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头条 ( ) • 2024-03-16 20:11

迟来的《长津湖之水门桥》影评。

因为今年春节档卧病在床,前几天才痊愈,才有精力看片。

虽然时效性已经不强了,但还是有些不吐不快的地方,所以干脆敞开了说,想到哪儿说哪儿,也没什么主题了。

该片与《长津湖》首尾相连,单纯就本片而言其实是不完整的,因为欠缺基本的电影结构,所以需要两部电影结合在一起看,感觉会更好。

(但这不是槽点,想想复仇者联盟3、4,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下,暮光之城4上下这些片子是怎么做的,对于一部大体量作品,外国片可以这样,为什么我们不能?揪着这点不放且无视上述作品的人,他们别有用心)

但是,这样的“拆分”,也削弱了电影原本作为一个整体的前后呼应感。因为该片很多情节和人设,都有与《长津湖》紧密呼应的地方,单独放在本片中,几乎可以当做本片“隐藏剧情”了。

1、比如伍千里(吴京)的手枪,1911手枪,这是《长津湖》里谈子为缴获之后送给他的,因为民宅战中千里肉搏时候开枪打敌人时,还拿着盒子炮。

2、伍万里(易烊千玺)的护目镜,这是《长津湖》最后新兴里战斗中,雷公(胡军)给他的,算是雷爹的遗物;而红围巾来历不言而喻,前作中的重要道具。

3、梅生(朱亚文)的眼伤,这是《长津湖》里新兴里战斗时,梅生驾驶汽车,在驾驶舱躲过一枚火箭弹,但眼部被火箭尾焰灼伤,还有个特写。

当时还不算严重,但恶劣的环境让伤势加重,几乎要双目失明了。

4、平河(韩东君)的巴祖卡来历,是《长津湖》里两大神枪手并肩作战之后,谈子为送给平河的“礼物”,因为之前七连并没有巴祖卡。

本片中也可以得知,谈子为一共两门巴祖卡,给了平河一个之后,自己用仅有的一个,完成了第一次炸桥。

5、平河对百里牺牲的愧疚,《长津湖》里他们吃土豆那场戏,柯大川问平河是不是“想把百里的事儿讲出来”,但平河暂时没说,这个梗直到本片里才呼应。

这些呼应情节,为了能够激活观众对前作的回忆,不得不在本片里加入了不少闪回,无意间也拖慢了节奏,而且中段还有不少煽情场面,与紧张的战场环境相比也有些突兀,这是个不大不小的问题。

还有一处,本作中,余从戎(李晨)的人设,与《长津湖》里差得有点大,从前作中的带点痞子气的“拼命三郎”,变成了通讯兵了。倒是结尾一刻,还是比较高光的。

但还有一处呼应的地方,估计就很少人看出来了,也是藏的最深的对阙之处。

就是结尾美军撤退时,一个美国兵在死去战友的裹尸袋里放了一瓶“喝了战争就结束”的威士忌这个镜头。

这俩美国兵,在《长津湖》里出现过,就是感恩节那段,我们在吃土豆,对方在吃大餐,有俩兵在吐槽天气冷,后来交谈时,一方邀请另一方面明年感恩节来家里做客,对方说只要能回去就一定去。结果立了个flag,这位《水门桥》里变尸体了。

作为一部主旋律作品,这处从敌人角度且比较淡化的反战思想,还是做到了精确捕捉。

其实,该片别看文戏欠奉从头打到尾,但在文本上的设定,还是有几处个人比较喜欢的设定。

★其一就是结尾感染力非常强的报数:“第七穿插连应到一百五十七人,实到一人”。

这里与前作的报数呼应,大家都在讨论,就不多言了。PS,这段是陈凯歌的手笔,本作中陈凯歌仅负责了最后几场戏的拍摄。

★其二是对“炸水门桥”任务难度的呈现,比起恶劣的环境和敌人的装备这样的直给,电影在剧情方面也有呈现,用了一场戏就完成了渲染,就是谈子为(段奕宏)的牺牲。

前作中战士们口中“打不死的战斗英雄”谈子为,新兴里大战时一个人冲进营房干翻一票敌人,还用巴祖卡打下一架飞机,这样一位“开挂战神”般的存在,《水门桥》里,几乎一出场就牺牲了。

