地踏上去的,中国人应该走中国梯,从我们自己的国土上登顶。”

2020年5月27日,中国测量队为了更新珠峰数据,借助于北斗开始测量珠峰的高度为8848.86米。

有了新的数据,她更希望成为数据更新后登顶第一人,她决定再战一次,这次是从西藏的北坡登顶。

2020年,她从靖边出发,前往西藏参加集训。

过程中马英还不忘通过录制视频,给大家分享沿途的风景和登山的过程,威严的经噶洛寺矗立在半山腰像是等着人来观赏。

第六天,他们攀登到5600米的地方,队友网红大胡子陷进了雪地里,队友们相互协助。

攀登的第七天,雪山上飘着大雪,他们要在5400米的地方建立一个营地,但是前行的大巴陷进了冰地里,所有人一起想办法将大巴拽出来。

为了不增加车子的重量,队友们在暴风雪中站了两个小时,马英一边说着好冷,一边欣赏着漂亮的雪景。

马英还特别喜欢拍摄石缝之间的水流声,在雪山碰到当地的村民牵着牦牛,马英会静静地坐在山坡上看着他们。

大部分登山爱好者,拍摄出来的更多是体现雪山的粗犷,而她的拍摄更注重雪山的细节,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她的细腻。

几天后,下起了暴风雪,雾很大,队伍只能往下撤,10斤重的登山鞋走在雪地上发出叮叮咚咚的声音。

马英一天走了7个小时,从一号营地走到2号营地,不再是一室一厅的帐篷,只是一个小小的帐篷。

由于天气一直不太理想,反反复复撤回大本营三次。

登山的不顺利,让她非常想念自己的孩子,休息之余就翻看自己孩子的照片和视频,以解相思之苦。

视频中,马英说爬珠峰太难了、太累,我想回家、爬珠峰,要累死了。

但是当雪停了,终于可以登峰时,马英又是快乐的。

她说那一刻:“很开心,甚至觉得危险来了,更加开心。”

怀着无限的憧憬,她终于可以开始完成自己的梦想,但是离梦想越近,也就意味着攀登的海拔越高,也就更加危险。

海拔6500米的地方被称为魔鬼营,登山者的呼吸都是靠背上的氧气罐,需要消耗巨大的体力。

海拔6700米是北坳冰壁,看上去非常壮观的冰壁,没有一个地方可以下手抓握,有的只是一根绳子,男人爬起来都得走几步喘口气。

马英走在上面大口地喘着气,没有任何一个多余的动作,因为不能白白消耗,只能静静地缓慢地走着。

海拔7500米,是风力可达12级的大风口,满山的风雪,隔着镜头都感觉会被吹走。

每一次突破都是困难的升级,每一步都是在生死边缘来回试探。

终于来到了最危险的中国梯,简单的木梯子像是堆积木一样摆在上面,风随时都可以把梯子吹走,而这是唯一的通道。

当马英看到中国梯,并没有感到丝毫畏惧,更多的是感动,因为这一刻她等了好久。

过了中国梯之后又是一段悬崖峭壁,整个就是一个光秃秃的石头,有时候脚都没办法踩,只能用力将鞋子前的冰刀插进冰里,借力前行。

马英一回头看下面,才知道有多可怕,那是一个万丈深渊,掉下去甚至连影子都看不到。

登山的过程中,她看到远处有一个彩色的东西,向导告诉她那是一个背包,但是她走近一看,明明是一个人,他的姿势是想要起来,但是没有力气起来,早已冻成冰块。

那一刻,她哇一下哭了起来。

当手机上有一点信号,她给老公发了一条短信,说:

“不管发生了什么事,你要把我带回家。”

看得出来,登山对于马英来说是害怕的,不是害怕失败,而是对死亡的恐惧。

因为死在海拔7500米以上,就要留在上面,想到自己可能会留在上面,就觉得多可怕啊,太孤单了,她要待在离丈夫和孩子最近的地方。

马英就是这样一边害怕着,一边又告诉自己必须坚持下去。

2020年5月28号晚上两点出发,由于天气太冷,马英的补给被冻住,无法食用,从凌晨2点出发,她一路都没有补充过能量,甚至连一口水都没有喝。

早上8点10分,6个小时,在众多勇士中,马英第一个登上世界之巅。

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心愿,那一刻她明白目标和梦想对于生活的意义。

登山中遇到意外是很可怕的,但是在她看来,更可怕的是一个人没有目标和梦想。

就像马英队长说的一句话:“无形的山峰,比珠峰更高,那才是人生的高度。”

心理的恐惧可以克服,而没有目标的盲目,会侵蚀你的意志,这才是最可怕的。

载誉归来

对于马英来说,雪山之上,是她的故事,雪山之下,是她的生活。

其实在马英攀登的过程中,丈夫还是经常发短信劝她回来,但是他深知执拗的马英是不会放弃的,他只能默默地祈祷她能安全回来。

返程后,丈夫特地到成都去接她,而此刻王波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王波说:“我为她感到骄傲。”

马英登顶后,手拿着陕西·榆林的旗帜,让更多人了解到了陕西榆林。

榆林政府还专门给她写了表扬信以示感谢。

现在的马英,是靖边县体育办的主任。是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宣传推广大使,经常接受各大媒体的采访,参加各种登山分享会,分享她的经历和经验。

最近还接受靖边县第九届九次“三八”表彰会的表彰,参加了陕西省首届少儿艺术体育汇演的启动仪式。

仪式中她告诉孩子们,运动塑造了勇敢的心,敢于拼搏的精神。用行动影响着祖国的花朵们。

如今,43岁的马英,生活也变得更加充实和自律。

她每天跑步10公里,每周六徒步20公里,周日骑行100公里。

自己改变之余,还不忘带着孩一起参加公益劳动,将劳动和运动结合,让孩子也体会运动的好处。

经历了惊心动魄的攀登后,马英也更加明白平淡生活的可贵。

人生最高的山峰,就是超越自己,但是超越之后,还能享受生活之美,才是真正的智者。

END

看更多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