这就是对任务难度的侧面反映,谈子为作为我方战斗力的天花板,让这样的角色消亡,而且没有具体展示过程,仅从回忆中呈现,可想而知任务多难。

七连仅回来一人,谈子为的九连则全军覆没(谈子为是三营长,应该是兼职了九连连长,否则九连从头到尾都没展示连长是谁)。

★其三就是结尾设定,冰火相消的处理手法,带点超现实的感觉。

这需要再度与前作结合在一起审视。

《长津湖》里,伍万里刚上战场时,千里把他分给了雷公,但万里没听,私自脱队去找他哥,险些丧命,千里劝阻后,还是把弟弟留在了身边,告诉他别乱跑。后来雷公也告诫他说,上了战场,你要紧跟在你哥后面,因为“子弹一般撩不着他”,你才安全。

《水门桥》里,伍万里开始一直跟着兄长,但后来千里去执行诀别任务,告诉万里“以前不让你跑,这次你想怎么跑,你自己定”。而最后,万里又跑回了他哥身边。

而正是他回到哥哥身边,最终才得以幸存。也印证了《长津湖》里雷公的告诫。两部电影对角色的处理,完成了文本上互文,也体现了是宿命感。

一边是死亡,一边是复苏,再加互文,兄长用这种方式“救了”弟弟,弟弟浴火涅槃,宿命感极强,也是导演徐克的情怀体现。

可见,《长津湖》与《水门桥》结合在一起看,才更加完善。

说到徐克,本作几乎全部为徐克拍摄,可以当武侠片看了。

因为从画面风格到镜头感,呈现出了与传统战争片不一样的感觉,无论是表现战士从管道下方穿行而过的长镜头,还是伍千里在峭壁之上的飞檐走壁,徐克的风格还是很有特色的。

水门桥如怪兽般的工业质感,燃烧但扑面而来的火焰灼烧感,以及很多镜头上的调度,徐老怪还是厉害的。

而徐克的御用演员,杨一威(《智取威虎山》里的老八),他饰演二排排长何长贵,《长津湖》仅在雷公身边有一场戏,本作中也有了很多戏份,兵分四路里他单独带队,最后牺牲的场面轰轰烈烈。

另外一个与前作不同的就是烟火特效。因为《长津湖》的烟火和爆破效果多数是来自林超贤的团队,爆炸时碎片和火星四射,有点像迈克尔·贝在《变形金刚》里惯用的那种烟火特效。

而《水门桥》的爆破和烟火效果是来自徐克团队,强调的是火光与周围环境效果。比如燃烧弹爆炸后整个银幕炼狱的感觉,还有开场炮击下碣隅里机场以及各种爆炸后的尘土漫天,与前作对比还是比较明显的,一看就是来自不同团队打造。

至于哪种特效风格更好,也是因人而异。个人观点,《长津湖》里林超贤那种风格,更适合突出战争惨烈,而《水门桥》里的徐克的风格,更适合渲染氛围。

PS,水泵房几场肉搏战,能看出比较明显的删减痕迹,估计删掉了一定血腥镜头,比如那个在暗处阴人的美国兵,死得也太潦草了。这一点徐克和林超贤的待遇一样,后者在《长津湖》里乱石滩遭遇和半山民宅里的肉搏战,也能看出剪辑的痕迹。

尤其是乱石滩,伍万里望向张小山尸体那一幕明显被剪掉了,后者的头颅掉在万里面前,仅仅在远景里有展示。估计《红海行动》之后,导演遭到了不少家长的投诉。

但无论效果如何,《长津湖》与《水门桥》两场大战的目的性还是很强的。两部电影结合在一起,让人完整了解这场战争。

我看见有人吐槽,说为什么把敌人拍得这么弱智。

首先,《水门桥》里的敌人,并不弱,他们已经是华语主旋律电影中最强反派了,我们两个连都被打没了,也没有阻止对方。而且对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的塑造非常成功。没拍历史上他们“几百人冒充伤员坐上了飞机、为自伤向火堆丢手榴弹”的名场面就不错了。

其次,任何国家的主旋律电影,都没有抬高敌人的做法,去看看好莱坞的《勇者行动》《孤独的幸存者》《前哨》这些片子是如何塑造敌人的,就连反战主题的《黑鹰坠落》里,敌人也就那么回事。

什么,越战电影?80年代美国的主旋律就是唱衰越战,这是当年白宫diss前任的策略,但海湾战争、911之后,还有这样表现美军失败的电影吗?没有了,2002年的《我们曾经是战士》立马不一样了。时代不同了,如今的意识形态和形势,就决定了各国主旋律作品的方向性。

所以,一码归一码,也不要双标,华语电影主旋律,命题作文,抛弃了以往的样板,虽然有不足之处,能拍成这个样子,已经不错了,希望以后拍得更好。

《长津湖》展示的是我志愿军战士首次面对强大的敌人,克服严苛环境,从而换来一场振奋人心的胜利。那么《水门桥》则是要把敌我力量的悬殊对比真正呈现给我们看。而且在此之后,我们也发现了短版,也加快了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还是那句话,一场注定的结局,但即便如此,依然不会退缩,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下,最后比拼的,是凝聚力和意志力。这就是“钢少气多”战胜“钢多气少”。

没有打不死的英雄。

PS,导演们的风格

《长津湖之水门桥》90%多都是徐克拍摄,陈凯歌只有5、6分钟戏,但担任了监制,这是显而易见的,已经不算是新闻了。

因为《水门桥》的部分在去年年初的时候已经开始拍了,2021年元宵节《长津湖》剧组的动员大会已经公开,就是徐克主拍。

网上一直有一个误区——《长津湖》最后新兴里总攻是徐克的手笔,其实不完全是。

三位导演分工还是很明确的:

陈凯歌负责出征与返乡,所以前作列车上的戏与《水门桥》里的收尾戏份是他来拍;徐克主要是三炸水门桥;而林超贤主要负责民宅遭遇战与总攻,但最后没赶上趟。

因为从去年的动员会就能得知,当时陈凯歌的戏已经杀青了,徐克还正在拍水门桥部分、而林超贤才刚刚入组。所以最后为了赶上档期(原定暑期),原定林超贤最后总攻的部分就没来得及拍,这段内容来自林超贤的访谈,而且看风格,之前遭遇战与总攻一看就不是出自同一人之手。

那么这段是谁拍的?应该是几位导演通力合作,徐克、林超贤、乃至制片人+联合导演的黄建新、还有联合执导的宁海强、秦天柱等几位(片尾字幕有显示),其实是有点赶工了,也能看出最后大战相对粗糙,略显遗憾。但《水门桥》的风格还是非常统一的。

值得一提的是,《水门桥》的联合导演仅有两位——黄建新、秦天柱,因为宁海强的戏份在《长津湖》里也全部杀青了。比如上前作杨根思那场戏,呈现出很强的内地战争片的视角(其实与整体风格完全不搭),几乎可以肯定这段出自八一厂的老导演宁海强。

由此可见《水门桥》里林超贤也就没参与了,“含林量”几乎没有。不过林应该参与了《水门桥》的后期,毕竟他还是本片的监制之一,有一定决策权,就看老爷听不听他的了。

从辈分上来说,林超贤师承陈嘉上,陈嘉上则是从徐克电影工作室出道的,虽然随后跟过很多人,但陈嘉上多次说过徐克是自己老师,所以林超贤算是徐克的徒孙。

那么,《长津湖》里“含徐量”是多少呢?

至少两处是徐克的手笔:其一雪地行军+吃土豆,其二就是结尾冰雕连,这两段肯定是徐克拍摄,因为在徐克的制作特辑里,这两段都有呈现。

从画面风格上来看,这几段在视觉风格上,也与《水门桥》里的风格是一致的。

至于最后新兴里总攻,徐克参与了多少,这就不知道了。

其实导演的视觉风格在一部电影里体现还是非常明显的,比如陈凯歌的特点就是打光,前30分钟的画面光影、滤镜效果非常明显。

到了林超贤的阶段,从列车被炸开始,滤镜还在,但光晕效果不见了。直观画风对比,还是非常明显的。